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外伤注射破伤风针的问题
编辑:ddayh.cn
一,破伤风是破伤风梭菌(杆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二,破伤风毒素主要侵袭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元,因此本病以牙关紧闭、阵发性痉挛、强直性痉挛的为临床特征,主要波及的肌群包括咬肌、背棘肌、腹肌、四肢肌等。
三,破伤风潜伏期通常为7~8天,可短至24小时或长达数月、数年。约90%的患者在受伤后2周内发病。
四,人群普遍易感,且各种类型和大小的创伤都可能被含有破伤风梭菌的土壤或污泥污染,但只有少数患者会发病。在户外活动多的温暖季节,受伤患病者更为常见。患病后无持久免疫力,故可再次感染。
特别是开放性骨折、含铁锈的伤口、伤口小而深的刺伤、盲管外伤、火器伤,更易受到破伤风梭菌的污染。
小儿患者以手脚刺伤多见。
若以泥土、香灰、柴灰等土法敷伤口,更易致病。
还可能发生于不洁条件下分娩的产妇和新生儿、非正规的人工流产术后。中耳炎、压疮、拔牙及宫内放环等均有引起本病的可能。
因吸毒人员因使用不洁注射器静脉注射毒品而患破伤风者亦呈增多趋势。
五,破伤风梭菌,为绝对厌氧菌,家畜和人的粪便中均可含菌,随粪便排出体外后,以芽胞状态分布于自然界,尤以土壤中为常见,在土壤中生存数年之久。
此菌对环境有很强的抗力,能耐煮沸15~90分钟。
破伤风梭菌产生毒性极强的外毒素,即神经痉挛毒素。
毒素产生后,并不在局部引起炎症,而是向周围扩散,侵入肌肉组织,并沿着与神经冲动相反的方向,向上传递,最终进入脊髓前角或脑干的运动神经核。
六,预防
目前对破伤风的认识是防重于治。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措施包括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主动免疫,正确处理伤口,以及在伤后采用被动免疫预防发病。预防措施主要有:
1.主动免疫
注射破伤风类毒素作为抗原,使人体产生抗体以达到免疫目的。
采用类毒素基础免疫通常需注射三次。首次在皮下注射0.5ml,间隔4~8周再注射0.5ml,第2针后6~12个月再注射0.5ml,此三次注射称为基础注射,可获得较为稳定的免疫力。以后每隔5~7年皮下注射类毒素0.5ml,作为强化注射,可保持足够的免疫力。免疫力在首次注射后10日内产生,30日后能达到有效保护的抗体浓度。有基础免疫力的伤员,伤后不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只要皮下注射类毒素0.5ml即可获得足够免疫力。
2.被动免疫
该方法适用于未接受或未完成全程主动免疫注射,而伤口污染、清创不当以及严重的开放性损伤患者。临床所说的破伤风针有以下两种。
(1)破伤风抗毒素血清(TAT)是最常用的被动免疫制剂,但有抗原性可致敏。常用剂量是1500U肌注,伤口污染重或受伤超过12小时者,剂量加倍,有效作用维持10日左右。注射前应做过敏试验。TAT皮内试验过敏者,可采用脱敏法注射。价格便宜,一支3到5块钱。
(2)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IG)是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再经吸附破伤风疫苗免疫的健康人血浆,经提取、灭活病毒制成。注射后即刻产生免疫效果,但持续时间较短,免疫时间为2周,一般不超过3周。注射后一般无不良反应。极少数人有红肿、疼痛感,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 一支300元左右。
适用于对破伤风抗毒素(TAT)有过敏反应者,免疫史不清与血清过敏,伤口感染24小时以上以及接种破伤风类毒素仍无免疫力的破伤风患者。
破伤风患者死亡率较高,平均病死率为20%~30%,重症患者高达70%,新生儿及老年人的病死率尤其高。
创伤伤口的污染率很高,战场中污染率可达25%~80%,但破伤风发病率只占污染者的1%~2%。
外伤以后,除了积极的清创处理。最好下决心注射破伤风针预防。有的患者外伤以后总纠结,怕疼不愿意注射,总想让医生打保票,不注射不会出现问题。医生能担起这样的责任吗?再者,也不应该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破伤风的发病是一个概率的问题,注射以后就安全保险了,以免担惊受怕的。一旦发病威胁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