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 患者因下肢骨折入院,有的细心的患者或家属发现医生给用抗凝药,很是不解。骨折以后肯定会出血,给用抗凝药,不会加重出血吗?不会是用错药了吧?
为什么用抗凝药? 在电视剧中或生活中经常看到或听到,有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病情恢复良好,准备第二天出院,家属和医生都很高兴,锦旗都准备好了。没想到,上了个厕所,突然人不行了,没抢救过来,不仅锦旗没送还出现了医疗纠纷。家属悲痛万分,医生万分委屈。大家应该还记得“年轻女孩崴脚后12天离世”的这则新闻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些情况绝大多数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活动引起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在吸取了很多教训以后,骨科医生开始重视血栓的预防,这就是使用抗凝药物的原因。 为什么会形成血栓? 1.静脉血流滞缓,血液淤积 2.血管壁受损,启动了机体的凝血机制; 3.血液高凝状态。临床上常常是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为什么骨折后更容易形成血栓? 骨折病人的肢体往往活动不便,而且一般会给予制动,限制活动,血流速度减慢;骨折造成血管损伤和出血,血管内皮的损伤使血管内壁变得不光滑,启动凝血机制,造成血液高凝状态,完全具备了血栓形成的三个条件。骨折后因为疼痛,进食水减少加之出血造成血容量下降,血液相对浓缩,血液粘稠度升高,更容易形成血栓。 抗凝治疗不会加重出血吗? 研究发现下肢骨折以后如果不及时抗凝剂治疗,40-60%的患者会在术后7-14天内发生深静脉血栓(DVT),一旦血栓脱落可能会引起肺栓塞,死亡率极高,由于其症状非常隐蔽,患者往往从毫无症状到突然死亡,基本没有抢救机会。 当然不正确的抗凝会加重出血,但正确的抗凝(科学的选择用药和正确的掌握时间和剂量)并不会明显增加出血机率。首次抗凝应该在伤后或术后不低于8-12(一般12-24小时)小时进行(太早进行抗凝有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不增加出血风险。 如何预防血栓? 进攻是最好的防守,预防是最好的治疗。预防血栓形成比形成血栓后再治疗更为有效。 骨折后预防血栓形成,使用抗凝药物只是其中一种方法。鼓励患者主动被动活动肢体的肌肉,即使有石膏或支具固定时,肌肉也要经常收缩活动;骨折具有一定稳定性后(包括手术后),需要尽早活动肢体,以及争取早期下床;还可以借助一些仪器等物理方法进行预防。 总之,骨折后特别是下肢骨折后,应重视血栓的预防,采用各种方法差不多的预防血栓形成,正确给予抗凝药物并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利远远大于弊。及时抗凝是绝对正确的选择。
深静脉血栓的形成主要有以下三个因素:
热门脊柱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