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什么是脾虚腹胀?
脾虚腹胀属于中医痞满的范畴,痞满的特点是胃脘痞塞,满闷不舒,按之柔软,望无胀型。
而脾虚导致的上腹胀,则除了上述症状外,还有食后腹胀,食少,不思饮食,食而不化,神疲乏力,少气懒言,纳呆便溏为特征。
对于脾胃虚弱导致的腹胀,有两个有代表性的经典方剂,一个是出自汉代《伤寒杂病论》的生姜半夏厚朴人参汤,一个是出自宋代《妇人良方》的六君子汤。
这两个经典方剂有什么区别呢,这也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
什么是生姜半夏厚朴甘草人参汤?
生姜半夏厚朴甘草人参汤是治疗腹胀“虚满”的一个出类拔萃的经方。
原文是这样描述的:
“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
这个方子很简单,药如方名,就是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五味药。
相对而言,厚朴,生姜,半夏剂量稍大一些,甘草剂量小一些,人参剂量最小。
原文比较简洁,它的意思就是,发汗之后会损伤胃气,导致胃气变虚,胃气虚弱常常伴有痰饮内生,又会阻滞气机,导致胃→小肠→大肠之间传递失调,于是腹部出现“虚满”。
它最适合脾气虚弱,痰湿壅滞,气机不行之症候。
生姜不仅能鼓舞胃气,还有行气的作用,将胃气供应到五脏六腑
什么是六君子汤?
而六君子汤是四君子汤加上半夏与陈皮。
既然这个方剂的地基是四君子汤,那么四君子汤的功效就是它的根本。
四君子汤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味中药所组成。其中人参甘温益气,有健脾养胃之效;白术苦温,能健脾燥湿;茯苓甘淡,擅健脾渗湿;炙甘草,甘温,可益气和中。四药合用,可夯实脾土,且不留湿。这个方剂是治疗脾胃气弱,脾衰肺损,不思饮食,体瘦面黄,毛发脱落的基础方,亦是治疗“齿痕舌”最有效的方剂之一。
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加了陈皮后,其理气健脾的功效提高了,此为异功散。
加了陈皮和半夏后,不仅仅理气的力量提高了,燥湿化痰的效果也增加了,此为六君子汤。
半夏有很强的燥湿化痰作用,但需选用旱半夏
细说生姜半夏厚朴甘草人参汤与六君汤异同
细细分析这两个方子,我们发现在生姜半夏厚朴甘草人参汤中,行气除满燥湿的厚朴,生姜,半夏剂量大,而补中益气的人参,甘草剂量小,所以,这是一个立足于利气消痰散滞除满,同时兼顾补脾胃之虚的方剂。
而六君子汤的主体骨架是益气健脾的四君子汤,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了理气、燥湿的陈皮和半夏,所以,这个是一个立足于补益脾胃,兼顾燥湿化痰行气的方子。
由此可见这两个方剂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当一个人出现因为脾气虚弱,出现胃脘痞塞的症状时,最早出现的是气滞,接着因为气机不畅,导致水湿痰饮留滞,水湿痰饮为阴邪,重浊粘滞,又会进一步阻碍气血的流动,会造成脾胃愈加虚损,而且水湿痰饮为阴邪,湿盛阳微,损伤阳气,又会导致新的虚损阳虚的出现。
对于第一阶段,病情以脾虚气滞为主要特点时,姜夏厚朴甘草人参是合适的狙击手;若拖到了病情缠绵的第二阶段,水湿痰饮留滞,脾胃愈加虚损,六君子汤就是拦截者了。
第二阶段也是病情最为复杂的阶段,有时,不仅仅会有脾胃虚弱,水湿痰饮停滞,还会有热邪蕴藏于胃脘,呈现寒热错杂之象。此时可先用半夏泻心汤,辛开苦降,升清降浊,待病情缓解后,再用六君子汤善后。
使用六君子汤善后时,对于脾虚伴有舌苔黄腻或者薄黄者,可以在六君子汤的基础上加上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的马齿苋,蒲公英,再用紫苏梗理气宽中,让气机畅行,患者的腹胀常因此豁然而解。
若是白腻苔,或者薄白苔,则可用藿香,佩兰芳香化湿。
但是,不可执着于舌象,有时久治不愈的脾虚腹胀,依然可能会有热邪蕴藏于胃脘,却因清气不升,气机阻滞,不显现于舌面,这时稍稍加些公英,马齿苋,或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