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至少会接受1-15次的手术,而有手术就会涉及麻醉,这是毋庸置疑的。这时,人们的担心和疑惑就出现了。全身麻醉会不会对大脑产生不好的影响?尤其是父母们,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全身麻醉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呢?”(见图4.38)。作为麻醉医生,对家长的这份担心我们表示理解,但是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
在解答大家的疑惑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人类智力的发展形成过程以及全身麻醉药物作用的机制。
什么是智力呢?
?
人们常常简单将其归类为“笨”和“聪明”。其实智力包含的内容远远不止这些。一般认为,智能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进行合理分析、判断及有目的地行动和有效地处理周围环境事宜的综合能力,即人们在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时所必颁具备的心理条件或特征,又称智能、智慧。智力包括人们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又可根据不同的能力分为语言智力、数理智力、节奏智力、空间智力、动觉智力、交流智力和白省智力。其中任何一项占有优势就可能发展成为具有相应专长的人,如语言智力发展优势的人有可能成为作家、诗人、演说家、社会活动家、教师等。
智力的发育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遗传因素是智力发育的前提条件。大脑是智力发育的物质基础,环境和教育是智力发育的决定性条件。儿童必须在这些因素长期、综合而非短期、独立因素的作用下,才能得到不同程度,或快或慢的智力发育。所以说,智力的发展与发育并不是接受一次手术麻醉所能改变。当然,这在你了解全身麻醉药物的作用机制后就会更加明了。
什么是全身麻醉呢?
现在来了解一些关于全身麻醉的相关知识,全身麻醉的基本实质就是:睡觉(意识消失)+无痛。当然为了满足外科手术的需求,大多数手术还要求肌肉完全松弛没有运动,而为了确保手术过程中病人的安全,还需要将病人的应激反应控制在正常水平。这几个要素均满足了,才是一个完善的麻醉过程,当然,就目前的麻醉药物来看,没有一种麻醉药物能够同时满足以上条件。所以,麻醉的过程就是麻醉医生合理应用镇静药、镇痛药,肌肉松弛剂以及其他药物的过程。
药物是怎样使人们的意识消失的呢?
目前,大家比较接受的观点是:在人体的大脑中,有一个叫做脑干网状结构的区域,它是维持清醒、觉醒和睡眠的丰要通路。麻醉药物主要作用于这一区域,它们抑制这一区域的信号传递,使感觉信息传人大脑的通路受阻或阻断,感觉信息维持意识清醒的作用就降低或消失,大脑没有足够的信息维持清醒,则处于麻醉状态。同样,这类药物还会阻断传人运动皮质神经元的信息,运动神经元无法正常运转就会产生肌肉松弛。打个比方来说,就是大脑(总司令)和管理身体某部位的神经(地方部队)失去了联系,地方部队管辖的区域(手术区域)被袭击、被消灭,总司令都不知道。
麻醉药物对大脑产生的作用是可逆的、短暂的。另外,智力由多方面因素构成,也受多方面因素影响,说麻醉药物影响智力发育,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充分有效的证据(见图4 39)。
?
为什么有人“聪明”,有人“笨”?
“笨”和“聪明”均与脑有关,也就是与大脑内某一区域的功能有关。这一区域的功能又与脑细胞活动有关。脑细胞的活动必须有充足的能量,对于脑细胞来说,这个能量就是氧气与糖原,这两种物质都是大脑不能自身合成的,需要血液循环从脑外运输而来。如果这一区域的氧气或糖原不够,那么就会使该区域的脑细胞活动减弱、甚至是脑细胞死亡,而脑细胞死亡是不可再恢复的。也就是说,任何造成给脑细胞供氧、供糖原减少的情况,都有可能造成脑细胞死亡,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流量减少,或者呼吸道梗阻没有氧供。脑细胞停止供氧5-8分钟,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而在现在的麻醉过程中,由于监护设备的不断更新及新技术的不断应用,出现不可预见的呼吸、循环障碍的情况极其稀少(除非病人本身有相应的基础疾病)。
曾经有人对实施心脏外科手术的小儿在手术前、后做智能测试对比,发现手术前、后的智商并无明显区别(见图4.40)。接受手术麻醉后的小儿,记忆力正常,学习成绩并不降,所以家长对麻醉会影响小儿智力的顾虑是不必要的。
?
那么“麻”还是“不麻”呢?
先不说麻醉是否会对孩子的智力产生影响,首先将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考虑一下:当一个孩子进入手术室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围着他的是一群戴着口罩帽子只露出双眼的医生、护士,打针的疼痛,手术室内各种仪器设备的噪音,房顶上巨大的无影灯,外科医生手术操作时发出的声音…即便是一个心智成熟的成年人,置身于其间,也会难以控制地紧张,更何况是小儿呢(见图4.41)。
?
随着医疗向更安全、更舒适、更人性化方面的发展,原先无需麻醉的一些手术、检查都在麻醉的状态下舒适地完成,如无痛分娩、无痛胃肠镜、无痛人流等;而有些本身是“局麻”就可以完成的手术考虑到病人的情绪,术中都会给予充分的镇静,使他们完全“熟睡”:那么作为家长,你是接受让孩子在惊恐的心情下完成于术,还是在完全熟睡、无知觉的状态下完成手术呢?当然,前一种状况的前提是:孩子确实能够配合手术。而在现实中,很多种手术如小儿腺样体摘除、阑尾炎切除、先天性心脏病的矫正术等,都是不能在局麻下完成的,家长不得不被动选择全身麻醉。
为什么手术后反应变慢了?
许多家长又会说,“那为什么我家孩子从手术室回来后,会有一段时间反应比较慢呢?”其实,这并不是麻醉药物对智力的影响,而是与麻醉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消除相关。麻醉药物的作用位点在大脑,它主要通过血流将药物带向大脑,当然,麻醉药物没有定向导航系统,在流向大脑的同时,它还会流经其他组织、器官。而这其中就有脂肪和肌肉组织,在那里,麻醉药物进、出都比较慢。当手术结束时,停用了麻醉药物,大脑及血流中的药物会迅速经肝脏,肾脏代谢排出,患儿逐渐清醒。但贮存于脂肪、肌肉等组织的麻醉药物在术后还在缓慢地向血液中释放,所以,所有全身麻醉的病人在手术结束麻醉清醒后仍然要求被继续观察30-60分钟,以避免产生呼吸、循环问题。因此,当患儿被送回病房后,他们的血液中仍残留一定的麻醉剂,这就使得他们表现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等。该现象是麻醉药物的正常代谢过程,无需多虑。如果家长仔细询问周围相同经历的人就可以发现,这种现象最多只持续数小时或1天.因为目前所用的麻醉药物虽然已经是作用时间极短的药物了,而真正完全排出体内则往往需要24-48小时。
可能有人说:“某某孩子是因为手术麻醉而变傻的。”对这种情况要作具体分析。刚才说了,人的脑细胞活动是和氧气紧密相关的,在麻醉或手术中,往往由于病人呕吐、舌后坠堵塞呼吸道、喉痉挛导致窒息等都会使病人突然发生脑缺氧此外,术中心跳骤停、大出血、失血性休克也会发生脑缺氧,如果不及时抢救,就会引起不良后果。这些都是手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而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使用麻醉药物引起的。饱食后的患儿容易因呕吐误吸而发生呼吸道堵塞,引起脑缺氧,因此患儿术前的禁食水时问一定得按照麻醉科医生的要求执行。当然,麻醉药作为一种药物也有一定的副作用,需要麻醉医生认真选择适应证,掌握好药物剂量,扬长避短,安全使用,但至少有一点可以确信,那就是药物本身是不会影响小儿智力的。
对于成年人,因为智力已经发育成熟则更不会存在这方面问题。但经常也有人会问:“麻醉之后,我的记忆力减退了,怎么回事。”其实,根据前面解释的智力的含义,记忆力也是智力的一个因素。毋庸讳言,现在所用麻醉药物中的镇静催眠药会对记忆产生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短暂的,它主要具有使人产生“顺行性遗忘”的作用,也就是用药后到药物作用消退这一时间段中的记忆是缺失的,而当药物代谢完毕后,这种作用也就消失了。因此,从长期来看,麻醉药物并不影响记忆力。
对于实施手术的老年人来说,个别病人在全身麻醉之后的确会出现短暂的认知功能障碍、记忆障碍等,而这些也都是可恢复的。一次,朋友70岁的妈妈因骨关节炎做膝关节置换术。老人家因为害怕,不愿意做硬膜外麻醉,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半麻”,她说:“你就让我什么都不知道就好了。”根据她的身体状况,按她老人家的意愿,麻醉医生给她实施了全身麻醉,手术过程非常顺利,术后清醒后进回了病房。到了半夜,朋友打电话来了,说:“我妈现在胡言乱语呢,是不是麻醉还没有清醒呀?我又问了值班医生,她的生命体征情况一切都好。”我结合病人所用的麻醉药物及代谢时间,断定她出现的是术后的认知功能障碍,因此,就告诉她:密切观察,估计第二天下午就会好的。结果,到了第三天早上,老人就可以正常和家人、朋友交流了。出院后再到她家去时,老人生活什么的,一切和术前没有区别。当然,极个别的老人,认知障碍可能会持续1-2个月或更长时间。而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确定,还要排除麻醉药物残留作用,以及是否发生了功能部位细小的脑梗死等其他因素。至于出现的原因,医学界至今没有定论。但是,可以放心的是,这种现象确实是可逆的,也是可以恢复的。
人体是多么复杂的一台“机器”呀,现代医学也只是揭开了这台“机器”的一些皮毛,更别说是涉及意识、知觉等这类涵盖精神领域的研究了。至今,还有很多的未解之谜。但就目前而言,可以这样说一次成功完善的全身麻醉对人们的智力是不会产生任何影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