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丁香园:
今年五月份,姑父忽然出现室
编辑:ddayh.cn
摘自丁香园:
今年五月份,姑父忽然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硬是难受得一晚上没睡着觉。
该病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因心跳突然急剧加快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该病通常对药物反应良好,但易反复发作。
第二天在一家三甲医院检查后,医生开了一些药,并叮嘱:回去好好休息就行,记得按时按量吃药。
八月份,姑父再次犯病,在单位晕倒了。这次送进医院后,医生不让走了。因为这个时候,单纯服药已经控制不住他的病情。
根据全面检查的结果,医生建议姑父住院,接受微创射频消融手术。
我问姑父怎么吃了药,疾病反而严重起来。姑父说:
嗐,回家吃了几天药,感觉没啥效果,而且怕西药有啥副作用,就停了没再吃。
我听了以后,又生气又无奈,本来不是很严重的毛病,就这样被拖出了大问题。
到了这时候,姑父又私下问我:要不要听从医生的建议做这个手术?
我很严肃地告诉他:
第一,对于心脏疾病的诊疗,心内科的主治医生肯定比我这个口腔科医生更专业更有经验。
第二,医生应当是结合检查结果和你的情况,全面考虑后才给出手术的建议的,应该选择相信医生。
第三,说这话有点晚,但我还是要说,如果你在之前的两个多月里,遵从医嘱、按时按量服药,不至于让疾病发展到现在这个地步,为什么不一开始就听医生的话呢?
姑父最终选择了手术,术后恢复得也不错。可自从这事之后,我想了很多。
为什么不听医生的话
临床上,不遵从医嘱的病人太多了。作为一名口腔科医生,我自己就遇到过很多次:
管你在牙齿里面放了牙髓失活剂还是普通的消毒棉球,只要牙不疼了,患者说不复诊就不复诊;等牙齿又痛了,才想起回来复查……
遇到这样的病人,医生们真的是特别无奈。
一个人去买台车,会被告知怎么驾驶对车有好处,哪些不好的驾驶习惯会降低汽车使用寿命,要如何做保养等等。通常,消费者都会把这些话铭记于心并且认真执行。
但是,当车换成自己的身体时,怎么反而不听话了呢?自己的身子不应该比车子重要得多么?
不明白
真假难辨的资讯扰乱判断
身处信息过载的时代,真真假假对对错错的医疗资讯随处可见。
当被诊疗时,患者就会下意识地把医生所讲与自己所接触到的知识相对比。只要医生的话与自己的认知有不一致的地方,患者第一反应常常是怀疑医生的专业性。
一边是多年医学教育背景且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另一边是耳口相传、自己的常识判断以及网上的「专家讯息」,哪一个更靠谱,其实心里都有数。可在现实生活中,患者总不自觉地选择相信那些听上去更省事更神奇更好听的话。
说白了,还是侥幸心理作怪。
能吃药就不手术,那些「祖传正宗神奇古方」肯定比在身上剌一刀来得靠谱;
能食疗就不吃药,哪怕食物的做法要多奇怪有多奇怪;
在家就能治疗的方法肯定比住院强,那样又省钱又方便……
可真的是这样吗?
不重视
医生的话听一半就好
医生给开了 6 盒药,我吃了 3 盒感觉差不多了,不想吃了就停了吧;
医生建议我坚持 4 个疗程,2 个疗程下来感觉好多了,剩下的就省了吧;
医生建议我做手术,我吃点药,应该没问题的吧……
没有那么严重,医生的话听一半就好啦。自己的身体我自己清楚的很,杠杠的,怎么能跟那些身体不如我的病友吃一样多的药呢?
可这些患者不知道的是,药量不达到一定浓度,根本达不到治疗效果。类似抗生素等药物,如果剂量不足,还容易引起细菌的耐药性。
还是那句话,别抱侥幸心理。无论如何,专科医生在他的专业领域,还是要比你懂得多。不要过度地、盲目地相信自己,实实在在地遵从医嘱,没有哪个医生是想坑你的。
不相信
对医生持有质疑
医疗大环境实在糟糕,愈演愈烈的矛盾,让医患双方的不信任感达到了极致。
患者进了医院,应该是一心寻求帮助,却还要留着心眼处处提防、时时小心,生怕被坑被骗。某些医院的药品提成问题被曝光后,患者更是把所有治疗手段和医嘱都先入为主地理解为敛财手段。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年累月产生的问题,也绝非一朝一夕就可以解决的。好在现在全国很多地方基层医院、区级医院已经实行零差价售药,这项改革如果惠及全国医院,也许能够消除一部分患者的误解。
不遵医嘱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患者的生活习惯、经济条件、教育水平等都会影响患者的依从性。作为医生,要理解,要耐心,要用专业性取得患者的信赖。作为患者,掌握一些靠谱的医学常识,少一分无理由的质疑,多一份信任,也许更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让患者严格遵从医嘱,听起来没那么难,可实际上,好像真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诸同仁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