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我们去医院做了手术,切下来的标本需要送病理学检查和诊断,然后千辛万苦、忐忑不安地等到了一个阴性的检查结果!该如何是好?可以彻底放心了吗?
接受一次病理学检查得到的诊断结果是否能够反映疾病的本质?这要从病理学检查的工作流程说起。病理学检查的第一步是由病理医生检查收到的患者标本(主要包括细胞学标本和组织学标本)。细胞学标本经过核对信息无误后可以直接进行下一步的制片和染色环节,医生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的细胞学涂片,结合患者的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做出细胞学诊断。而组织学标本通常是切除的人体病变组织,病理医生首先进行肉眼观察组织学标本的基本情况,如标本大小、病变部位、颜色、质地、切面情况有无坏死等,并将观察的结果一一记录,再从发现的可疑病变中取下一部分标本,经过病理学技术处理(固定、脱水、包埋、切片与染色),最终由病理医生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学切片,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和其他检查结果等进行组织学诊断。
通过了解细胞学诊断和组织学诊断的工作流程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取材是保证病理学诊断结果可靠性的重要环节。因为病理切片的信息和其他临床相关信息是病理诊断的基本依据,病理切片的信息如果是全面的,能够反映疾病的真实情况,那么病理诊断结论是可靠的;如果病理切片的信息与疾病的真实情况不符,病理诊断结论就很难代表疾病的真实情况。在病变表现不典型或早期阶段,医生进行准确取材会有一定难度,可能不能准确的选择病变组织进行取材,导致病理切片不能代表疾病的真实情况,最终得出阴性病理学检查结果,这时的病理学检查是不能反映患者的真实健康状况的。
? 那么,如何才能知道阴性的病理学检查结果是可靠的还是不可靠的呢?在临床工作中通常很难做出判断,这种情况也是由于临床医学的局限性造成的。一般来说,临床上怀疑是有病变的,而病理学检查结果是阴性时,需要考虑是否存在取材偏差的可能,必要时可以重新取材,力求找到典型的病变组织提供给病理学检查。
? 再次取材有两种情况:病理医生从送检标本中再次取材和临床医生对病人的病变组织进行再次提取。这种情况虽然一般较少遇到,甚至会给患者带来时间的延误和精神、身体上的不适甚至痛苦,但为了不耽误病情,需要医患双方的沟通和相互理解。对表现不典型或早期阶段的疾病,病理学检查的确存在一定的难度和局限性,需要我们正确地面对,最大程度地努力去避免病理诊断与患者病情不相符的情况发生。
热门报告解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