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恐惧症患者对特殊的物体、活动或情景产生强烈的惧怕为特征。恐惧症状的共同特征是:①某种客体或情景常引起强烈的恐惧;②恐惧时常伴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如头晕、晕倒、心悸、心慌、战粟、出汗等;③对恐惧的客体或情景极力回避;④患者知道这种恐惧是过分的或不必要的,但不能控制;⑤在预计可能会遇到恐惧的客体或情景时便感到紧张不安。常见的临床类型有三种: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和单纯恐惧症。
(一)场所恐惧症
场所恐惧症以女性多见,病人多出身于稳定而且成员关系密切的家庭,母亲对病人的过分保护很常见,病前性格多害羞、被动、依赖、容易焦虑不安。病后对家属的依赖更加突出.外出需人陪伴,严重者不敢出门,长期困居家中。
场所恐惧症的症状往往是复杂多样的,常常合并有其他内容的恐惧症,还常有惊恐发作和焦虑症,有些病人还合并有抑郁症状、癔症症状、强迫症状或人格解体。临床上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无惊恐发作,另种是有惊恐发作。
1.场所恐惧症无惊恐发作
这类患者在场所恐惧症状出现前和病程中从无惊恐发作。主要表现为:①害怕到人多拥挤的场所如会场、剧院、餐馆、菜市场、百货公司或排队等候;②害怕使用交通工具如乘坐汽车、火车、地铁、飞机等;③害怕单独离家外出,多单独留在家里;④害怕到空旷的场所如旷野或空旷的广场、公园。当患者进入这类场所或处于这种状态便感到紧张、不安,出现明显的头昏、心悸、胸闷、出汗等植物神经反应,严重时可出现人格解体体验或晕厥。由于患者有强烈的害怕、不安全感或痛苦体验,常随之出现回避行为。在有过一次或多次类似经历后常产生预期焦虑,每当患者遇到上述情况,便会感到焦虑紧张,极力回避或拒绝进入这类场所。在有人陪伴时,患者的恐惧可以减轻或消失。
2.场所恐惧症有惊恐发作
这类患者有以下表现:①场所恐惧症起病前从无惊恐发作,不在害怕的场所也无惊恐发作,只在经历害怕的场所或境遇时极度恐惧,达到惊恐发作的诊断标准。回避害怕的场所或境遇,或恐怖症状得到有效控制,惊恐发作便会停止。这种情况场所恐惧症是原发病,惊恐发作属继发反应。②场所恐惧症起病前经历过一次或多次惊恐发作,害怕单独出门或单独留在家里,担心自己出现惊恐发作时无亲友在身旁救助,如果有人陪伴便可消除担心。在惊恐障碍得到有效治疗后,场所恐惧症会逐渐消失,这类病例的原发病是惊恐障碍,场所恐惧为继发症状。③场所恐惧和惊恐发作见于同一患者,患者既在人多拥挤的场合感到紧张不安,在一般情况下也有惊恐发作。
(二)社交恐惧症
以害怕与人交往或当众说话,担心在别人面前出丑或处于难堪的境况,因而尽力回避为特征的一种恐惧障碍。常起病于少年或成年早期,常为隐渐起病,无明显诱因。也有在一次羞辱的社交经历后急性起病者。多见于女性。主要表现为害怕处于众目睽睽的场合,大家注视自己。害怕当众出丑,使自己处于难堪的地步,因而害怕当众说话或表演,害怕去公共厕所解便,当众写字时控制不住手发抖,或在社交场合结结巴巴不能作答。害怕见人脸红,被别人看到,因而揣揣不安者称赤面恐怖症,而实际上病人并不容易脸红。害怕与别人对视,怕看别人的眼睛,怕人家看出他表情不自然,或感到别人的目光很凶恶。或惧怕别人的眼光,认为对方看出了他内心的隐私,而不敢与人对视。或自认为眼腈的余光在窥视别人,因而惶恐不安者,称为对视恐惧症。所谓余光,指注视某人或某物时,觉得自己控制不住地同时也在看另一物或另一人。病人的痛苦在于,他必须使自己的眼光像焦点一样集中于某人或某物,而不允许其他人或物进入他的视野,但是他做不到。还有的极个别病人害怕自己的跟光会伤害别人。害怕在公共场所遇见陌生人或熟悉的人者,称为对人恐惧症。害怕与异性相遇者,称异性恐惧症。大多数社交恐惧症患者只对一种或几种社会交往或当众表演感到恐惧,称特殊社交恐惧症。一般情况下可以完全没有症状,其焦虑症状只在担心会遇到害怕的社交场合(预期焦虑)或已经进入害怕情景才会出现。此时患者感到不同程度的紧张、不安和恐惧,常伴有脸红、出汗和口干等植物神经症状,其中以害羞脸红是社交恐惧最突出的表现。严重的社交恐惧者,极度紧张时可诱发惊恐发作。害怕社交场合十分广泛的病例,称广泛社交恐惧症,这类患者常害怕出门,不敢与人交往,甚至长期脱离社会生活,无法工作。
(三)单纯恐惧症
又称特定恐惧症,表现为往往只害怕某些特定物体或情境,如害怕接近特定的动物如狗、猫、鼠、蛇、昆虫,害怕高处、雷鸣、黑暗、飞行、封闭空间、公厕大小便、进食某些东西、牙科、目睹流血或创伤、尖锐的物品,以及害怕接触特定的疾病如放射性疾病、艾爱滋病等的病人或情景,因此促发的情境很单一、很具体,并且能够像场所恐惧和社交恐惧一样诱发惊恐。有特定恐惧体验的人很多,只有少数达到了恐惧症的临床程度,这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回避行为损害社会功能;二是恐怖伴有严重的植物神经症状。导致功能缺损的程度取决于患者回避恐怖情境的难易程度,与广场恐惧相反,特定恐惧患者对恐惧情境的害怕一般没有波动。
这类恐惧症状在儿童中很常见,部分患者是儿童恐惧症状一直持续到成年,部分患者则是在青壮年起病,但回顾既往史,常可发现他们的童年期有过这类现象,而且多数是较儿童严重,随着年龄的增长,恐惧消退,在发病时重新呈现。儿童期的患病率无性别差异,青春期以后女性显著多于男性。
(四)正常的恐惧与恐惧症的区别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害怕某种东西,或某种场景,如有些小孩害怕猫、狗、看到就会跑的远远的,不过跑开后依然会快乐地玩耍;许多女同志都害怕小虫子,遇到壁虎、土鳖就会尖叫,但过后仍是该做什么就还做什么;要当众讲话确实让人紧张,但如果有必要,我们仍会在带有紧张的情况下当众讲话,而且事后不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太大的影响。健康人的恐惧与恐惧症病人最重要的区别是,健康人面对现实,恐惧症病人回避现实。作为症状的回避与作为应付策略的回避是不同的,想恋爱结婚的人见了异性就躲,是症状性回避,因为他违背了想要达到的目的。“打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是策略性回避。健康人的恐惧与处境相称,而恐惧症的恐惧与处境不相称,所谓不相称,是相对于大多数人在相同的或类似的处境下害怕的程度而言,换言之。恐惧症病人的害怕是异常的。例如,一个女同志,最害怕尖利物,特别是毛衣针,一次她乘坐公共汽车,坐在她身边的女同志坐稳后从包里拿出毛活织了起来,病人连忙站起来,但车上人多拥挤,病人真是没处躲藏,最后这个女病人晕倒在车上。恐惧症病人往往感到很痛苦,且伴有显著的植物神经功能障碍,如心悸、战栗、出汗等。
热门精神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