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组成:乌梅500克 僵蚕500克 象牙屑30克 人指甲15克(可用炮山甲30克代之)酒醋适量。
用法:乌梅放酒醋中浸一晚,以浸透为度,去核焙焦存性,僵蚕(半拌炒黄为度),人指甲用滑石粉炒至黄色鼓起,四味研粉蜜丸,每丸9克。成人早、中、晚各1丸,白开水送下。儿童酌减,1剂为1个疗程,连用2~3个疗程。
主治:各种息肉。
疗效:龚氏用本方治疗各种息肉都有显著效果,斐氏验证2例结肠息肉收效满意。周氏用上方治疗直肠、声带息肉收效满意。某患者声带息肉服用西药和中药百余剂不效而加重,以上方加减(乌梅250克 僵蚕200克 桔梗200克 丹参200 甘草30克,每服9克,每日3次),一料后息肉完全消失。?
附方 -?乌僵薏四汤治疗胆囊息肉 ?(湖北省孝感市中医院 胡竹芳 )?
胆息肉家传方
方剂如下:金钱草、虎杖、夏枯草、法半夏、柴胡、丹参。上药常规剂量为各10克,临床需结合辩证。? ?疗效%100
中医认为“胆囊息肉”多因郁、痰、瘀三者紧密结合,互为因果所致。在10年中,我采用自拟的乌僵薏四汤治疗50例″胆囊息肉″病人,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乌僵薏四汤由柴胡、法夏、三棱各9克,枳壳、乌梅、僵蚕、白芥子各10克,薏苡仁30克,白芍、连翘各15克,甘草6克组成。水煎服,每日1剂,煎服3次,。或制成水丸,每次9克,每日服3次。一般2—3个月为一个疗程,重者需2—3个疗程。肝郁重者加青皮、香附,腹胀重者加厚朴,便秘者加生大黄,以瘀为主者加丹参、桃仁。
该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疏通肝络;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止痛,枳壳行气化滞;薏苡仁具有化痰软坚作用,可治疗多发性息肉。僵蚕化痰散结,白芥子、连翘、法夏善于化痰散结。三棱为血中气药,有活血化瘀之功效。笔者曾用上方加鳖甲、夏枯草、生牡蛎、丹参等,治疗肝内血管瘤也有一定的疗效。如果胆囊息肉超过1厘米,还是以外科手术摘除为妥。
附医案一则
2006年某,女,36岁。右上腹不适五年,加重一年。经襄樊、武汉、广州多家医院中西药治疗,疗效不佳。患者丈夫为某医院普外医师,不愿接受手术治疗,经同类患者介绍于2006年2月25日来我出就诊。
刻诊:右肋不适,痛连肩背,时伴头晕目眩,乏力。体胖,身高162cm,体重89kg,食欲旺盛。喜食肥肉、鱼类、蛋类、动物内脏等食物。B超示:重度脂肪肝,胆囊多发性息肉,最大一个为1.6mm。慢性胆囊炎。血压:140~150/100~110mmHg。血脂三项均高。舌质淡,苔白腻。脉弦滑。辨为痰浊瘀滞为患,治以化痰祛脂,升清降浊。
处方:
方一:全瓜蒌30g、生半夏15g、焦山楂60g、苡米100g、郁金15g、泽泻100g、生南星15g、茵陈60g、茯苓30g、橘皮10g、甘草5g、栀子5g、黄连5g、绞古蓝30g、乌梅100g、僵蚕30g、浙贝母15g 。一天一剂,水煎服。
?方二:用炮山甲60、鸡内金90、三七90、水蛭90、浙贝母60、乌梅90、共研极细末,一次3g,一天4次,吞服。
?2006年4月10日二诊:
所有症状消失,彩超示胆囊息肉二个,最大一个为0.5mm.。血脂已在正常范围。效不更方,继服前方。
?2006年6月5日三诊:
?各种理化检查均已正常,彩超未发现胆囊息肉。体重68kg。
乌梅丸为仲景治疗蛔厥之方,又主久利。但很多人不知道它还有治疗肠息肉的功效,刘沈林的这则医案就是最好的证明。
肠道多发性息肉,大小数十枚。病理示直肠管状-绒毛状腺瘤,部分腺体中-重度异型增生。
据症分析,此乃痰瘀凝滞,寒热错杂,息肉着生。予乌梅丸
处方:炙乌梅30克,川连3克,炒黄柏10克,制附片5克,炮姜3克,桂枝5克,川椒3克,炒党参10克,当归10克,炙僵蚕10克,炮山甲10克,木香10克,槟榔10克,败酱草30克。二诊:2012年7月10日,药后腹痛减轻,大便渐已成形,黏液少见。舌苔薄白,脉细弦。病自内生,正虚邪滞,痰瘀浊凝,宜再消息之。处方:炙乌梅30克,川连3克,炒黄柏10克,制附片5克,炮姜3克,桂枝5克,细辛3克,川椒3克,炒党参10克,当归10克,莪术10克,炙僵蚕10克,炮山甲10克,败酱草30克。三诊:2012年10月10日,患者按原方未动,每月复诊取药一次,连续服药近三个月,症状进一步改善,腹已不痛,大便成形,无黏液。食纳正常,舌质红,苔薄白,脉细弦。2012年9月27日曾经肠镜检查:慢性直肠炎,未见肠道息肉;病理检查无异型增生。四诊:2013年4月2日,服药以来,腹部较舒适,大便成形,每日一次,肛门已无坠胀感。2013年3月29日,再次复查肠镜示:慢性结直肠炎,未发现肠道息肉。仍仿乌梅丸法加减,以资巩固。处方:炙乌梅30克,川连3克,炒黄柏10克,制附片5克,炮姜3克,桂枝5克,细辛3克,川椒3克,炮山甲(先煎)10克,木香10克,槟榔10克,僵蚕10克,败酱草30克。患者坚持服药一年多,至2014年1月再次复查肠镜,仍未发现肠道息肉样腺瘤以及不典型增生,病情稳定。
按:本案为肠道多发性腺瘤样息肉,伴中-重度异型增生。考《灵枢·肛胀篇》曰:“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着,恶气乃起,息肉乃生”,首次提出“息肉”的概念及其成因。本案所治,属肠腑痰瘀凝滞、寒热错杂之证,方选乌梅丸加减。
方中乌梅用量独重,除酸敛涩肠外,尤有“化痔消息肉”之功。《神农本草经》谓其能“去死肌,除黑痣、蚀恶肉”。《本草逢源》说它“恶疮胬肉,如烧灰研敷,恶肉自消”。除乌梅丸方药外,所用炙僵蚕、炮山甲、莪术均有化痰逐瘀散结的作用;方中伍以木香、槟榔,有利于通降腑气,排泄瘀浊。
经乌梅丸加减施治,患者屡发频发之腺瘤样息肉未再出现,肠道异型增生消失,随访息肉治愈。乌梅丸为仲景治疗蛔厥之方,又主久利。古方新用,对于肠道息肉的防治,亦颇具疗效。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