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疫情之下:心理咨询师的共情难题
?
中国的心理咨询发展的特别困难缓慢,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当然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心理咨询师良莠不齐。
从上大学时接触心理学的第一天起,教授们就开始宣扬一种观点:中国的心理咨询事业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但是目前会有很长的一段黑暗时光。他们极为悲观的预测,想要到达中国心理咨询的光明时代,需要十年。
结果他们依旧是过度乐观!一晃13年过去了,中国的心理咨询事业还在泥潭里混着,依旧看不见光在哪里。
教授和大牛们看到了一点光,全都上岸,有的转行的其他的了,有的投身于心理咨询的教育培训事业。得益于中国青年人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天然的好奇心,心理咨询师培训行业是中国心理咨询最火热最发达的地方。即便中国心理咨询的各种制度设计的充满混乱和矛盾,每年仍然有大量的人员参加各种名目各种层次的心理咨询培训课程,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
纯粹的干心理咨询,真的是很艰难。医院或学校里的心理咨询师还好,有着事业编制和相对保障的收入。不过即便是这一些人群,也都有各自的难处。
疫情之下,各种巨大的压力和挑战,尤其是工作的动荡和收入的不稳定,让很多人都出现了危机。
最近出现了很多事,我看见,心理咨询师原来也没办法做到自我心理平衡。
这件事是大事,一个没有办法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心理咨询师,甚至是危险的。对于他自己,对于他的来访者,都有很多潜在的威胁。
以前也曾接触过心理咨询行业里比较好的一些咨询师,以前总是觉得他们有着敏锐的洞察力,总能发现问题的眼睛,对理论透彻的理解和精细的使用,对治疗的通盘把控的能力,对设置的严格遵守和灵活运用,对来访者开放的态度和迅速反应,对心理问题极为到位的假设,对治疗关系的重视……所以他们会显得特别从容,在治疗的过程中游刃有余,张弛有度。
但是这一切的基础,还是共情的能力。有这个能力,才能建立良好的关系,才能获得来访者的信任,才能有一个坚实的治疗联盟。
我不是大牛,也不是心理咨询的熟手。我只是一个小小的新手。对前辈专家的佩服,让我明白差距和努力的方向。
?
疫情中经历了很多事,让我看到青年的心理咨询师们,慌张和无奈。命运就像是大海,我们真的只是一叶浮萍也。
有的心理咨询师真的很难做到明锐和温暖的共情。如果说强大的共情能力或情商,这个是自带的气场,那么缺乏这种能力所意味的是什么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这样的心理咨询师,连同我自己包括在内,并非合格。
此时我的脑海里浮现出很多人,我也给他们贴了很多的标签,有的人是冷漠,有的人是疏远,有的人是自傲,有的人是逢迎,有的人是人格成长仍不成熟,有的人是分不清场合,有的人……有的人:那简直是自私!
对于这一些文字,我写了,我思考了,发不发出来,仍然取决于我的决断,以及对很多人情世故的考量:而绝非"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自我修养"(如果没看过喜剧之王,没有经历过草根们龙套一般的生活体验,没有对生活如戏剧一般的反复无常,不能领悟生命刚开始觉得是喜剧后来觉得是悲剧最后又觉得悲喜交加不能自胜,那就忽略我这里想要表达的隐喻)。
也许吧,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优点缺点,长处短处。我看的越多,融入的越深,就会有更多和更强烈的感受。这一些情感的体验本身就是我独特的领悟。
如果非要给与解释,为包括我在内的心理咨询的新手们的共情难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情况说明,我只能借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心理咨询师是需要满足最起码的需要的,否则肯定很难做一个很好的心理咨询师,当心理咨询师饿着肚子的时候,很难想象他会如何理解和共情来访者。
这是一句大实话。心理咨询师想要做好,必要条件有很多,除了理论技术和实践经验,个人的人格完整,需要的满足,矛盾冲突的解决,全都是缺一不可的要素。
疫情之下,人心惶惶。收入和经济问题,工作稳定和安全问题,尊重和被人认可的问题,疫情结束要去哪里的归宿问题,这时候想要奢求共情能力,确实有点不近人情了吧。
只能说社会是个大熔炉,好钢可不得在里面煅烧一下。我也不是自我安慰,毕竟人人知道,你不可能改变社会以适应自己,而只能改变自己适应社会。
物竞天择嘛。
?
热门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