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上月,一条公开质疑核酸检测收费有黑幕的微博火了。
6月17日,北京某公司王姓女总裁发微博称:随着口罩的商机过了时效,新一波核酸检测的商机又来了!16.78元的试剂成本,20秒医护人员的劳动,后期自动化批量检测,凭什么收费两三百?惊人的利润背后,是否蕴藏着巨大的利益链?
随后,王女士又发微博控诉核酸检测收费180元,费用太高,医保也不报销,并质疑国家卫生部(实际应为卫健委)要借此发财。
前后两条微博,字里行间都充斥着对国家和医护人员的冷嘲热讽。
一时之间,王女士的微博迅速炸锅,遭到了各路网友的强烈谴责。
有网友反击:你这是得了便宜还卖乖,检测试剂不是钱?医用物资不是钱?医护人员工资不是钱?
还有网友通过对比中外的核酸检测价格,来谴责王女士的无知。
随着这场质疑风波的发酵,网友在怒斥的同时也开始关注到核酸检测的实际成本。
据一位北京市指定三方核酸检测机构的负责人透露:一套防护服七八十,手套5块,两层10块,再算上护目镜、面板、N95口罩等其他防护设备,检测成本是非常高的。
相比医用物资,医护人员的工作价值更容易被忽视
有网友打了个比方,飞行员年薪百万,你认为合理,是因为他的风险显而易见,而医护人员不仅要在恶劣的环境里工作,还承担了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因为你看不见就认为没有风险,所以他们的付出就廉价?
要知道,自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国医护人员就一直处于高度战备状态。6月11日北京地区出现疫情反弹后,大批医护人又立即赶往新发地和附近社区,采集咽拭子,排查可能被感染的人群。
据人民日报报道,来自多家机构的7472名工作人员轮班采样,在高温下满负荷运行,截至20日6时,已累计采样229.7万人。据介绍,北京市核酸检测采样人数从一周前的每天8000人,已增长到现在的每天近50万人,检测能力也大幅提升。
然而,这些庞大的检测数据都是由这7000多名医护人员顶着烈日,耐着高温,不分昼夜地检测完成的。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发布的调查显示,2019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53.6万人。也就是说,7000多名血肉之躯用9个日夜取得了这场防疫突击战的胜果,守护了全城2100多万市民的生命安全,而这场防疫战争还在持续着……
所以,如果真的要计算核酸检测的成本,这些穿着防护服在高温下夜以继日工作的医护人员,他们的劳务费又该如何定价?
不仅是疫情防控,满负荷是医护工作的常态
我们知道,医疗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高压力、高强度的行业,不仅应对突然爆发的卫生事件要满负荷运作,平日工作也是24小时Stand by。
可是,即便我们理解行业的特殊性,但满负荷的工作制度对他们来说真的合理吗?
两年前,BMJ曾发表过一篇评论文章,公开讨论医生是否应该24小时轮班工作?
持有正方观点的Stain教授认为,在目前专业完善的培养体系下,更长的工时可以使受训医生更成熟,肩负起未来主治医师的职责[1]。而另一位Farquhar教授提出反对, 24小时工作制不仅会强迫医生的身心超负荷运行,还会让医生在违背生理规律的情况下继续工作[1]。
除此以外,有关制定医生工作时长的研究从未停止。
2008年,美国医学继续教育评价委员会(ACGME)曾建议住院医师不能连续工作超过16小时[2]。而到了2016年,ACGME联合多家机构进行了一项前瞻性非劣效试验,结果显示,24小时制并不增加患者30天死亡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于是ACGME再次改变了政策:对第一年住院医师的值班时间上限由16小时提高到24小时[3]。
今年6月,NEJM也发布了一项“取消住院医师24小时轮班制对病人安全的影响”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取消延长工作时间轮班的住院医师比延长工作时间轮班的住院医师更容易犯严重医疗错误[4]。
多项国外研究表明:相比缩短工时,延长医生的工作时间确实更能保护患者安全,但是细读这些文献就会发现:制定医生工作时间的核心目的是要最大程度保护患者,也就是说是患者在决定医生的工作时长。
相比国外,我国人口总数常年位居世界第一,医疗缺口更加巨大。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年6月最新发布的《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执业(助理)医师386.7万人,执业医师321.1万人,注册护士444.5万人,共计1152.3万人,而医护人员的从业人数只占全国总人口数的0.8%!
或许对于医者来说,保护患者是天生的职责,那么作为被保护的对象,可不可以对医者多一分尊重,少一分刻薄?
给医护更多的信心,就是在改变未来的就医环境
今年的高考季已经来临,新一轮的高考学子又将面临报考志愿的选择。
随着近年负面医疗事件的频出,曾经被认为是“前景光明”的医学专业,已在舆论渲染下被视为“高危行业”,如今的高中生已经没有了上一辈投身医学的热情,就连从医的父母也鲜少支持孩子学医。
对于后生来说,当下的就医环境正在不断消磨他们从医的热情,毕竟选择从医,也就意味着整个职业生涯都是一场初心和回报的博弈。
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思考,如果连医学教育的对象都没有了,未来还会有人为我们看病吗?
我想,尊重医护人员,营造好的就医环境,不仅是一种善意的选择,也是让更多的后辈还能拥有投身医学事业的信心。
或许当下我们对待医护的态度,正在悄然改变着未来的就医环境,毕竟我们都不希望真的会有“无医看病”的那天。
-参考文献-
[1] Stain Steven C,Farquhar Michael,Should doctors work 24 hour shifts?[J] .BMJ, 2017, 358: j3522.
[2] Institute of Medicine. Resident duty hours: enhancing sleep, supervision, and safety.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2009.
[3] Bilimoria KY, Chung JW, Hedges LV, et al. National cluster-randomized trial of duty-hour flexibility in surgical training. N Engl J Med 2016;358:713-27. doi:10.1056/NEJMoa1515724. pmid:26836220.
[4] Landrigan Christopher P,Rahman Shadab A,Sullivan Jason P et al. Effect on Patient Safety of a Resident Physician Schedule without 24-Hour Shifts.[J] .N. Engl. J. Med., 2020, 382: 2514-2523
热门报告解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