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抑郁症复发对大脑结构有何影响?锻炼可以改善抑郁,那么停止锻炼呢?抗抑郁药与抑郁症不治疗,谁对妊娠造成的风险更高?微博能帮助识别抑郁患者?抑郁症患者未老先衰?以下为近期发表的五项有关抑郁症诊疗的研究:
一、抑郁症复发对大脑结构的影响
超过一半的抑郁症患者在治愈后2年内复发,但目前尚不清楚复发对大脑的形态学特征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本项发表于JAMA Psychiatry的纵向病例对照研究对一组急性期抑郁患者进行了为期2年的随访,基于随访期内是否复发将其分为复发组(n=37,平均年龄37岁)及未复发组(n=23,平均年龄32.5岁),同时纳入了54名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对照。研究者于基线及2年后对受试者的全脑灰质体积及前扣带回、眶额叶、额中回、岛叶皮质厚度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复发及未复发抑郁症患者的皮层灰质体积改变呈现不同的轨迹:随访期内复发患者的右侧岛叶及背外侧前额叶灰质体积下降,这些脑区均与情绪的调节密切相关,而未复发患者及健康对照则无此现象。此外,上述改变与随访期内的精神科用药及抑郁严重度无显著相关性。
研究者指出,通过采用纵向研究设计,本项研究发现了与抑郁症复发相关的脑形态学特征。结果显示,复发可显著影响对于情绪调控至关重要的脑结构,故应尽可能避免。本项研究或有助于指导抑郁症的预后评估及维持治疗。
文献索引:Zaremba D, et al. Association of Brain Cortical Changes With Relapse in Patients With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JAMA Psychiatry. 2018 Mar 28. doi: 10.1001/jamapsychiatry.2018.0123. [Epub ahead of print]
二、停止锻炼?小心抑郁找上门
多项研究显示,规律进行身体锻炼可显著改善抑郁症状。然而,如果此前一直坚持锻炼,停止锻炼的临床效应仍不甚明确。本项发表于J Affect Disord的研究中,研究者系统检索了7个主流数据库2017年12月前收录的相关文章,共纳入了6项研究、152名健康成年人,这些受试者每次锻炼至少30分钟,每周锻炼3次,已坚持至少3个月。研究者分析了停止锻炼对其抑郁症状及抑郁相关生物标记物水平的影响。
结果显示,有受试者在停止锻炼仅仅3天后,抑郁水平即显著上升。其他研究显示,受试者在停止锻炼的最初1周及2周后出现抑郁水平的升高。相比于男性,女性停止锻炼后的抑郁症状较男性更显著。此外,受试者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无显著变化,而停止锻炼1周后的C反应蛋白(CRP)及2周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较前降低。
研究者认为,人们不仅应该知道锻炼的益处,也应了解停止锻炼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即便并没有达到锻炼成瘾的程度。此外,停止锻炼后抑郁水平的升高并不伴有抑郁患者常见的生物标记物水平的相应变化,提示某些新的效应可能扮演着角色。
文献索引:Morgan JA, et al. Does ceasing exercise induce depressive symptom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experimental trials including immunological and neurogenic markers. J Affect Disord. 2018 Jul;234:180-192. doi: 10.1016/j.jad.2018.02.058. Epub 2018 Feb 24.
三、抗抑郁药与抑郁症不治疗,谁对妊娠危害更大?
妊娠期女性的药物治疗始终存在争议:大量观察性研究显示,妊娠期使用抗抑郁药与一系列不良转归风险的升高相关,包括自发性流产、早产、新生儿低体重等;另一方面,如果放任抑郁症不治疗,上述转归的风险同样升高。近年来,研究者开始直面这一课题:对于妊娠期女性患者而言,用药或不用药,哪种选择相对更值?
一项4月11日发表于Arch Womens Ment Health.的系统综述中,研究者对PubMed、PsycInfo等主要数据库进行了检索,共纳入了11项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及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显示,就低出生体重及相关不良转归而言,抗抑郁药与抑郁症无显著差异;使用抗抑郁药时,孕妇的平均孕期稍短,但这一差异是否具有临床意义,以及是否发展到早产的程度,目前尚不清楚。有关自发性流产的证据非常有限,不足以得到结论。
作者指出,尽管未来仍需进一步研究,但基于现有数据,由于担心孕期缩短、低出生体重或自发性流产而在妊娠期停用抗抑郁药治疗,此举目前看来并无必要。针对妊娠期是否使用抗抑郁药的临床决策应充分个体化,并将母亲的精神状况及生育史纳入考虑。
文献索引:Mitchell J, Goodman J. Comparative effects of antidepressant medications and untreated major depression on pregnancy outcomes: a systematic review. Arch Womens Ment Health. 2018 Apr 11. doi: 10.1007/s00737-018-0844-z. [Epub ahead of print]
四、基于微博,发现潜在的抑郁患者
近年来,抑郁障碍的发病率在发达及发展中国家均显著升高;然而,很多存在抑郁症状的患者未得到及时的识别及治疗,生活质量及功能水平显著受损,甚至酿成自杀悲剧。
近年来,包括微博在内的社交媒体的兴起,为研究者及医生发现及支持抑郁患者提供了潜在的工具。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及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一组研究者使用技术手段纳入了3.94亿条新浪微博的内容,基于特定算法对提示抑郁的微博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其与非抑郁个体发布微博的人口学特征、昼夜节律、表情符号的使用等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相比于非抑郁个体,抑郁者对新浪微博的参与度更高,在休闲时间及通常意义上的睡眠时间内更为活跃,使用负性表情符号更多。研究者认为,与国外的社交媒体类似,国内的社交媒体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个体的抑郁情况。未来,基于社交媒体发现及帮助那些潜在的抑郁个体可能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手段。
文献索引:Tian X, et al. Characterizing Depression Issues on Sina Weibo.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18 Apr 16;15(4). pii: E764. doi: 10.3390/ijerph15040764.
五、关注抑郁症患者的早衰现象
抑郁症患者的死亡率及罹患老化相关疾病的风险显著升高。一项4月16日发表于Am J Psychiatry的研究中,研究者试图通过分析血液样本中DNA甲基化(DNAm)模式,探讨抑郁症患者相比于一般人群是否存在表观遗传学的衰老,患者的某些临床特征是否与这一现象有关,并试图在脑组织中复制上述发现。
研究者共纳入了来自荷兰抑郁焦虑研究(NESDA)的811名抑郁症患者,以及319名未罹患精神障碍、抑郁程度低的对照,基于其血液标本DNAm年龄与年龄的差值计算了表观遗传学衰老程度,并探讨了一系列因素与上述结果的相关性。研究者同时收集了74名抑郁患者及64名对照死后的脑组织,以复制结果。
分析显示,相比于对照,抑郁患者存在显著的表观遗传学衰老(d=0.18),且在总体样本中呈量效关系。值得注意的是,抑郁组受试者表观遗传学衰老与童年期创伤得分呈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在脑组织样本中得到了复制。上述结果提示,抑郁症患者的生物学年龄高于实际年龄;此外,这一效应在有童年期创伤的个体中更为突出,从另一角度强调了预防及干预此类事件的重要意义。
文献索引:Han LKM, et al. Epigenetic Aging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Am J Psychiatry. 2018 Apr 16:appiajp201817060595. doi: 10.1176/appi.ajp.2018.17060595. [Epub ahead of print]
热门精神心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