编辑:ddayh.cn
分享至新浪看点栏目
? ? ? 女性得甲状腺疾病几率约是男性的8倍,而育龄期女性正是最易受疾病侵扰的时候,医生一般建议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来治疗该疾病,其中最常用的两种药物是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虽然这两种药物对母亲和宝宝都可能有风险,但对于必须治疗的甲亢孕妇来说,一定是利大于弊的。
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的作用机制
这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类似,但代谢和副作用有所不同。下面我们就详细了解一下这两种药物,以衡量利弊并做出正确选择。
甲巯咪唑(又名他巴唑、赛治)和丙硫氧嘧啶的作用机制类似,都是通过抑制甲状腺中的过氧化酶系统,使被摄入甲状腺细胞内的碘化物不能氧化成活性碘,从而抑制甲状腺激素的生物合成,但它们不能对抗甲状腺激素的作用,也不能阻已合成甲状腺激素的释放。
甲巯咪唑的作用较丙巯氧嘧啶强,且起效快而代谢慢,维持时间长。但比丙硫氧嘧啶更易透过胎盘、在母乳中分泌,且不良反应稍多。
育龄女性如何正确选择治疗甲亢的药物?
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目前的用药共识为:
孕前,使用甲巯咪唑,一旦开始备孕,则应换为丙硫氧嘧啶;
妊娠初期,在妊娠12周以内,选择丙硫氧嘧啶,以避免甲巯咪唑可能引起的畸形;
妊娠中后期,将丙硫氧嘧啶换为甲巯咪唑(二者切换比例为:100mg丙硫氧嘧啶约等于10mg甲巯咪唑),以避免丙硫氧嘧啶可能的肝脏毒性,一般来说,中后期可以减少药量,还有大约 20%~30% 的患者可能可以停用药物;
哺乳期,选择甲巯咪唑,应在哺乳后分次服用,即喂奶后马上服药,并尽可能地使服药与下次喂奶之间的时间间隔长一些,这样可减少通过乳汁进入宝宝体内的药物剂量。(注意:哺乳期适量服用药物治疗甲亢是安全的,母乳宝贵,请各位甲亢妈妈放心喂奶)
甲巯咪唑的不良反应
(1) 粒细胞减少或缺乏
甲巯咪唑会抑制和干扰粒细胞核酸的合成,影响细胞的代谢及增殖,引起粒细胞缺乏。出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药,粒细胞缺乏患者最易发生口腔、肛周的严重感染,需做好皮肤、黏膜清洁。
(2) 肝功能损害
甲巯咪唑导致的肝损伤以胆汁淤积为主。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能有:a.个体潜在的胆汁代谢障碍在应用药物后暴露;b.甲巯咪唑在肝脏代谢中产生的多种活性物质,通过各种机制损伤肝细胞器及基质。这种情况通常程度较轻且没有临床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保肝药物,监测肝功能的同时继续抗甲治疗。
(3) 过敏反应
轻微表现为发热、皮疹等,中度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其主要机理是变态反应(免疫系统攻击一些对身体无危害性的物质)。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进行抗过敏治疗,必要时使用激素治疗。
丙硫氧嘧啶的不良反应
该药物的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后的3个月之内,可停药或减量或换用其他药物。
(1) 血液系统异常
轻度的异常有粒细胞减少,严重的有粒细胞缺乏、再生障碍性贫血。通常认为药物作为一种半抗原进入机体,与粒细胞膜蛋白或血浆蛋白结合成为全抗原,吸附于细胞表面,这些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消灭抗原),当重复使用此药时,就会破坏细胞。因此,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血象。
(2) 肝损伤
丙硫氧嘧啶导致的肝损伤多为肝细胞损伤,肝酶升高较明显。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机体的特异性体质反应(个体生化机制异常所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多与遗传缺陷有关)有关,也有人认为丙硫氧嘧啶在体内形成的活性代谢产物具有肝细胞毒性,会引起肝小叶(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坏死。轻度肝细胞损害者只需减少药物剂量,加以保肝治疗,密切观察,肝细胞损害严重者,应立即停药,给予保肝药物治疗。
哪些人应该使用甲巯咪唑或丙硫氧嘧啶?
病情较轻,甲状腺轻至中度肿大患者;
甲状腺手术后复发,又不耐受放射性碘131I治疗者;
需使用甲巯咪唑或丙硫氧嘧啶作为放射性碘131I的辅助治疗的患者;
将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为减少麻醉和术后并发症,防止术后发生甲状腺危象,术前应先服用甲巯咪唑或丙硫氧嘧啶使甲状腺功能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
甲状腺危象患者,可以使用大量甲巯咪唑或丙硫氧嘧啶作为辅助治疗,以阻断甲状腺素的合成。
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并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
甲亢女性患者最好在甲状腺功能控制至正常水平后再考虑怀孕。
如果用药期间,尤其是起始阶段,出现任何异常症状或可能与药物相关的不适,请及时咨询医生。
肝功能异常患者慎用,因这两种药物主要在肝脏内代谢,若代谢不完全可能造成不良反应。
妊娠期间,为避免药物对胎儿的影响,应采用最低有效剂量。
热门内分泌与代谢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