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本项回顾性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维持期治疗期间,抗精神病药的平均剂量较急性期低30%,但长效针剂无一减量;
维持期治疗剂量低于推荐范围的患者中,约40%病情持续平稳未复发。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高复发率的精神障碍,常伴有显著的功能受损,患者的预期寿命也较一般人群更短。持续的抗精神病药治疗可预防症状复发,改善疾病结局。研究显示,早期停药与更高的复发率相关。
然而,由于种种限制,精神分裂症维持期治疗所需的抗精神病药剂量一直未达成共识,目前指南也多未提供明确的剂量建议;另一方面,新研究显示长期大剂量抗精神病药治疗同样会对大脑造成消极影响。
在这一背景下,印度研究者Vijay Kumar等开展了一项回顾性研究,旨在了解真实世界中维持期抗精神病药的剂量使用情况,其结果可能会对同为东方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有所启示。研究8月15日发表于《Psychiatry Research》:
受试者来自印度国家精神卫生及神经科学研究院(NIMHANS),共纳入163名精神分裂症患者(ICD-10),平均年龄32.1岁(SD=9.8),女性50.9%,维持期治疗中临床总体印象-严重度量表(CGI-S)评分≤3至少保持6个月以上。
研究者对受试者急性期及维持期治疗中所用的抗精神病药物剂量记录进行了回顾,维持期抗精神病药最低剂量为随访记录中使患者保持未复发的最低剂量。
根据APA2004指南对精神分裂症分期的定义,研究将急性期定义为发作后头3个月的抗精神病药治疗,此后为维持期。不同抗精神病药换算为奥氮平等效剂量(olanzapine equivalents[OE],mg/d)。
163人中,共100人的记录持续至随访期结束(2015年6月)。平均随访期3.1年,接受维持期抗精神病药最低剂量治疗的平均时长为1.65年。结果显示:
▲ 维持期抗精神病药的平均剂量较急性期剂量低30%;
▲ 在维持期使用药物剂量低于推荐治疗范围的患者中,约40%保持状况良好(未复发);
▲ 发病年龄较小、病程较长与维持期需要更高剂量有关。
急性期用药情况
▲ 急性期内,50.9%患者接受了1种抗精神病药治疗,55.2%患者仅接受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35.6%接受了经典及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联合治疗,34.4%接受长效针剂注射。15.35%接受了电休克治疗(ECT)。
▲ 约90%患者OE>10mg/d(平均18.32±7.37mg/d),其余10%患者OE<10mg/d(平均6.46±2.14mg/d)。总体平均OE为17.08±7.89mg/d。
维持期用药情况
▲ 维持期内,38.03%的患者OE<10mg/d(平均6.06±2.14mg/d),61.96%患者仍维持OE≥10mg/d治疗(平均15.04±3.97mg/d)。
▲ 总体平均OE为11.6±5.5mg/d,相比于急性期的减量具有统计学意义(t = 9.57; df = 162; p<.0.0001)。
▲ 最常见的减量原因包括:抗精神病药副作用、症状缓解、患者主动要求,或上述因素的组合。值得注意的是,医生降低了大部分患者的口服抗精神病药剂量,但长效针剂则无一减量(31例不变,2例反而加量)。
研究结果表明,针对真实世界中的维持期患者,临床医师倾向于减量,主要原因包括副作用、症状缓解、患者要求等。另一方面,使用长效针剂的患者无一减量,原因可能在于这一群体本身多为依从性差、高复发率的个体,医生不敢掉以轻心。这一结果充分反映了主客观因素对处方行为的决定作用。
相当比例的患者(38%)维持期剂量低于推荐治疗剂量(OC<10mg/d),但其中有40%的患者在「药量不足」的情况下维持平稳而不复发。
作者结合现有研究证据指出,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治疗中,D2受体占有率应达到65-80%;然而,也有多项研究对维持期治疗的D2受体占有率提出了挑战。如一项研究显示,大约45%的精神分裂症维持期患者的D2受体持续占有率并没有达到65%;还有研究显示,长效针剂可在D2受体占有率低于65%的情况下有效预防复发。
去年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精神病学》的研究进一步显示,针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药物减量(较基线最多减量40%)不仅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甚至有助于改善疗效(背景阅读:老年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减量对疗效的影响)。
综合各路证据,维持期治疗可能不需要65-80%的D2受体持续占有率;这一观点若得到印证,将对未来的抗精神病药治疗产生深远的影响。然而,在更有力的证据出现前,维持期减量或停药仍需高度谨慎,权衡利弊。《中国精神分裂症防治指南》(第二版)指出,维持期治疗推荐使用急性期获得临床治愈的抗精神病药物,以一种抗精神病药物为主,并使用适宜的个体化剂量。(摘自医脉通)
热门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