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摇号入学&江山代有才人出
前几日去社区医院做康复推拿,治疗师是个善谈的中医生,一边做治疗一边不停地闲聊:在你之前的几个做治疗的是小学教师,他们说天津现在都改摇号入学了,以后也不分优等生、后进生了,也没有快班慢班了,好学校差学校以后都一样了。你说要是这样改,以后学校教育不就完了吗,小孩子长大哪还有竞争力。
然后他又谈到了"现在孩子承受能力太差,动不动就离家出走和走极端","不分好学生差学生确实符合了义务教育的规定,但是摇号入学那不就大家都一样了","摇号入学要是好学生就吃亏了,上不了好学校了。差学生还好,还有机会上好学校。"
他问我好几次对这件事的看法,我跟他说到:"你有没有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每一代人都会觉得下一代人没出息了,上一代人总担心下一代人垮掉了。但是事实上呢,哪一代人垮掉了呢?还是那句老话,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一、对下一代人要乐观
英国有一位人类学家接受采访时被问到对人类的未来是否乐观,她答道:"对于人类的未来,比较近的未来我特别悲观,但是长远来看,我特别乐观。"
我国也有一位院士在接受关于"气候变化"的采访时表示:"地球不需要人类保护,更不需要人类拯救。地球存在了几十亿几百亿年,它什么没有经历过?真正需要拯救的是人类自己。我对地球的未来表示乐观。"
对人类的长期未来保持乐观,对地球的未来保持乐观,这是人类学家和科学家的态度。作为普通人,应该被这种乐观精神感染,谈及自己的孩子和下一代时,学到乐观的精神。
很多人深入探讨了上一代人总是替下一代人忧心忡忡的背后原因:他们觉得孩子们行为乖张、违背传统、无视权威、挑战规则,看起来没有前途,甚至成群结队地走向垮掉和毁灭。——除了对下一代人不可推卸的教育和指导的责任感, 让人容易陷入焦虑,还有就是由于过度焦虑的情绪问题引发的认知歪曲;当然还有时代的局限,代沟,以及成年人的偏见。
所以上一代人可能变成这样的角色,比如"总是忧虑的妈妈",或是"很不放心的老父亲"。
然而事实上社会永远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下一代人永远比上一代人聪明:他们也永远会比上一代人更能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时代。
每个时代的人都无法准确预测下一代人到底会怎么样。唐诗灿烂,唐朝人不会觉得后来人还能玩什么比他们更豪放。宋词婉约,宋朝人也不会管以后人们该怎么表达细腻感情和诉说衷肠情话。——元朝开始玩戏曲,明清开始玩小说,民国写武侠,哪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潇洒。
曾经有个大学室友,发表了一段经典的感慨:"我真为现在的孩子感到伤心,他们小时候过得真惨。想我们小时候,可以看《七龙珠》,可以看《皮卡丘》,可以看《猫和老鼠》,可以看《葫芦娃》,可以看《火影忍者》 ……现在孩子能看什么?看《喜羊羊》,哈哈哈!看《熊大熊二》,哈哈哈哈哈!"
如果你足够细心,类似的感慨到处都是。有些人替孩子们难过,因为他们小时候亲朋好友一大堆小朋友一起玩,现在的孩子太孤独太可怜。有些人替城市的孩子难过,因为他们小时候爬树玩泥掏鸟下河,城市的孩子只会打电子游戏。有些人替年轻人难过,因为他们曾经可以分房子分工作,现在的年轻人一毕业就要背负着高房价高房租的压力。
孩子们会很快成长,也会很快适应生活,他们中的大部分绝对有能力面对新的挑战、战胜新的困难。这一点我一直坚信并保持乐观。
?
二、好孩子进差学校也不是灾难
多年以前我跟着一位老主任出门诊,接诊了一位5岁多的小患者,他的爸爸妈妈都快急哭了,因为孩子的幼儿园老师怀疑他们孩子有多动症,在课堂上总是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不断,不能遵守课堂纪律,甚至有时候破坏纪律、怎么说也不听。 现在孩子行为问题越来越严重,在家也坐不住呆不住,越来越孤僻、不爱说话,还总是抠自己的手指甲,抠到流血,父母管教,也没办法改善。孩子父母现在不仅怀疑孩子有多动症,甚至怀疑他有自闭症。
那个小朋友被安排做了心理测试,很奇怪,测试结果注意力没有问题,自闭症也可以完全排除,而且智力测试居然高达 125分。
主任作为有经验的老专家,她说:"你们孩子看起来智商不错,目前测试的结果绝不是他正常发挥的结果,如果他发挥得好,智商得分肯定还能更高。"然后她接着说:"你们孩子以前是不是从小智力发育就特别好?"
孩子爸妈赶紧从书包里掏出来孩子的日记本、画本,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位5岁的孩子,不仅会写日记(不会的字还会使用拼音),还能在日记里详细记录了自己的爸爸给自己讲的故事,甚至某天读了本书后写下了一篇颇为深刻的读后感。
我还看到,他有一篇日记写他的爸爸给他买了一辆自行车,他特别喜欢,不仅详细描述了自行车的样子和功能,还在日记下面画了那辆自行车——很漂亮的一幅画作。
孩子爸爸补充,这个孩子不仅动手能力强,会做各种模型,甚至可以做到一心两用。
主任跟孩子家长说:"目前来看,你们孩子既不是多动症,也不是自闭症,而是智力超常儿童。未来他还能不能保持这种状态还不好说,但是目前的行为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的智力发育过快,心理年龄远超生理年龄。"
主任给了他们两个建议:"第一,你们可以带孩子去国内的某些私立学校,尤其是专门为智力超常儿童设立的学校。但这就有很大的问题,一方面是你们孩子能否保持永远这样的智力超常水平,《伤仲永》的故事并不少见,天才儿童并意味着长大一定是天才。此外,智力超常的学校肯定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竞争,如果你们孩子在那里能够适应,那肯定对他有好处,但是一旦他无法适应、跟不上别的同学,那么挫折和打击也将是巨大的。另外,很大一部分的天才儿童都会有各种心理和行为问题,比如很容易偏科,容易在某一方面过分优秀但另外很多方面表现很差,尤其是自我照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差。"
"第二,让你们的孩子去普通学校,过普通人的生活。可能他会被埋没天赋,可能会不再那么智力超常,但是他会有更多的朋友,体验更多普通人的快乐。 你们如果想让孩子过得舒服,过得快乐,反而不如别把他当作天才儿童,而是平常心看待,让他能够少一些压力,多一些宽松的环境。而且,他的智力发育很高、很快,在普通学校很可能会表现得非常优秀,到时候他会有更多的自信。不去那些杰出的学校,——那些学校要么在外地,要么学费高昂,但大都是寄宿制,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缺乏与父母的情感交流和人际互动,可能也不利于他的全面发展。所以,你们孩子在普通学校,在你们身边,反而会发展得更好。"
很多家长眼里,自己的孩子都是天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让他们容易变得敏感、焦虑,甚至对什么都要求快、好和完美。——但不管孩子多么天才,他们的需求都是一致的,比如渴望父母的陪伴和关爱,渴望同龄人的友谊,渴望老师的鼓励和喜爱。
与差学生不一样的是,好学生无论是摇号进去普通学校、甚至差学校,还是考试、面试进入顶尖的学校,他们都能够生存得很好:这是他们的竞争优势。很多家长担心的无非是"近墨者黑",或"进入差学校拖累了孩子发展",其实他们这是典型的夸大学校教育的作用、缩小孩子适应和成长的能力、推卸父母家长在孩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对好学生来说,学校没你想的那么重要,孩子没你想的那么脆弱,家长也肯定不能做甩手掌柜的。只是很多家长都喜欢"好上加好",孟母三迁的传统传袭了几千年,无非证明一个朴素的道理:我们孩子是好孩子,我们要找个好环境(好邻居),上个好学校,最终让孩子一路顺畅走上人生巅峰。
?
三、差孩子进好学校也绝非都是好事
我的高中母校是个非常好的学校,高中时候我的物理老师的故事证明,差孩子进好学校也绝非都是好事。
他的父母都是一中的老师,靠着这层关系,虽然我的物理老师小学初中一直成绩很差,但是高中还是顺利进入了我们学校。但是他在高中时是有名了的不务正业,整天翘课、踢球、叠飞机、瞎捣蛋,按照他的说法:"我学习上比不过你们好学生,在玩上我还能比不过你们吗?"所以他一路倒数第一混到高三,成功地名落孙山,把他父母的老脸全都丢尽了。
接下来被父母逼迫着,复读了三年,还是没有考入大学。他是家中老二,上有姐姐考上中国科技大学,下有弟弟考上复旦大学,家里面就他整天不学习,还自得其乐每天不求上进。复读第四年的过年团圆饭,他父母气得不让他上桌吃饭,全家人其乐融融,他在角落里看着他们四口人父慈子孝,突然心生悲痛,胸中突然涌出来一股愤怒:
"好啊,你们都看不起我,认定我这辈子考不上大学,我今年就努力考个大学给你们看看!"
然后他痛改前非,大彻大悟,每天头悬梁锥刺股,终于在"高七"那年成功考上了一所师范大学,虽然在他们家是学历最低、学校最差,但终于让他们家人刮目相看。
以上是我的高中物理老师的亲身经历,他自己的讲述比我说得精彩十倍、百倍,没事时就在上课扯闲天,述说他当年"混日子"的光荣历史。
他自己曾多次自我剖析和深刻反省:当年我是真不爱学习,如果不是父母逼迫,我可能会做生意,可能会学一门手艺。第一我不会想上大学,第二我不想当老师。也许那样我会更快乐。——所以作为学校老师很多人拿他做反面教材, 不仅是他"复读四年"刷新了我校历史最低水平,也因为他上课教学从不追求班级排名、他做班主任的班级平均分总是垫底。但是学生们却很喜欢他,觉得他很真实,很幽默,人生经历也富有传奇。
说来也是奇怪,别看他这样教课带学生,却总是他的班里年年有清华北大的。
差孩子摇号进好学校是幸运吗?被逼着学习和考大学是好事吗?答案每个人都可能不一样。
有时候我会想起高中物理老师,他做老师快乐吗?好像很不快乐,又好像很快乐。真到了他的年龄,快乐与不快乐,最终都能够变得快乐。 ——姿态永远摆得很低,心态永远调整的很好,得失永远看得很淡,也许这就是"差学生"才有的灵活。
很多人一旦贴上"好学生""成功者"的标签,就很难再揭下来了。过得快乐还是不快乐,好像都要演的很快乐。
热门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