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一般我们认为环境、生活方式、遗传是患糖尿病的最大原因,但是你知道吗,情绪也有可能是形成糖尿病的一大元凶。国外曾报道这样一个病例,一位病人因为受到重大创伤而诱发了糖尿病。这是真的吗?已有研究证明,糖尿病患者中具有临床意义的抑郁症状发生率平均值达到了32.4%。美国糖尿病患者的抑郁症患病率是普通人群的3倍。而且,临床发现,在出现明显的糖代谢紊乱及糖尿病临床症状前,部分患者已经历应激性生活事件并表现出情感障碍。对糖尿病合并焦虑、抑郁症状的患者给予抗焦虑和抗抑郁治疗后,患者的生化、免疫指标趋于恢复正常,血糖也随之下降。这同样表明了,负性情绪是糖尿病,尤其是II 型糖尿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不良情绪与胰岛素分泌有关
糖尿病与胰岛素的功能有关,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除了受有关内分泌激素和血糖等因素的调节之外,还直接受植物神经功能的影响。植物神经的最高中枢的大脑边缘系统。人的情绪主要受大脑边缘系统的调节,因而心理因素可通过大脑边缘系统和植物神经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当人处于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时,使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间接地抑制胰岛素的分泌、释放。如果这种不良心理因素长时期存在,则可能引起胰岛β细胞的功能障碍,使胰岛素分泌不足的倾向最终被固定下来,进而导致糖尿病。而且不良情绪因素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主要见于中、老年人,因为他们本身就有内分泌功能的减退,胰岛β细胞数量逐渐减少,功能下降,所以不良心理最容易使中老年人发生糖尿病。同时,已经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如果出现前面所说的那种紧张、焦虑、恐惧或受惊吓等应激状态,血糖也会短期内升高,而且控制血糖也会更难。“这在我们的临床中经常碰到这样的病例,心情不好,紧张、焦虑,血糖升高,从而心情更不好,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情绪管理是主流
王大妈患糖尿病多年,有轻微的抑郁症,一直都很好地控制血糖。最近因为家庭琐事心情不愉快,烦躁不安,家人也没注意,没想到血糖急剧升高,吃药都没什么效果。原来王大妈的抑郁症加重了,从而影响了血糖。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王大妈的抑郁症有所缓解,血糖也得以控制。从上面这个例子可以很好地看到情绪与糖尿病的关系,所以糖尿病患者应该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也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李大伯得了病后脾气特别不好,生气的时候即使吃药以及进行饮食控制血糖仍然很难控制,曾经达到过十九点多。李大伯后来明白这肯定和心情有关系。经过医生的解释和心理疏导,他想开了,碰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很快自己就能够控制得很好,马上就能想到病情的危害。就如同李大伯一样,一旦遇到了不开心的事情就找机会进行合理地宣泄,比如咨询专家、找朋友谈心等。此外,家人也要认识到糖尿病本身就是一种心身疾病,要重视怎样帮助患者化解心情上的不愉快,家人的帮助对于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家人要多体谅患者,“关注血糖,也要关注心情”。
糖尿病与情绪之间的关系,与心脏病与情绪的关系相类似,对于这种共病的现象,是否有内在生物学联系或同源性目前医学领域还没有确切的定论,它们之间可能有共同的神经内分泌基础。在相同的心理应激背景下,并非每个人都会患心身疾病,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与个体生理特点,或者说是个体易感性有关。“重要的是,不应该将情绪和疾病割裂开来,尽管疾病都不是单一因素引发的。”无论是从预防、治疗的角度,还是为了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都应该学会重视、管理自己的情绪状态。
?
热门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