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解读 | 轻松掌握耳鸣这5个知识点!(下)
编辑:ddayh.cn
03.(一般建议)及时的听力学检查
临床医生应该对单侧耳鸣,或持续性耳鸣 (≥6个月),或伴听力障碍的耳鸣患者进行全面听力学检查。
听力学检查用于证实听力损失类型、侧别和严重程度,以便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听力学或影像学检查,是否需要对耳鸣和/或听力损失干预治疗。听力学检查最好在患者初诊4个星期内完成。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可能同时伴有耳鸣,这种情况应在就诊当时接受听力学检查,最迟不超过2周。
耳鸣持续超过6个月一般不会自行缓解,这种情况下,听力学检查是为了明确伴随的听力损失、被患者忽略的听力下降,以及可能提示严重潜在问题的单侧或不对称的听力下降。听力学检查结果也可以帮助制定诊疗计划。最后,明确持续性耳鸣患者的基础听力水平有助于日后通过对比观察听力下降程度,同时也有利于对患者的教育。
04.(一般建议)助听器评估
临床医生应建议伴听力下降的持续恼人耳鸣患者接受助听器评估。
助听器治疗是耳鸣习服疗法中针对合并听力下降耳鸣患者的重要治疗方法。原理是通过助听器放大背景噪声减弱患者对耳鸣声音的感知。理论上讲,不论听力损失程度如何,只要助听器测试阳性(指:助听器能同时改善听力和耳鸣),佩戴助听器对于耳鸣患者是有益的。助听器测试阳性可能提示耳鸣与听力损失有直接或间接的因果关系,当此类患者通过听觉辅助装置获得足够的外周听觉刺激时,耳鸣本身即得到缓解,这是治疗耳鸣最直接有效的途径。反之,如助听器不能改善耳鸣,或许提示耳鸣病因超出听觉系统相关范畴,可能与边缘系统、自主神经系统等其它中枢异常存在更密切的关联。
助听器需每天佩戴足够时间,一般 4~6 小时以上能获得较好疗效。双侧耳鸣合并听力下降时双耳均应配戴助听器。
05.(一般建议)教育和咨询
临床医生必须向有持续恼人耳鸣的患者提供治疗策略的教育。
耳鸣习服治疗将咨询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咨询可以逐步消除耳鸣对患者的负面影响,减轻大脑皮层对边缘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的刺激,减轻情绪行为反应,从而达到感觉适应或反应适应。美国指南认为应向失代偿性耳鸣患者提供有关治疗策略的教育。可以向患者提供相关教育信息,设计心理教育课程,进行放松训练、注意力控制训练、睡眠保健等。
耳鸣习服过程包括感觉适应和反应适应两个阶段。通过对患者进行耳鸣知识的宣教,使患者消除对耳鸣的恐惧,减轻耳鸣带来的压力,这是实现感觉适应的过程。通过正确的咨询让患者知道,目前尽管没有方法“治愈”耳鸣,但有很多方法可以缓解症状,减轻患者压力,完全适应耳鸣而成为耳鸣人群,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06.(一般建议)认知行为疗法
临床医生必须向有持续恼人耳鸣的患者推荐认知行为疗法。
多项研究表明,作为心理学的重要方法,认知行为疗法能明显缓解耳鸣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评分,从而整体上改善耳鸣患者躯体症状。
认知行为疗法通常由心理健康专家提供,听力学家或其他卫生专业人士经过训练也可提供该项服务。可以开展群体治疗及远程(互联网)治疗,治疗效率提高,成本降低,且近远期疗效接近常规治疗。
07.(一般建议)区分近期(
由于部分短期出现的耳鸣有自然恢复倾向,临床医生必须确定需要干预且能从中获益的患者;避免对持续时间较短的耳鸣患者提供不适宜的干预。
医生可以让新发耳鸣患者了解到,许多患者的耳鸣会随时间而改善,变得不那么让人烦恼和问题重重。随着患病时间延长,耳鸣会有中等程度的自发缓解,不过很大一部分患者需要长时间的适应过程。这些改善是对耳鸣的反应,并非说明耳鸣感知随时间推移而降低。
08.(可选建议)常规听力学检查
临床医生可以为主诉耳鸣症状的患者(无论侧别、持续时间或听力水平)在初诊时提供全面听力学检查。
即使患者没有单侧耳鸣或听力下降,强调临床医生认为必要时便可行听力检查,加强对伴随听力损失耳鸣的认识,而无需等待耳鸣持续6个月之后。可以发现患者尚未察觉到的感音神经性聋,这是一种常常伴随耳鸣发生并且可以治疗的疾病;可以确定可以进行声治疗的患者;可以发现可为患者提供咨询和教育的机会。
09.(可选建议)声治疗
临床医生可以向持续性恼人耳鸣的患者推荐声治疗。
声治疗是指用声音改变耳鸣的感知和/或反应,就是患者虽然“听”到耳鸣声,但对日常生活已不构成任何影响,不再带来心烦等不适感觉,绝大多数时候已完全“忘记”耳鸣的存在,从而达到对耳鸣的完全适应。
目前声治疗主要采用的方式有2种,即增加环境声和主动聆听,增加环境声能提供更丰富的背景声信息,且不受时间和场所的限制,对听力损失不严重的患者更为适用;主动聆听对各种程度的听力损失都适用,但受时间、场所等条件的限制,主动聆听时患者可自主选择某些频率范围的声音治疗;二种方式结合是最有效的途径。
10.(不建议)药物治疗
临床医生不应向有持续恼人耳鸣的患者常规推荐抗抑郁药、抗惊厥药、抗焦虑药或鼓室内给药。
目前尚无有效证据支持药物可以缓解耳鸣,避免未经证实的治疗、避免副反应(包括产生或加重耳鸣)、避免不切实际的期望、避免可能对特定人群造成的伤害(如老年人)、避免药物潜在的滥用和不必要的药品开销。
11.(不建议)膳食补充
临床医生不应向持续恼人耳鸣的患者推荐银杏制剂、褪黑素、锌制剂或其他膳食补充物治疗耳鸣。
用银杏制剂、褪黑素或膳食补充物治疗原发性耳鸣缺乏证据。其他一些膳食补充物包括脂黄酮、大蒜、顺势疗法、中医/韩国草药、蜜蜂幼虫以及其他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都曾被用于耳鸣治疗,目前尚无这些方法疗效的证据。
12.(不建议)经颅磁刺激
临床医生不应向有持续性恼人耳鸣的患者推荐经颅磁刺激作为常规治疗。
经颅磁刺激是通过头皮刺激脑特定区域的一种技术,皮层神经元在电磁感应的作用下去极化。经颅磁刺激不应被用于耳鸣的常规治疗,因为从临床试验中得到的证据来看,长期的获益是不准确和矛盾的。
13.(强烈不建议)影像学检查
临床医生不应对耳鸣患者进行头颈部影像学的检查,特别是用于评估耳鸣,除非存在下列一种或多种情况:单侧耳鸣、搏动性耳鸣、局部神经病学异常或不对称的听力下降。
对于原发性耳鸣实施影像学检查的效果并未得到证实;尚无文献支持影像学检查在诊断方面与原发性耳鸣之间的关联,即使在合并听力下降的情况下,影像学检查的获益也很少。
14.(不做评价)针灸
关于针灸治疗耳鸣的随机对照试验本身数量较少,再加上样本量小和方法学上的缺陷,因此要得出关于疗效的结论还是证据不足。
目前普遍认为在有经验的治疗师操作下,针灸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治疗方法。对于患有出血性疾病或服用抗凝血药物的患者以及孕妇应特别注意,因为针灸某些穴位可以导致流产。
总 结
耳鸣是耳鼻喉科常见症状之一,由于耳鸣的基础研究比较滞后,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缓慢,所以临床上,耳鸣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面对耳鸣患者时,不但要对耳鸣本身给予检查,更要重视耳鸣带给患者的影响及心理情绪状态。对不同病程,不同心理声学特点,及不同心理状态的耳鸣患者,给予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
药物和手术并非根除耳鸣病因的有效治疗手段。从听力学角度来考评耳鸣治疗效果的现状和进展,可能远比从药物和手术层面,更具有实际意义和应用价值;有时候跳出医学治疗的框架,尝试用听力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非医学方法对症下药,耐心引导,效果可能更好。将改善耳鸣患者的生活质量作为干预和治疗目标,可能比彻底消除导致耳鸣的病因更容易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