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运动使人健康,其原因,并不完全在于运动的形式,还在于运动过程中,你的心态心情如何。运动时,心态是放松的,心情是舒展的,身体是舒服的,这样的运动,只要能够坚持,不管什么形式,对身体必定有益。
?
如果运动时,是一种对抗的心态,想着一定要克服自己的懒惰,一定要克服自己的体能,这样的对抗关系,如果没有克服,自然不能坚持,如果顺利克服了,短期内是好事,长期来看,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想一想,为什么有些夜跑的人,会猝死。任何事,咬牙坚持,必然不能长久。柔不可守,刚不可久。
?
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很多人觉得自己身体不好,不愿意做太多体力活动,但如果有自己喜欢的运动,或者跟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去运动,他就很愿意去,并且不会觉得太累。干体力活,和运动锻炼,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运动锻炼,与干体力活相比,未必有更好的健身效果,但是心态却非常不同。一个是消极对抗,一个是积极配合。
心理不情愿时,心理与身体,是对抗关系,生理能量便会不足,锻炼效果会事倍功半。心理很乐意时,心理与身体是合作关系,生理能量便很充足,锻炼效果会事半功倍。最好的运动养生,是心理与身体同频,一般称之为身心合一。为什么要身心合一,因为身体需要能量,心理也需要能量。
?
心理能量过多,人容易胡思乱想。很多人知道,闭目静坐可以养生,但身体一静下来,心理就活跃起来,如果情况比较严重,会导致心理能量郁积,心理与身体的能量周转循环,就会出现问题,身体能量因此而不足,起不到修复身体的作用。这种情况的人,可以试试运动养生,让能量从心理流向身体。比如走路,每天走10 公里。
?
上次我在头条发问,70后的人,没有住过院的有多少,有一条留言特别好。他说自己现在每天走10 公里,身体比年轻时更好。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小孩生病主因是积食,青壮年生病是过度消耗,中老年人病因是情绪》,获得了较大的认同。中老年人,心里脑子里装的东西太多,需要消耗大量心理能量。
?
如果让身体动起来,让郁积在心里的能量,向身体四肢循环,心理得到宣泄清理,身体四肢得到养护加持,身心逐渐平衡,即便人会逐渐衰老,但却不会有太多病痛,至少不会得大病。走路,是运动强度低、节奏好、规律性强的运动,健身养生效果来得慢而持久,不会带来较大的心肺负担,对心理也有很好的调节反哺作用。
?
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长期坚持。养生,没有其他办法,效果只能出在时间上。二是要尽量多走。因为运动强度小,走的太少,几乎不会有作用。但走的多,叠加效果就会显现。活了109 岁的虚云和尚,和活了103岁的张至顺道长,是近代释家和道家比较知名的人物,种种传说神乎其神,他们是怎么修心的,旁人无从知道,但他们二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走路特别多,几乎一生走在各处行走。
?
以前的修行人,靠双脚丈量土地,五湖四海三山五岳的行走,号称是云游。如果细心思量你会发现,那些整日窝在庙门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和尚,终其一生,成就都会非常有限。而那些能够四处游历的修行者,则往往能有大成。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一般人可能认为这说的是成功学,实际上,行万里路的最大好处,是能够和谐你的身心。
?
这些修行的人,除了走路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修行内容,就是打坐。如果你做不到每天行走,你也可以尝试着打坐。心,最为神秘,别人是怎么修心的,你是模仿不来的,只能慢慢在生活中感悟。但身体的行为动作,却能影响心理。你要模仿,只能从具体的行为动作开始,然后在这个过程中,再去修正自己的内心。
?
走路和打坐,只是形式。这个形式下的本质是,你需要身心合一的修炼,而不仅是身体的锻炼。很多人不理解,你这说的是修道的东西,跟健康有什么关系。实际上,道家是最注重养生的。道医是所有医生里,最懂得养生的。
?
此外,于生命健康而言,医学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甚至可以说医学与养生,两者背道而驰。医学重视外部手段,轻视人体的自愈能力。而养生则轻视外部手段,重视人体的自愈能力。如今过度医疗,不但很普遍,甚至非常严重,正是应该重新重视自愈力的时候。
热门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