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原 文
第252条曰:“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辨 析
?一、目中不了了
对“目中不了了”,多数注家认为是患者的自觉症状,并释之为“视物不清”。如尤怡曰:“目中不了了者,目光不精而视物不明也。”(《伤寒贯珠集》)陈念祖曰:“不了了者,病人之目视物不明了也。”(《伤寒论浅注》)吴谦等曰:“头上熏于目,而眸子朦胧,为之不了了也。”(《医宗金鉴》)魏荔彤曰:“其目昏暗朦昧,若隔云雾而不了了明白者。”张胜忠撰文认为,此乃医者望诊而得的体征,是患者表现出的目睛晦暗无光、朦胧呆滞的失神征象。(《四川中医》1993年第5期)“了”同“瞭”。“瞭”者从目,目明也,即眼珠明亮。其意有被他人察觉审视而得,非自我感觉。“目中不了了”即目中不瞭瞭,犹言患者目睛滞暗无神,医者望诊无明亮光彩的感觉,是望诊无神的表现,并非患者自觉的视物不清。仲景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描述出阳明腑实,急下存阴的望诊辨证要点。
?二、无表里证
“无表里证”除本条外,还见于第257条。曰:“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
从历代注家来看,对“无表里证”的认识并不一致。
①成无己对“无表里证”毫无解释。曰:“伤寒六七日,邪气入里之时,目中不了,睛不和者,邪热内甚,上熏于目也。无表里证,大便难者,里实也;身大热者,表热也;身微热者,里热也。”(252条注文)又曰:“七八日邪入府之时,病人无表里证,但发热,虽脉浮数,亦可与大承气汤下之。”(257条注文)
②方有执曰:“表谓无太阳,里谓胃不实。虽脉浮数,可下者久也。”(《伤寒论条辨》第257条注文)尤怡承袭方氏,曰:“无表里证,无头痛恶寒,而又无腹满谵语等证也;然而大便难,身微热,则实证已具。”(《伤寒贯珠集》)既云胃不实,何以“可下”?或谓有表里证而不急。如喻昌曰:“大便难则非久秘,里证不急也;身微热则非大热,表证不急也,故曰无表里证。”(《尚论篇》第252条注文)又曰:“虽云无表里证,然发热脉浮数,表证仍在也。其所以可下者,以七八日为时既久,而发热脉数,则胃中热炽,津液尽亡,势不得不用下法,如大柴胡汤之类是也。”(第257条注文)有表里证而不急与无表里证完全是两码事,概念上不容混肴。
③柯琴曰:“身微热,是表证已罢;不烦躁,是里证未见,无表里证也。”(《伤寒论注》252条注文)又曰:“不头痛恶寒,为无表证,不烦躁呕渴,为无里证,非无热也。”(257条注文)遗憾的是对“目中不了了,睛不和,大便难,此为实也”之属里与否?“急下之”和“可下之”所下为何均未作说明。据《伤寒论》承气汤的运用原则,无里实之证者断然不可选用承气辈。
④丁光迪认为,“无表里证”之“里”字系衍文。(《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7年第5期)无表证而有里证自然就是用大承气汤的适应证了。此说虽无校勘依据,却也符合陈垣所谓理校之法,姑且从之。今人吴凤全撰文认为,“无表里证”当是“有表里证”之误。吴氏指出,本条所述有明显的里证,“大便难”即是。大便难是仲景用来说明阳明里实的常用术语。条文中仲景还明确表示有表证,“身微热”即是。身微热是仲景用来说明有表热证的常用术语。本条“无大热”实际指热微而言,但为了与表热区别,仲景不用“微热”而是用了“无大热”。“身微热者”是指表热当属无疑。(《中医药学报》1988年第5期)
以上诸说,成氏之说缄口不释,方氏说自相矛盾,柯氏之说未见真谛,今人丁氏之说,依据尚不足。其实“无表里证”之“无表证”多数学者的观点是一致的,即无恶寒发热等表证,而“无里证”实则是指无腹满痛或绕脐痛、谵语、潮热等燥热与糟粕严重结聚之证候表现。尽管如此,由于“目中不了了、睛不和”邪热已灼伤真阴,故急下存阴而不必具备,典型阳明腑实之征即可用下法,此处仲景强调指出“无里证”也当急下。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