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论筛查的重要性
听力障碍是常见的出生缺陷, 是新生儿常见的先天性异常之一, 但是通过常规体检和父母识别几乎不能在第一年内发现听力障碍,使许多儿童错过了干预的时机。 研究显示, 影响最终语言能力的唯一相关因素是听力障碍发现时间的早或晚, 而不是听力损害的程度.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为了尽可能早发现有听力障碍的婴幼儿,并行早期干预,早期康复,尽可能降低听力障碍对患儿的不良影响。
二、新生儿听力筛查时间
初筛:即新生儿生后3—5天住院期间的听力筛查
复筛:即出生42天内的婴儿初筛没“通过”;或初筛“可疑”;甚至初筛已经“通过”,但属于听力损失高危儿如重症监护病房患儿,需要进行听力复筛。
三、新生儿听力障碍高危因素
1 NICU住院超过5天
2 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
3 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毒浆体原虫(弓形体)病等引起的宫内感染
4 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5 出生体重低于1500克
6 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要求
7 病毒性或细菌性脑膜炎
8 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1分钟0-4分或5分钟0-6分)
9 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0 体外膜氧
11 机械通气超过48小时
12 母亲孕期曾使用过耳毒性药物或袢利尿剂、或滥用药物和酒精
13 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征或遗传病
四、听力筛查没通过,就是聋儿吗?
研究表明,听力筛查用OAE或AABR,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新生儿期外耳道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滞留会使耳声发射的传入刺激声和传出反应信号衰减或消失,从而导致耳声发射引出信号的减弱或消失。因此,筛查前适当用小棉棒清理外耳道,使外耳道洁净尤为重要。此外,筛查时间的确立也是影响假阳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过早进行听力筛查会导致假阳性增高。国内外研究显示,初筛的适宜时间为新生儿出生后的48小时以后。
2、 新生儿中耳积液是影响OAE测试结果的主要干扰因素。中耳积液的患儿,无论是耳蜗功能正常与否,其测试结果均可显示为异常。由于新生儿中耳积液导致筛查未通过,随着中耳积液的吸收,3个月听力诊断性检查时有的患儿听力可转变为正常,这种情况称为“阳转阴”可能更为合适。
3、 筛查时小儿体动较多或烦躁。会出现假阳性,应该尽量避免。另外,如发现小儿感冒、鼻塞、流涕、咳嗽或喉鸣及呼吸音重登情形,建议先行治疗,等待症状好转后再进行复查,以免出现假阳性。如果小儿喉鸣及呼吸音较重,反复治疗效果不佳,又确实需要了解听力情况时,建议直接进行诊断性听力检查。
4、 技术及操作等不规范。如耳塞未完全插入外耳道;耳塞的插头及导线之间断线;测试环境不符合标准等。
五、诊断性听力评估
未通过复筛的婴幼儿,都应在3月龄接受听力学和医学评估,确保在6月龄内确定是否存在先天性或永久性听力损失,以便实施干预。即复筛未通过的患儿应由听力检测机构进行耳鼻咽喉科检查及声导抗、耳声发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检测、行为测听及其它相关检查,必要时并进行医学和影像学评估,做出诊断。对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儿童,应根据可能发生的迟发性听力损失状况,制定个体化的听力再评估的时间和次数。对于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但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婴幼儿,至少3岁内每6个月进行1次听力随访,若可疑有听力损失,应及时进行听力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