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结石是指在泌尿系统管腔内形成的结石
编辑:ddayh.cn
泌尿系结石是指在泌尿系统管腔内形成的结石,主要部位是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这些结石的成分主要是一些溶解度很低的体内代谢产物,如草酸钙、磷酸钙、尿酸,磷酸镁胺,胱氨酸等。某些病理状态,如尿液浓缩、代谢异常时,这些产物可以在泌尿系统内形成结晶并沉淀下来,逐渐增大,最后形成结石。
泌尿系统结石的发生有明显的地区差别,我国南方高于北方,珠江三角洲又是南方结石的高发地区之一。男女比例方面,总的讲男性多于女性,尤其是下尿路结石的方面,男女比例可达3.7—5.3∶1。泌尿系结石治疗后,其复发率也比较高,15年最高复发率可达23.8%。
泌尿系结石不论其成份如何,其产生的症状及不良后果是一致的,但由于成份的不同,在诊断、治疗及预防方面是有差别的,尤其某些并发于其它疾病的结石,只有在有效的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才能彻底、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泌尿系结石产生的影响。
[泌尿系结石的危害]
泌尿系结石对人体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是指结石本身造成的肾组织、输尿管,膀胱或尿道粘膜的机械性损害,可造成粘膜上皮脱落,息肉形成,组织溃疡及纤维增生等,临床上可表现有剧烈的绞痛、恶心、呕吐、血尿等,这就是常说的“肾绞痛”。间接影响,一般源于结石造成尿路的梗阻,可表现为肾积水、输尿管扩张、排尿困难、尿潴留、反复的尿路感染;由于结石长期反复的刺激而诱发肿瘤形成的病例也常有发生;严重者可造成慢性肾功能损害、急性肾功能衰竭、败血症等危害生命的后果。
尿石症常见症状:
大多数病人以血尿,腹痛为主要症状,血尿多为显微镜下血尿或尿色变深;腰痛可分为胀痛或剧烈的绞痛,部分病人以一侧腹痛为主,但此类病人多伴有腰部胀痛。也有部分病人以反复的尿路感染为主要症状,部分以排尿困难或尿潴留为首发症状。还有少部分病人一直无症状,其来诊时也发生严重的肾积水、肾功能损害,以尿毒症作为其首诊的主要表现。
何时复查有无泌尿系结石:
由于沁尿系结石的复发率较高,因此应定期复查了解有无结石复发或了解结石造成的损害在结石治疗后恢复的情况。一般原则是①肾绞痛治疗后,即使疼痛消失,但未明确发现结石经尿道排出者;②多发性结石或体外冲击波碎石后,在排石过程停止1—2周后应复查了解结石有无排尽;③合并肾积水,输尿管扩张等并发症,即使原发的结石已消失,也应定期复查,了解肾积水及肾功能恢复的情况;④原有结石病史,近期又出现腰痛、血尿、反复尿路感染等症状者;⑤结石患者经上述各项检查,即使全部正常,也应每年定期检查一次了解有无结石复发。
[泌尿系结石应进行哪些检查]
由于结石的成份不同,结石造成的继发性改变不同,对不同的结石病人,应进行不同的检查,一般检查包括①双肾、输尿管、膀胱B超,可了解肾有无积水,输尿管有无扩张,膀胱结石的大小等,对大多数肾、膀胱结石都能到明确诊断;②腹部平片及静脉肾盂造影,可了解大部分结石,同时了解肾积水程度,肾功能情况,输尿管的走行及通畅程度;③肾图(ECT),可更为准确的了解肾血流及肾功能情况;④CT,尤其是螺旋CT加计算机成像可了解阴性结石及肾、输尿管情况,但不作为道选;⑤其它,包括尿常规、尿细菌培养、血生化中肾功能部分等,对判断结石的继发性损伤有帮助。
结果判断:
如有腰痛加血尿、大多数有结石存在,B超对大多数肾及膀胱结石可明确诊断,但对输尿管结石有时难以确诊。肾结石如小于20px,一般可行保守中药治疗,0.8—50px可行体外碎石治疗,50px以上尤其是伴有肾积水者,一般需手术治疗。输尿管结石一般不会太大,如有输尿管扩张,但程度不重,对于上段者一般可体外碎石治疗,对于中、下段结石,应行内窥镜下碎石治疗;如伴明显肾积水,输尿管扩张,一般需手术治疗;如结石不大,肾积水不明显,可行保守中药治疗。对于膀胱及尿道结石,由于极易造成排尿梗阻,应尽早手术干预,同时治疗其原发病如前列腺增生等。对于双侧输尿管或肾结石,应早期给予积极治疗,不可盲目排石或碎石,应到正规的专科,进行详细检查后,再作决定。在判断结石的治疗方案时,除结石大小须考虑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结石造成的危害程度,有时很小的结石,可能更造成很严重的肾脏损害,这一点应引起极大的重视。
[沁尿系结石形成的影响因素]
如前所述,大多数结石是由于体内某些代谢产物在尿内浓度太高,形成结晶并沉淀下来,逐渐增大而形成结石的。造成此原因,大概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联:
①激素水平:人体内某些激素水平异常,可促进结石的形成,常见的有:甲状旁腺激素(PTH),1.25—(OH)2——D3,胰岛素、前列腺素等。
②年龄及性别:结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一般高峰在25—40岁之间。男性在30—50岁,女性则在两个高峰,分别为25—40及50—65岁,第二高峰可能与雌激素水平下降有关,儿童结石多在2—6岁,且多伴有先天畸形或营养不良。性别方面,对上尿路结石男女比例相似,但下尿路结石,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达3.7—5.3∶1。
③气候及季节因素:一般气候干燥高温时,易发结石,可能与脱水,尿量减少,尿液浓缩有关。季节方面,一般冬春季节肾绞痛发生较少,而夏季及稍后时间,则肾绞痛发生明显增高。
④职业因素:以下职业人员易患结石:高温条件下工作的人员、白领阶层、海员等由于活动少易患结石,医师尤其是外科医师、飞行员等也易患结石,还有那些与铍、镉、铝接触的某些特殊职业人员也易患结石。
⑤种族及遗传因素:白种人高于非白种人,比例达4.13∶1;现代研究发现结石与遗传也有关系,属多基因调控的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与结石有关的遗传性疾病有:胱氨酸尿,家族性黄嘌呤尿,原发性高草酸尿,肾小管酸中毒及一些高尿酸血症等。某些遗传性疾病如多囊肾、马蹄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髓质海绵肾及下尿路畸形等也与尿石症有关。
⑥营养水平关系:食物中动物蛋白高者不易患膀胱结石,但易患肾及输尿管结石,反之则易患肾结石;另外乳制品、糖等易引起高钙尿,肉类、内脏等能增加尿中尿酸浓度,蔬菜、水果则增加尿中草酸,这些也与结石形成有关。植物性蛋白及维生素B6缺乏也易引起高草酸及高尿酸尿。
⑦食物的关系:饮食在尿石症的形成中起重要的作用。蛋白质缺乏是小儿膀胱结石的主要原因,但大量蛋白摄入又会增加上尿路结石的发病率,因此主张低动物蛋白的饮食。过多的脂肪食入,也会增加草酸钙结石的发生率。精制糖的食入过多,也会引起高尿钙,从而增加尿石的发病率。大量的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海产品、豆角、花生、巧克力等),不仅增加尿酸石的危险,也会增加草酸钙结石的形成。含草酸多的食物(如菠菜、大黄、可可、速溶咖啡、草莓、茶等)会增加草酸钙结石的形成。含麸糠多的食物的进入,可以减少结石的形成,有预防结石的目的,另外过量的维生素C可使尿中草酸含量增多,大量维生素D的食入,有产生高尿钙的危险,维生素A及B6缺乏也有增加尿石的危险。大量饮酒,可使尿中尿酸及草酸含量增加,故含钙结石者宜忌酒。
⑧微量元素与结石的关系:有些微量元素对结石形成起重要作用。如下元素可增加尿石的危险:镉、氟、铅、锂、汞、硅;反之镁、铝、锰、锌、钼、锶等,可降低结石的发生率。
⑨药物与结石的关系:以下药物可增加尿石症的发生率:磺胺类药物(加用碱性药可避免)、乙酰唑胺、VitD、碱性药物、皮质类固醇、阿斯匹林、英地那韦、氨苯喋啶、甘氨苯喹等。
⑩其它:尿路感染可增加结石的发生率,尤其是能产生尿素酶的病原体的感染。长期卧床也会增加尿石的危险。水的硬度增加多数医学工作者认为可增加尿石的发生,但也有持反对意见。
[尿石症病人的生活调节]
①多饮水:多饮水对于各种类型的结石都有预防及促进排出的作用。饮水量以保证每天尿量达3000ml以上为佳,注意饮水间隔要均匀,尤其餐后3小时要适当增加饮水量。临睡前饮水对预防结石也有重要作用。如有条件,饮用磁化水,则效果更佳。
②多活动:适当的活动有助于排出结石,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应注意补充水份,水份补充的量是否够,以尿色是否清亮为标准。
③对小儿膀胱结石应适当增加奶制品等营养,而上尿路结石则应限制超额的营养,尤其动物蛋白摄入要适量,同时控制精糖的摄入,尽量少吃菠菜及动物内脏。
④积极治疗导致结石的原发病,如尿路梗阻、感染、代谢性疾病等,尽量避免易产生结石的药物。
⑤有条件在结石排出或取出后,对其成份进行分析,按其成份进行有的放矢预防,必要时用药物给予干预,如噻嗪类药物、别嘌醇、正磷酸盐待。
⑥生活中避免长期饮用浓茶、咖啡、豆制品及酒等,尤其应避免啤酒与海鲜(尤其是贝壳类海鲜)的同时食用。
⑦药物治疗:一般结石的药物治疗以中药为主,辅助西药对症处理,如解痉药、利尿药及消炎药等。排石的中药较多,一般国产排石药效果均较好,除感染石、尿酸石外,其它结石一般难以通过药物溶解消失。也可使用单味中草药煎水、每日服用,如金钱草、车前草等。根据结石的成份,用药物来调节尿的酸碱度,有时可使结石缩小,甚至消失,也同时有预防结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