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厌食的药物治疗:系统回顾
编辑:ddayh.cn
神经性厌食(AN)是一种严重的、致死性的精神障碍,但目前尚无特异性的药物干预手段。事实上,每一类精神科药物均曾尝试用于AN的治疗,但并无充足的有效性证据。在此背景下,研究者Frank GK等针对1960年以来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回顾,探讨了AN的各种药物干预手段,并基于AN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提出了未来的治疗靶点。研究4月22日发表于《CNS Drugs》。
治疗药物
抗组胺药
赛庚啶是第一代抗组胺药,同时具有5-HT受体拮抗作用。1962年有报告称,赛庚啶有刺激儿童食欲及增加体重的效果。1970年的一项双盲对照试验显示,赛庚啶相比于安慰剂可增加体重。1979年研究发现,对于分娩并发症导致体重减轻40%-50%的AN患者,赛庚啶可有效增加体重,且可减轻对体重的消极态度。然而,赛庚啶存在“边际效应(marginal effect)”,并且仅对限制型AN有效,而对暴食/清除型无效。
TCAs及MAOIs
TCAs及MAOIs的使用基于以下假设:AN是抑郁症的一种形式,与不安心境及焦虑相关。
若干研究显示,阿米替林对AN无效,而氯米帕明可刺激食欲、增加能量摄入,但体重增加较安慰剂组少,可能与体力活动更多有关。针对氯米帕明的若干对比试验均表明其疗效有限。MAOIs在SSRIs投入使用前曾频繁用于AN治疗,异唑肼可改善AN患者的心境及焦虑症状,但对增加体重无效。
总的来说,TCAs及MAOIs因副作用严重及疗效不理想,已很少用于AN治疗。
经典抗精神病药
1976年Barry等推测,AN患者存在多巴胺受体超敏,因而出现体象障碍症状,因此提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可作为治疗药物。若干研究显示,匹莫齐特可有效增加体重;心理治疗结合氟哌啶醇辅助治疗6个月,可有效增加体重。近期病例研究表明,低剂量氟哌啶醇耐受较好,可改善AN患者的体象障碍。
心境稳定剂
锂盐是最有效的心境稳定剂,对躁狂及抑郁发作均有效。小规模双盲对照试验表明,锂盐治疗显示出一定效果。然而,锂盐治疗存在一定风险,因为AN患者常限制液体摄入,进而可能造成锂中毒。
锌
锌是人体代谢中重要的矿物质,锌缺乏可能与AN的病生理机制有关。开放标签试验显示,针对AN成年患者补充锌可有效增加体重,但相似研究并未得到一致结论。
阿片类及大麻酚类药
阿片类及大麻酚类药物具有改善食欲的作用。若干研究显示:静脉输注纳洛酮可使AN患者体重增加,治疗过程中发现血清脂肪酸水平下降,说明阿片类药物可影响脂质代谢。纳曲酮治疗暴食/清除型患者时可使暴食/清除行为频率降低。双盲对照试验表明,9-四氢大麻酚治疗AN不但无疗效,且可引起烦躁及睡眠障碍;但近期有试验表明,屈大麻酚可有效增加体重。总之,该类药物对AN的疗效目前仍不确切。
苯二氮?类及α-2受体激动剂
苯二氮?类药物的主要靶症状为食物相关焦虑症状,目前人类临床研究较少。近期研究表明,阿普唑仑治疗无效,可乐定不但无疗效,且可引起心血管副作用。
SSRIs
若干研究中,氟西汀对AN的疗效并不一致。西酞普兰结合个性化心理治疗可减轻对体型不满的状况,改善焦虑及抑郁症状,但增加体重的效果有限。帕罗西汀与氯米帕明导致体重增加的重量相仿,但帕罗西汀所用时间更短,仅为氯米帕明的3/4。舍曲林可改善抑郁症状、减轻患者的完美主义特征,但同样未能增加体重。米氮平也对AN治疗无效。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与第一代经典抗精神病药相比,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的锥体外系反应(EPS)较轻。若干研究表明,氨磺必利可增加体重,但仅在治疗初期疗效显著。氨磺必利、氯米帕明、氟西汀三种药,在改善恐惧体重增加、体象障碍、闭经的效果上无差异。
被研究最多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是奥氮平。若干研究表明,奥氮平对住院及门诊AN患者均可增加体重,减轻对进食及体重增加的恐惧,减少进食障碍性反刍,改善暴食/清除型AN患者的体重及心境症状。奥氮平相比于安慰剂,可更高、更快地增加体重。值得注意的是,奥氮平用于AN治疗时可引起高血糖。
其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中,喹硫平在若干试验中证实对AN有一定疗效,利培酮、阿立哌唑的相关研究较少。
其他药物
NMDA受体拮抗剂具有治疗恐惧症状的潜力。若干试验显示,D-环丝氨酸可增加热量摄入、增加体重,金刚烷胺可快速增加体重。小规模研究表明,激素类药去氢表雄酮(DHEA)可提高BMI指数、改善心境症状。胃肠道激素葛瑞林(ghrelin)因对食欲有刺激作用,被认为具有AN治疗潜力,研究表明葛瑞林具有改善胃肠道不适、提高营养素摄取、增加体重的效果。此外,坦度螺酮也具有增加体重、预防复发的作用。总之,多种药物均未显示出对AN具有特别的疗效,目前尚无针对AN的特异性药物。
AN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AN患者的脑体积、眶额皮层及岛叶皮层体积均有所减少。岛叶包含初级味觉皮层,并参与构成奖赏回路;前额皮层参与决定何时停止进食。这些结构的体积减少可影响正常的摄食功能。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显示,AN患者皮层中5-HT1A受体水平增高,5-HT2A受体水平下降,与心境及焦虑症状相关。另外AN患者腹侧纹状体中多巴胺D2受体水平增高,岛叶、额叶及颞叶下部中大麻素1受体水平增高。
AN通常于童年及青春期形成,其病程发展与大脑发育过程存互相影响,脑神经递质变化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存在的焦虑及抑郁症状,以及AN导致的营养不良,均可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目前,AN的药物治疗并无系统的病生理机制基础,新药开发也面临着多重困难。已存在的药物治疗方法也存在潜在问题,如药物的剂量问题:通常采取的剂量来自精神分裂症及情绪障碍,但并不一定适用于AN。AN患者在极端限制食物摄入时,神经递质水平会发生变化,此时“典型”剂量可能导致副作用却达不到治疗效果。理想的情况是,首先在动物模型试验中充分验证剂量与疗效的相关性,然后再应用于临床。
合并症是AN药物研究中另一潜在的问题。合并重性抑郁障碍的患者可从抗抑郁药中受益,反过来可改善AN治疗的结局。因此合并症在药物试验中会成为干扰因素。大多数药物试验规模较小,很难针对合并症进行分层,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物疗效的评估。另一限制药物试验结果的因素在于,AN治疗的目标之一是预防体重恢复后的复发,而试验一般时间为1-6个月,很少超过12个月,这也对寻找预防复发最有效的药物构成了阻碍。
启示
作为精神科最难治的疾病之一,AN目前仍无特效药物治疗方法。未来是脑影像、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神经内分泌学的时代,领域内最新进展与AN疾病行为相结合有助于进一步加深人们对AN病理生理机制的理解,建立更详尽的疾病模型,进而找到更准确的治疗靶点及发现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