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1)与孩子形成约定,制定规矩
有不少孩子都不知道自己接下来应该做什么样的事情,也不知道这件事情应该用多长时间,他们还没有形成清楚的意识,如果父母不提前和孩子约定好的话,孩子就不会出现紧迫感,做事自然拖拉。
所以提前约定的时候,要告知孩子应该做什么,做这件事情需要多长时间,清晰准确的告诉孩子,他们脑袋里才会形成一个概念。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起床了穿衣服不能超过十分钟,洗漱的时间不能超过五分钟等等,让他们知道一件事情是要按规定完成的。
(2)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
孩子和成年人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家长们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考虑事情,不能制定的太难,也不能让他轻松达到。
而且在制定的时候不能模棱两可,要设定的非常具体,比如想让孩子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就可以设定,每天阅读15分钟,21天养成一个习惯,坚持了21天之后,就可以获得奖励。
(3)提供选择,避免孩子在一件事情上犹豫
我们经常会用“选择困难症”来形容一个选择犹豫的人,成年人这样,孩子可能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有时候他们磨蹭和拖拉,并不是故意的,而是不知道自己该怎么选择。
比如说,每天早上起床之后,孩子不知道该穿哪一件衣服,这个时候妈妈就可以给出相应的建议了,减少孩子拖拉磨蹭的时间。
(4)认可孩子,给予适当地夸赞
当我们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犯错了,那再次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会犹豫,对自己没有自信,孩子可能也会出现这样的想法,对自己没有信心,始终不敢伸手尝试,自然就拖拖拉拉的。
当孩子4岁左右的时候,孩子的身体发育速度跟不上认知的发展速度,所以他们会因为自己做的不够好,没有达到预期而发脾气,此时要是父母再批评,那孩子就陷入不断的自我否定中。
正确的做法是,如果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事情,家长不要吝啬赞美,要适当夸奖,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热门精神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