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对中国人来说,“春节”意味着家人团聚,意味着幸福圆满。年前,有次和同事们聊天,有人说想趁春节休息,有人要参加90岁奶奶寿宴,还有弟弟的生日,有人说终于可以陪伴孩子们开心的玩上一周,有人想见一年未见的家人、朋友、爱人。
突然间一场疫情爆发,打破了我们所有人的计划......
01 2020年1月20号,刚上完夜班,护士长(柳丽萍)紧急召集大家开会,接到紧急命令,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心内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人员组成感染科医疗组,康复科二病区全体护士做感染科第一梯队护理人员。 这批人当中,有宝宝刚出的二胎爸爸程一升医生,有仍在哺乳期的高赛赛医生,有在生理期痛经需要止痛药维持的刘炜蓉护士……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亦深知它的危险,但是,我们仍义无反顾。 20号当天晚上,我们收住了第一位患者。所有人的心弦都被拉紧了,这不是演习! 护士长柳丽萍在忙了一天之后,担心晚上仍会有新入院的患者,担心同事忙不过来,也担心会有其他意外情况发生,她选择留下,继续奋战。 那一天,她工作了24个小时。 02 随着确诊的人数日渐增多,为了更好的防御疫情,保护医护人员,1月24日除夕,感染独立病区在众多科室的协助下超前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 副院长徐海滨下达搬迁指示,要求当天下午所有人员和物资搬进感染病区,大家忙前忙后,直到晚上8点多才结束,也因此都错过了与家人们团聚的年夜饭。 我们科室的劳动楷模珊姐(周珊珊)在整理工作结束后,主动向护士长申请继续上班,在得到许可后迅速穿上防护服又回到一线岗位。 呼吸内科主任金晨慈医生,在发热门诊上了一天的班后,依然来到病房询问患者情况,讨论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无碍之后才安心离开。 和我搭班的消化科余炳取主任,可蔼可亲,我们默契度百分百。面对感染风险非常高的体液采样过程,他也没有半点惧怕,一直与护士们并肩作战 身为医护人员,我真的很幸运,遇见这么一群可爱的人! 那一刻,我看到他们的背影里有道光。 03 李兰娟院士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不怕确诊,我们怕漏掉。 为了避免漏检,凡是可疑的对象都会被送到像我们这样的定点医院来。 然而,每个住进来的人一开始都是一脸错愕的表情——我都没有接触怎么就感染了? 为避免交叉感染,所有患者都是一人一个房间。面对突如其来的隔离,以及陌生的环境,有些人会表现出无助的情绪,有些人会表现出孤独,余下的都是恐慌。 当我们推门进入病房做治疗时,有时他们会慌张地戴上口罩。 我们笑着对他们说,没事,别怕,你会好起来的,加油! 戴在医务人员脸上的护目镜特别容易起雾,每次输液或抽血前,我们依靠着没被雾气遮住的微弱视野进行穿刺。 非常希望能一次就中,但更多的时候事与愿违。 ——“很抱歉,有些看不清,要再来一次了。” ——“没关系,特殊时期嘛,你看我这还有一根更粗的脉”。 有时候患者想帮我们擦去护目镜上的雾水,抽出纸巾后,才意识到雾气是在眼镜里面。 那一秒,患者比平时更理解我们。 04 有人问我:“你怕吗?” 我说:“怕呀!能不怕么?” 但是,疫情肆虐,逼着我们前行,我们只能往前冲。 温州地区疫情严重,抗击疫情一线人员紧缺,当招募志愿者的通知发出来时,大家争相报名。 有个同事调侃另一位同事说:“如果你死了,你儿子怎么办?” 那个同事骄傲的说:“那我儿子就会有个英雄妈妈。” 古人云:“行走江湖,行侠仗义”,穿上白衣铠甲,针筒化身利剑,我们笑称自己是勇士。 其实我们也是普通人,其实我们也怕死。 在病房,我们重复着洗手、戴口罩帽子、穿脱隔离衣、脱穿防护服等这些动作,一个个看似简单的过程,我们却丝毫不敢怠慢。 医院防护物资紧张,为了减少防护服的使用量,我们练就了一身本领——“滴水未进”、“点滴不出”,最长时间的长达15个小时! ? 那一战,我们在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 05 对抗疫情这么多天以来,院领导们时刻关注感染病区动态,并给予最大力度的支持。小到留观期间的拖鞋,大到创建人文关怀小组,无微不至。 兢兢业业的小文阿姨每天为我们送饭、传东西,疫情来临时,她没有退缩,哪怕知道这里是全医院目前最危险的地方,她仍然选择与我们一起工作。 希望我们能早日战胜病毒,我想,阴霾褪去之后定会是明媚的阳光。 在经历了一天的疲惫工作,最轻松的时刻就是回到留观病房与家人们视频聊天。感谢通讯发达的网络时代,让我们免受思念之苦。 上班期间我是一个战士,好似不知疲倦,不懂思念。回到留观室,手机里响起家人的声声叮咛,泪水便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 那一夜,我想家了。
热门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