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人为什么讨厌自己?
为什么只盯着缺点,就是不肯去喜欢自己?
个体心理学大师阿德勒毫不客气地指出,这很可能是你自己故意造成的。
无法接受自己的 "阴暗面",是因为害怕不被爱。而所谓的自由,就是允许自己被讨厌。
阿德勒的心理学,总是如此颠覆"三观"。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的作者,是哲学家岸见一郎和作家古贺史健。
他们被阿德勒的独特思想魅力折服,立志把阿德勒心理学理论呈现给更多人。
那么,一个人究竟如何做,才能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01
别再活在过去的痛苦里了。
人,很容易一直活在过去。
但要想改变自己,首先要斩断过去的不幸造成的心理枷锁。
经典弗洛伊德理论"原因论" 认为,人的痛苦都是由过去的创伤导致的,过去是我们现在不幸的原因。
但阿德勒则认为,过去的经历对人影响是必然的。但是否让它决定我们的人生,是我们可以自主选择的。
"过去的经历并不会决定我们现在的人生,真正能决定我们人生的,恰恰是我们看待过去的方式。"
甚至,有些不幸和痛苦,只是我们为了达到逃避改变的目的,找的借口。
小时候父母伤害了你,长大后你很可能会用各种显见或隐形的方式来伤害他们。
比如读他们不喜欢的专业,找他们看不上的人做另一半,做他们看不起不认可的工作。
对他们最大的 "报复" 是,伤害自己。
让自己过得非常不幸福。
"你看,就是因为你们,我才变成了这个样子。"
这种动机,可能深埋于一个人的潜意识之中。
的确, 父母的教养方式极大影响和奠定了我们一生的成长图景。而且,过去发生的事情绝不是你的错。但阿德勒在此基础上坚定强调的是:
人,是可以不受过去支配的。
所有外在的原因,例如环境,原生家庭,个别人物造成的影响,阿德勒通通称为"外部因果律"。
换句话说,"我们只是为了逃避自己目前的状态,所以才把问题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
想要获得改变或治愈过去的唯一方法,是让你的目的变得足够强烈。
你是否真的想让自己快乐?
你是否真的想要改变?
如果是的话,无论你的过去多糟糕,过去对你影响多大,都不会成为影响你获得快乐和成功的决定因素。
重要的是,你是否看到自己有意深陷过去的不幸中,以此逃避改变的心理动机。
02
别再给自己制造缺点了。
"人生一切的烦恼,都可以归因于人际关系。"
纠结的人际关系是现代社会最沉重的枷锁。 正是在此之中,人才产生了 "自卑感"。
阿德勒说,强烈讨厌自己的人,本来就怀着"我不要喜欢自己"的目的。
许多讨厌自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的人,和外界交流困难。
因为他们潜意识中下了这样的决心:
我只要不与任何人发生联系,就不会受伤了。
我讨厌自己,是因为我想讨厌我自己?
阿德勒认为,是的。
你之所以只看到自己的缺点,是因为你下定了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因为害怕被他人否定,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害怕他人的轻视或拒绝。
所以,自己制造和强调自己的缺点。
某种程度上,这是一种强烈的自我保护机制。
"在你讨厌我之前,我先讨厌自己了。所以你讨厌我,就变成了理所应当的,我可以接受的事情。"
你就可以安慰自己,是因为我有这样的缺点,别人才会不喜欢我。
我身材一般,长得一般。所以你讨厌我应该的。
我不会说话,太内向。你讨厌我应该的。
我性格强势,不够温柔。你讨厌我应该的。
我学历低,能力差。你讨厌我,应该的。
借由这些 "缺点",我们就可以逃避各种人际关系。
也许,你真的 "胖" "性格不好" "长相一般" "能力差"。但,绝大部分缺点都是可以改善的。
我们内心深处绝不是因为某一两个缺点而讨厌自己,而是为了逃避 "不改变",才故意寻找和放大自己不好的地方。
重要的是,你要看破这个目的,才能真正停止自我厌弃。
03
别再抱怨了。
现代社会有个死结 —— 竞争。
每个人都想让在竞争中胜利,从而给自己设定一些理想目标。如果我们不能达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标,就会产生自卑感。
自卑不是坏事。只是为了 "追求优越性"。
但阿德勒认为,很多人拥有的并不是健康的自卑,而是自卑情结。
人无法一直忍受自卑。当无法忍受自卑时,一般会有两种情况:
一是有勇气改变。 通过自律、规划、或任何可行的方式弥补自己"欠缺的部分"。
另一种是无勇气改变。陷入自卑情结,以自卑的痛苦感觉作为借口,主观臆造自卑感,说服自己不去改变。
自卑情结,就是一种把自卑当借口,来束缚自己止步不前的反常感觉。
自卑情结最明显的表现之一就是:抱怨。
无止境的抱怨。
我找不到合适的伴侣。是因为我性格不够好,圈子太窄了。
我在公司得不到重用。是因为家里没背景,学历不如别人高,嘴不够甜。
我婚姻不幸福。是因为我父母的亲密模式有问题,我才爱无能。
阿德勒一针见血:
抱着这样想法的人,其实是由于不愿意真正付出努力,来让自己取得进步的缘故。
要彻底走出自卑情结,一定要重新理解现代竞争。
"追求优越性",并不等同与超过别人或踩着别人往上走。
如果长期把周围的人看成是竞争对手,无论如何都要高人一等,我们将永远无法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
而且为了不让自己成为失败者,我们会不自觉长期处于强烈焦虑和不安的心理状态中。
两败俱伤。
阿德勒认为,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比较。
"人生并不是与他人的比赛,我们要做的不是和别人竞争,而要不断超越自我。"
从你的自卑情结剥离出来,反而会走得更快。
04
别再在意别人的看法了。
这世界上没有人,愿意被讨厌。
哲学巨匠康德将 "不想被人讨厌" 的自然欲望称作倾向性,一种生存本能。
但如果按照这种 "倾向性" 去生活,你会像从斜坡上滚下来的石头,被"被人喜欢"的欲望裹挟,慢慢成为"讨好他人"的精神奴隶。
不断磨损自己,失去形状,变成浑圆的球。
直至完全失去 "真正的自我"。
但阿德勒希望人们能克服这种"倾向性"。他决断的说:
"人的一生,完全没有必要寻求别人的认可。"
我们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人期待而活着。所以,一定要有勇气接受自己被讨厌的可能。
其实,我们很容易能分辨,哪些事情是别人期望我们去做的。哪些事情,是我们自己想做的。
但迎合他人期待,走在他人给我们安排好的道路上,可以感到安心。不用为"该如何生存"感到迷茫。
即使这种选择是 "不自由的"。我们也会这么做。
所以,阿德勒说,与其说我们是被他人限制,所以才无法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倒不如说,其实我们是害怕被别人讨厌,所以选择了牺牲自己可以自由选择的权利。
想真正过上想要的生活,就要有 "被讨厌的勇气"。
做到"课题分离" 。
一切人际关系的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涉,或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学会不对别人的课题横加干涉,不瞎评价别人的人生,不强迫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
反过来,也不要让别人对你的人生课题横加干涉。
别人不喜欢你,那是他的事情,与你无关。
不管是父母的 "我都为你付出那么多,你还这么不听话?",或是朋友的 "我对你两勒插刀,你还不跟我穿一条裤子?",还是伴侣的 "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事,你应该在乎我。"
这些,都是干涉对方课题的回报式思维。
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
别人要怎么活,那是别人的事情。而你要怎么活,是你的事情。
你需要做的,是始终看见自己的价值所在。
阿德勒认为,想要真正的幸福人际关系,一定要做到课题分离。
无论我们多么亲近,为了成全彼此完整的自我,都要保持最底线的心理距离。
热门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