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01
什么是蓄意自伤?
蓄意自伤,是指通过各种方式反复的、故意的、直接的对自己采用的非致死性伤害行为,不会导致结束生命的结果。有学者将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精神发育迟滞等精神障碍患者在明显精神症状影响下出现的自伤归为非蓄意自伤,其实两者很难截然分开。
02
它有哪些表现?
最常见的蓄意自伤行为就是蓄意割伤,伤口大多在手腕部或前臂。也有些人会用烟头烫伤自己,故意掐、拧、刺伤皮肤,撞伤。在医院的急诊室,过量服用药物(非致死量)或吞服有害物质更为常见。
03
哪些人容易出现DSH?
1、年龄:12岁以前DSH发生率很低,它最常见于青少年和青年前期, 30岁以后会明显减少。这也提示很可能与青春期容易冲动有关。
2、性别:女性多见,年轻的蓄意自伤人群,男女比例约1: 2~3。
3、躯体状况:有癫痫、孤独症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蓄意自伤。
4、个性特征:低自尊、情绪不稳定、人际关系不佳的容易出现。
5、生活事件:如学习下降、失恋、遭受人际冲突等。
此外,调查发现DSH者往往社会支持较少,经济基础偏低。
04
出现DSH的动机和原因
无望和冲动是出现DSH最常见的心理因素。蓄意自伤的动机常为混合性的,且很难明确。
Hawton.K.的调查发现常见的动机有:
谋求死亡
逃离不能忍受的痛苦
得到解脱
为了改变他人的行为
逃避某种环境
表示对其他人的绝望
报复别人或使别人感到内疚
寻求帮助
询问一些DSH发现,的确他们认为DSH可以减轻内心中那些难以言语表达的痛苦,获得掌控感,感觉到自己还活着,分散注意力等。
有学者将DSH的原因总结为以下4方面。
1.负性生活事件往往是自伤的诱发因素。
2.心理缺陷是自伤的素质因素。
3.社会支持缺乏是自伤的条件因素。
4.存在自伤的生物学因素。
05
关于DSH的几个误区
1、 自伤只是吓唬人,不会自杀。
其实蓄意自伤与自杀既有区别也有联系。首先自杀未遂往往后果更严重,如割腕自杀时往往割得更深,更容易损伤大血管或神经。蓄意自伤一般伤口比较表浅,有些人会反复、频繁出现自伤行为。另一方面,自伤的人也常会伴有自杀想法,长期随访出现自杀行为的风险也比普通人高得多。
2、 自伤就等于抑郁症。
自伤的人多有抑郁情绪,但大多抑郁症状很短,没有持续存在,不一定符合抑郁症的诊断。也有可能符合其他精神障碍的诊断。
3、 自伤都是精神病。
自伤很常见,台湾青少年发生率高达25%,偶尔出现的蓄意自伤,如果没有明显的抑郁等其他症状大多会痊愈。反复的DSH很可能符合某些精神障碍的诊断,但发展成精神病的还是极少的。精神病出现的自伤往往很突然,后果比较严重。
06
诊断与共病
约有30%-65%的DSH患者,可能符合下列一种或多种精神科诊断。如抑郁症、恶劣心境障碍、物质滥用和依赖、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厌食、精神发育迟滞、边缘性人格障碍等。特别是持续到青年前期,伴有显著地情绪不稳、人际关系不稳定,极度缺乏安全感、易出现孤独空虚感、常因为人际冲突出现自杀姿态或自伤行为的,需考虑边缘性人格障碍的诊断。
07
如何处理DSH
首先,要及时处理伤口。然后寻求专业的评估和诊断。评估出现蓄意自伤的危险因素,评估自杀风险,评估是否符合某些精神科诊断。
其次,减少应激和压力,如避免或改善人际冲突,减少学习压力等。
再次,增加社会支持,与家长和老师进行沟通,寻求理解和支持。鼓励其学会倾诉和求助。
最后治疗,循证医学显示,心理治疗似乎效果相对较好,辩证行为疗法用于减少自伤的复发率显著优于标准的后续处理,开展问题解决式认知治疗,还有提供紧急联络卡,提供社区服务等。如果符合一些精神科诊断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需要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总之,蓄意自伤非常常见,希望家长和老师在关注青少年的学习和身体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牛津精神病学(第5版)(中文版)
2、精神病学 (第7版)人卫版
3、异常心理学 (美)(第9版)
4、Royal 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College of Psychiatrists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deliberate self-harm. Australian & New Zealand Journal of Psychiatry.2016, 50(10) 939–1000
5、Correlation of impulsivity with self-harm and suicidal attempt: a community study of adolescents in Taiwan. BMJ open 2017 Dec; 7 (12 ):e017949.
热门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