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无细胞壁的微生物,比细菌小,能通过除菌滤器,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污染物传播。肺炎支原体肺炎常见于5岁以上儿童和青壮年。肺炎支原体不仅可对呼吸道造成直接损伤,也可通过免疫机制对呼吸道及肺外系统产生损伤。在临床表现上,与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肺炎有明显区别。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没有细胞壁的微生物。因此,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均无效。克林霉素、磺胺类对肺炎支原体无效。氨基糖苷类在体外虽有作用,但尚无体内应用的系统报告。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均可用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
我国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率高。2005年,分离出肺炎支原体耐药株;2007-2012年,耐药率高达95%以上;此后,耐药率滑落至66%-84%。目前,肺炎支原体仍然对四环素类(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氟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敏感,但副作用较大(见下表)。
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可用于儿童已经明确的重症难治性支原体肺炎”,但应进行风险/利益分析,并需知情同意。——《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规范(201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