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中焦湿浊不侮,这是临床上很常见的现象。一般原则是芳香化湿,常用药是砂仁、厚朴、草豆蔻、石菖蒲、佩兰、丁香之类,然而临床上使用多年,虽说都有效,但效果都不是很满意,无一味能达到立竿见影之效,常常是拖以时日方能化去。为此,曾翻阅大量医籍,试过多种具有芳香化湿的药品,还是不得良药。一年夏天,在我妹妹家玩了几天,偶然发现她每次调凉菜都用一种调料水,其中有草果、小茴香、白豆蔻、桂皮、花椒等,故问为什么每次凉菜都用这种调料水,而且草果还较多,妹亦略通中药,答曰:草果芳香化湿,杀腻去寒,夏令凉食之佳料。听后若有所思,颇受启发。回家后翻书查阅:草果,首见于《饮膳正要》,最早是作调料用,民间煮肉时常用草果一二枚,与八角茴香、桂皮、花椒等共作调味佳品,调凉菜时将上药泡水浇之,其味香扑鼻,能增强消化,增进食欲,且食后无碍胃壅气及寒凉伤胃之弊,方药中用得相对较少。吴有性治疗温疫的达原饮,方中用草果取其能芳香透达膜原湿浊之邪,古今皆知。且达原饮的典型舌象就是苔白厚积如粉,同样都湿郁中焦,只不过一为外感,一为内伤罢了,病机应该是相同的。中医不是有异病同治法么?何况达原饮的主药之一就是草果,为何不能借来一用?受其启发,而后我在内科疑难杂病中,凡见舌苔白厚板腻,中焦寒湿壅滞难化,久治效差者,常于方中加草果6~9g,结果两三天白腻舌苔就退去,取效甚捷。梦里寻它千百度,得来全不费功夫。终于在偶然中找到了这味梦寐以求的立化腻苔的良药。
【验案】曾治一中年妇女,一日来到我处,伸出舌头叫我看,舌质淡、胖大有齿印,苔白厚腻,不想吃东西,晨起口中黏腻有臭味,说消化不好,湿气太大。述说下口臭膩苔。我把了一下脉,右手沉濡,左手略滑兼浮,患者腹部微胀,大便稀溏。辨为脾虚湿滞,食积日久,略有郁热。方用四君子汤合平胃散加草果。
处方:党参15g,茯苓30g,苍术15g,厚朴12g,陈皮12g,草果9g,甘草10g,龙胆3g,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各10g,3剂,水煎服。
3天后复诊:舌白腻苔退去八九,腹已不胀,口中亦感清爽多了。要求再服几剂。续服7剂,痊愈。
按:凡中焦湿浊不化,特别是舌苔白膩而厚者,多于辨证处方中加草果6~9g,收获均甚理想。于是进一步体会到,用草果作调料的真正用意,乃用其辛温芳香之性,防止油腻、生冷滞气碍胃,达到化湿醒脾之目的。
查草果辛温,归脾、胃经,具有辛香浓烈、祛痰截疟、消食化积之功,其温燥寒湿的作用更胜于草豆蔻,且能辟浊截疟,适用于寒湿内伏及疟疾等证。然临证芳化湿邪,每多求助于苍术、藿香、佩兰、砂仁、白豆蔻之类,常湿可化,难证不消。余思草果所治上证虽多,皆取其气味芳香浓馥,辛香可化湿,温燥可散寒,其药力类于草豆蔻而强于草豆蔻,且其温燥之性又较草豆蔻为弱,故不甚伤阴。《本草求真》曰:“草果与草豆蔻,诸书皆载气味相同,功效无别,服之皆能温胃逐寒,然此气味浮散,服之直入病所而皆有效。”说明此二药之力量强弱、温燥之性又有差别矣。临证当选优择能而尽量避其毒性作用,为医道知药善任之基本功也。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