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腰椎滑脱症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症状:并非所有的滑脱都有临床症状,除了与脊柱周围结构的代偿能力有关外,还取决于继发损害的程度,如关节突增生、椎管狭窄、马尾及神经根的受压等。腰椎滑脱的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腰骶疼痛:疼痛涉及到腰骶部,多为钝痛,极少数病人可发生严重的尾骨疼痛。疼痛可在劳累后逐渐出现,或于一次扭伤之后持续存在。站立、弯腰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或消失。
2、坐骨神经受累:峡部断裂处的纤维结缔组织或增生骨痂可压迫神经根,滑脱时腰5或骶1神经根受牵拉,出现下肢放射痛、麻木;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Kemp征阳性。疼痛及麻木症状可出现在两侧,但因腰椎紊乱后的扭曲侧弯可使两侧受损程度不一,而症状表现轻重不等,甚至只在单侧出现症状。
3、间歇性跛行:若神经受压或合并腰椎管狭窄则常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
4、马尾神经受牵拉或受压迫症状:滑脱严重时,马尾神经受累可出现下肢乏力、鞍区麻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
体征:腰部检查可见腰椎前凸增加,臀部后凸,也可因神经根受压而出现腰椎变直。腰椎活动受限,前屈时疼痛经常加重。患椎棘突处压痛,可触及上一个棘突前移,而致局部形成台阶感。
坐骨神经受损的体征常不肯定,仔细进行神经系统检查,多数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根受累体征,如拇趾背伸无力,足背痛觉下降,跟腱反射减弱等。如滑脱严重,可因马尾神经受累而出现膀胱或直肠括约肌障碍。
诊断
1、 X线片:X线表现对于腰椎滑脱的诊断及治疗方案的制定十分重要。凡疑诊本病者均应常规拍摄站立位的前后位、左右斜位、侧位及动力性X线片。
①前后位片:不易显示峡部病变。通过仔细观察,可能发现在椎弓根阴影下有一密度减低的斜行或水平裂隙,多为双侧,宽度约1~2 mm。明显滑脱的患者,滑脱的椎体因与下位椎体重叠而显示高度减小,椎体倾斜、下缘模糊不清、密度较高,与两侧横突及骶椎阴影相重叠,称为Brailsford弓。滑脱腰椎的棘突可向上翘起,也可与下位椎体之棘突相抵触,并偏离中线。
②侧位片:能清楚显示椎弓崩裂形态。裂隙于椎弓根后下方,在上关节突与下关节突之间,自后下斜向前下,边缘常有硬化征象。病变一侧者侧位片显示裂隙不完全或不清楚,两侧者显示较清楚。侧位片可显示腰椎滑脱征象,并能测量滑脱分度及分级。
a.分度判定:国内常用的是Meyerding分级,即将下位椎体上缘分为4等份,根据椎体相对下位椎体向前滑移的程度分为I-IV度。
Ⅰ度:椎体向前滑动不超过椎体中部矢状径的1/4。Ⅱ度 :椎体向前滑动超过椎体中部矢状径1/4,但不超过2/4。Ⅲ 度:椎体向前滑动超过椎体中部矢状径2/4,但不超过3/4。
Ⅳ 度:椎体向前滑动超过椎体中部矢状径的3/4。
b. Newman 分级判定法:将第一骶椎上缘划分十个等分,之后按同等尺寸再在骶骨前方划分出同样划分。其评判分级是依据上方腰椎椎体前缘所在的位置;例如Ⅰ= 3+0,Ⅱ= 8+6,Ⅲ=10+10。
③斜位片:可清晰显示峡部病变。在椎弓崩裂时,峡部可出现一带状裂隙,称为苏格兰(Scotty)狗颈断裂征或长颈犬(Greyhound)征。其前下方常位于骶骨上关节突顶点上数毫米,偶尔可位于顶点的稍前方。
④动力性X线片:可判断滑移的活动性,对判断有无腰椎不稳价值较高。腰椎不稳的X线诊断标准有过伸、过屈位片上向前或向后位移> 3 mm或终板角度变化> 15 o,正位片上侧方移位> 3 mm;椎间盘楔形变> 5 o。过屈时可使峡部分离,有助于诊断。
2、 CT、MRI及脊髓造影CT对峡部病变的诊断率较高。另外,CT不仅能够观察椎体和椎间盘的异常,而且可以清楚显示椎体后部小关节结构和软组织异常。
腰椎滑脱的CT表现主要有:①双边征 ②双管征 ③椎间盘变形即出现滑脱水平的纤维环变形,表现为前一椎体后下缘出现对称的软组织影,而下一椎体后下缘无椎间盘组织。 ④峡部裂隙出现在椎弓根下缘平面,走行方向不定,边缘呈锯齿状。三维CT或矢状面多幅重建可以明确椎间孔变化及滑脱程度。
MRI可观察腰椎神经根受压情况及各椎间盘退变程度,有助于确定减压和融合范围。
椎管造影是一种有创检查,对检出椎管内突出物价值较大。因滑脱中有极少数病例(0 %~6 %)伴发椎间盘突出,故只在神经体征明显、不排除肿瘤或计划在术中行复位者时应用。
3、诊断标准1、临床症状及体征;
2、X线片应包括正、侧及左右斜位,必要时加摄动力位片;3、合并有严重神经症状时,CT、MRI检查椎间盘退变情况以及了解椎管情况;4、X线片清晰、摄影位置正确即可诊断本病,但应注意伴发病。
治疗
(一)保守治疗
1、指证:滑脱程度较轻(小于25%);症状、体征不明显;年龄大、体质差、不能耐受手术。
2、方法:热敷、理疗、NASIDs;减少负荷、减轻体重;加强腰背肌锻炼、增加腰椎稳定性;腰围或支具。
(二)手术治疗
1、指证:下腰部、臀部、大腿持续性疼痛影响活动;坐骨神经痛;持续性腰背疼痛;保守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者;青少年腘绳肌严重紧张;滑脱持续进展者,严重腰椎滑脱。
2、方法:减压、脊柱融合、复位固定。
原位融合:防止腰骶后凸进一步发展。融合率75%左右,术后残留腰骶部畸形外观。
植骨融合: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后路横突间植骨融合术;H型植骨。
减压:解除神经根压迫症状。过多减压破坏脊柱稳定性,影响植骨融合。
复位适应证:马尾神经综合征;滑脱大于50%;严重腰骶部畸形,躯干失偿;严重疼痛或有神经症状。
复位优点:防止畸形进一步进展;增加融合率;减少融合节段;恢复姿态,消除腰椎过度前凸;改善神经症状。
无神经根症状、原位融合、稳定腰椎;长期滑脱、重度滑脱;滑椎周围骨性结构和软组织退变不强求完全复位。
内固定:复位;维持脊柱稳定;保证和促进植骨融合。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不同的内固定系统原理略有不同,滑脱椎体复位能力有所差异,根据滑脱程度、病人的经济条件、手术者的经验进行选择。早期有Steffee、RF、Socon、USS、TSRH 3D。
复位固定加椎间融合器:恢复椎间高度;扩大椎管、椎间孔容积;去除椎间隙的微动;恢复生理曲线。
?
术后并发症:神经根牵拉症状;内固定断裂、松动;假关节;再滑脱。
热门脊柱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