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
虽然,我们在新闻里看到各方都已在全力防控肺炎,但疫情仍在持续蔓延。? 不仅确诊病例数字持续上升,更让人难过是,我们还看到了一种"情绪的瘟疫"。
?
就在今早,微博上出? 现了"替代性创伤"的热搜词。?许多人说,自己快要被淹没在各类负面信息中,情绪过度卷入,但又好像无能为力:
?
"焦虑地持续刷微博,从不恐慌刷到恐慌"
"看久了会呼吸不畅、胸闷、胃疼、想流泪"
"恨不得自己是呼吸科的大夫,可以冲去第一线"
"最近三四天几乎没合眼,一直在想,自己能做什么?"
……
?
其实,这很可能意味着我们正在经历心理学上所说的? "压力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
这是一种荷尔蒙导致的情绪反应。当你身处于一个压力性环境——比如经历重大社会创伤? (SARS疫情、地震、新型肺炎疫情等),就会在我们的大脑中牵引出一系列的身体反应,比如:情绪或生理上出现失眠、作息异常、记忆力下降、头晕胸闷等。
它是一种下意识的生理和情绪反应,是相当正常的。? 因为我们都处在社会生活中,与组织和他人相连。不要说亲历其中,即便是目睹一起负面事件,人们都会出现类似的创伤反应。
所以,我们需要首先正视这种反应。
?
它与大家首次经历的、不寻常的特殊经历有关。
"封城""新型病毒""口罩断货"......看看这些词吧,这次负面事件对于许多人来说都太特殊了,尤其是年轻人,几乎没有经历过如此严重的大型灾害。
再加上生活医疗物资短期内紧缺,部分病患无法得到有效隔离、城内人面临遥遥等待的不确定性。? 在全国性的情绪高压下,大家变得"谈湖色变",甚至只要是武汉人、从武汉来的车,就人肉其信息、达到公开辱骂的程度。
不仅如此,各类谣言、假消息这个节骨眼上的趁虚而入,进一步促发了应激反应。
?
比如:
有不法分子努力模仿武汉口音、自称汉口某医院的"医务人员"恶意编造死亡数字、恶意编造传染指数(后经微博官方辟谣)
"有100多 名来自武汉的旅客被拒绝进入新加坡"事件?(随后被ICA在官网证实为假消息)等? :
以及更多更多花式谣言:
这些都是谣言(来自腾讯较真)
一个需要注意的事实是,即便被"辟谣",谣言所带来的阴影也不会完全消失。
数项认知心理学研究显示,即使流言在之后得到纠正,但它在人们心中所积聚的负面影响却很难在短时间内消除,无论你是否拥有被教育的经历,它都将被整合进人们对这件事的总体认知? (Bransford等人,1999年;Winer等人,2002年)。
也就是说,即使告诉你"钟南山院士被传染"是假消息,但这份"连最可靠的院士都难以逃脱"的恐惧也已经对你的意识产生了影响。当恐慌被假消息一步步加重,应激反应也就更容易出现了。
?
"应激反应"并不是一个容易"痊愈"的事情,并非所有人都可以从情绪的沼泽地里自行爬出。
许多人会在不自知的状态下,陷入"过度应激反应"困境,无法自拔。
?
我们在此列出一些有专业心理学支撑的实用tips,告诉你应该如何判断、应对这类"应激反应",希望能帮助你度过这段难捱的时光。
?
快速自检:? "应激反应"的几个常见表现
?
以下这几种表现? (改编自CMHS,2004),可以帮助你进行自我判断:?我是不是已经陷入过度的"应激反应"了?
?
行为层面
活动力增加或减少
很难交流,无法听进疫情之外的话题
情绪激动,易怒,经常和人争吵
没办法休息或放松,持续关注疫情相关信息
无法正常工作,每过一会就得看看疫情进展
经常哭泣,与医患、无助者陷入"极度共情"状态
高度警惕、过度担忧,看到任何相关消息,都要转发给周围的人
回避引起(创伤性)回忆的地点
心思都在疫情上,做事的时候,容易发生事故
?
身体层面
肠胃问题
头痛,其他酸痛
视觉障碍
体重减轻或增加
出汗或发冷
震颤或肌肉抽搐
容易被吓到
慢性疲劳或睡眠障碍
免疫系统疾病
?
心理/情绪层面
感到英勇、欣快或无敌感
否认现实
焦虑或恐惧
抑郁
愧疚
冷漠
悲伤
?
思维层面
记忆问题
失去方向感、时常困惑
思维过程缓慢;? ?注意力不集中
无法决定事件的优先级、无法做决定
失去客观性
?
社交层面
自我隔离
责备自己,感觉自己尤其渺小,什么忙也帮不上
难以给予他人、或难以接受帮助
无法享受快乐或乐趣,无法忍受? 任何娱乐性活动
?
这些症状,都是我们面对创伤事件的正常反应,一般来说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缓解。
?
但请你注意,如果这些症状中有几项持续超一个月,并影响到日常生活和人际关系,你就有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可能,请及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
1. 尽可能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要有适当的休息,尽量保持生活的稳定性。
记住,危机事件的发生会令人手忙脚乱,自乱阵脚,因此让生活作息维持规律,是处理危机的必要条件。
?
2. 给自己列一个令自己感到愉悦的To-do清单,执行它。
平日你一定知道做什么事情会令自己开心。? 列出来,执行它。例如,允许自己哭一哭,写出你的想法或感受,玩一些不费脑子的小游戏,运动,深呼吸,抱抱可以慰藉你的物体,泡泡热水澡或冲澡,找出令你愉悦的事,与人聊天等等。? ?
?
3. 当负面情绪要淹没你时,你可以这样处理负向情绪:
? ? ??
1) 减少因信息过载带来的心理负担
在危机时,尽量控制自己每天接收有关信息的时间不超过一个小时,在睡前不宜过份关注相关信息,不道听途说,关注必要的信息,减少杂音。
?
对于处理信息过载,我们推荐你做一个靠谱的信息获取工具包。? 每天仅在固定的时段内,看几个靠谱信息传播平台所发布的权威消息,比如:
?
世界卫生组织;? 各级卫健委官方发布平台;新京报、财新、三联、澎湃等一线采写媒体?……? 尽量不要多度关注、轻信没有明确信息来源的截图、视频。
重要的是,不要被动刷手机接受消息,要自己决定信息源。
- 上一篇:如何面对疫情带来的不良情绪
- 下一篇:【医学】疫情时期,你需要这5种心理能力
热门精神科
- 200成人注意缺陷
- 200老年抑郁症患者如何走出心境抑郁
- 200真正让你生气的,是你自己内心的
- 200抑郁症自然疗法:是否有效?
- 200惊恐发作:CBT的理解和疗效研究
- 200停止抱怨,让情绪成长起来
- 200减停SSRI类药物,一定要慢,尤其
- 200使用精神科药物期间,请勿饮酒
- 200执业地点变更通知
- 200抑郁和躯体症状共存,如何同步解
- 200你在担心抗抑郁药有依赖性吗?
- 200如何让自己的身体和灵魂健康起来
- 200应激性生活事件在抑郁症的发病中
- 200抑郁症患者眼中的世界:走向TED演
- 20050.简谈自闭症(孤独症)1,你真
- 200咏哥病逝告戒谁?
- 200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
- 200如果想戒酒,有什么好方法?
- 200关于电休克,这两个误区务必澄清
- 200初中,高中的学生或者家人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