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最近开学,医院门诊来了几位小患者,都是小学四五年级的孩子,他们的共同症状就是腹痛、腹泻,但是经过各大医院检查,患者的消化道症状都不能用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或生化指标异常来解释,常规的治疗效果不佳,而且病情不稳定,有很大的波动性。这可难坏了家长,最后在内科医生的推荐下来看精神心理科门诊。经过最经过对症治疗、心理行为干预,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随着新医学模式的传播、实践,多因素致病理论在医学界扎根,心身医学受到临床各科的重视,心身医学特别强调心理社会因素对于躯体功能、状态及疾病发生、发展、治疗、康复等各个环节的影响作用。
肠易激惹综合症是一种以腹痛、腹部不适伴有排便异常(包括排便规律、排便性状等)为特征的肠功能紊乱综合症,据统计,该病在综合性医院门诊中占为肠道疾病的30%~50%。现代医学研究认为,肠易激惹综合症与压力、应激、人际关系紧张、环境适应困难、焦虑、抑郁等心理社会因素有很大的关系,生理学家坎农探讨了自主神经控制的器官功能与不良情绪的关系,发现胃肠是最能表现情绪的器官之一,不良情绪状态会抑制消化活动,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医学研究发现,肠易激惹综合症患者存在胃肠高反应性、高敏感性,并在外界刺激下发病,科学家提出“中枢情绪激动系统”的概念,这一系统包括皮质结构-边缘系统-蓝斑-脑干-迷走神经、下丘脑-垂体轴和自主神经系统等构成的神经网络,不良情绪通过这一神经网络导致内脏感觉过敏和胃肠道症状。从临床实践看,患者往往伴发头痛、焦虑、抑郁、睡眠问题等神经精神症状,只是这些症状容易家长和内科医生被忽略,而首先关注的是患者的躯体不适,精神心理刺激可降低胃窦活动,导致功能性的恶心和呕吐,也影响肠蠕动,出现小肠蠕动减弱、大肠蠕动增强的情况,这都是肠易激热综合症发生的生理基础。
现在的孩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临近开学要恶补各种暑期作业,而且可能要适应新的老师和班级环境,家长也会筹划新的学习、课外辅导计划,这无疑给孩子造成非常大的生理、心理负担,使孩子处于应激状态,但是,孩子的言语表达能力有限,孩子可能没法区分自己各种复杂的情绪情感体验并表达出来;另外,家长可能会很急躁,缺乏耐心,不但没有理解、体谅、鼓励孩子,反而误解孩子,认为孩子是矫情、找借口、逃避学习,训斥指责孩子。孩子一方面依赖父母、老师,渴望他人的关爱,另一方面又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和挑战,加上父母、老师的误解,造成巨大的心理困扰,但是,表达能力不足。形成巨大的心理冲突,并且以潜意识状态运行,如果始终得不到疏导、宣泄,就可能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过度活动诱发脆弱器官的功能障碍,比如胃肠。
行为主义理论用学习和条件反射来解释疾病病理机制,有学者认为肠易激惹综合症可能是学习、强化、条件反射的结果,个体可能通过躯体不适来继得性获益,作为满足自我需求的方式,博取他人的额外照顾、关注及其他想要的物品或者逃避责任、惩罚等。这对亲子互动、师生互动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既不能娇惯、纵容也不能忽视、不管不问;要与孩子平等沟通、交流,鼓励孩子表达自己,多理解、尊重孩子的合理意愿和需求,对不合理的需求,要充分的说明,尽量达成共识。我想人类在感情上都是相通的,之所以出现问题,还是因为态度和沟通方式的问题。
综合以上分析,除了常规治疗,对孩子的积极关注和调整互动模式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及时调整治疗的重点,待孩子看一下心理医生,寻求专业帮助,也非常重要。如果还是按身体疾病治疗,往往治疗效果不佳,白白浪费了时间、精力、财力,而且反复就医可能成为孩子逃避学习责任、偷懒的方式,形成恶性循环。
热门精神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