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脾与胃证候治法,,(1)虚证
①脾气虚损
病因:年老体衰,素体虚弱,或过度疲劳而耗气。
症状:四肢困倦,疲乏无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食后不消,呕逆腹胀,腹泻便溏,完谷不化,中气下陷则可脱肛失禁。舌苔白滑质淡,脉象濡弱。
治法:健脾益气: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补脾止泻:如参苓白术散;补脾升阳: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胜湿:升阳除湿汤。
②脾阳虚损
病因:由脾气虚损进一步发展而来,或过食生冷、肥甘,或过用寒凉药物,或久病失于调养引起。
症状: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腹痛喜暖,肢冷倦怠,或有呕吐,或有泄泻,完谷不化,或有水肿,面色少华,舌淡而润、苔白,脉象细弱。
治法:温中散寒,用理中汤。如有水肿可以温脾利水,方用实脾饮。
③寒湿困脾
病因:涉水淋雨,久卧湿地,寒湿内侵,或过食生冷,脾阳受伤,寒湿内生,脾阳又为寒湿所困所致。
症状:头身沉重,肢体倦怠,脘腹满闷,纳食减少,大便溏泄,妇女白带过多,或有腹痛喜按喜温,或有恶心呕吐,口黏口淡,不喜饮水,舌苔白腻,脉象濡缓。
治法:宜温化寒湿,如胃苓汤、香砂平胃散。
④脾不统血
病因:饮食劳倦及忧思伤脾,而见失血。脾为生血之源,血液之行于诸经,赖气以统帅,五脏之气皆受于脾,故血由脾统摄,脾受损伤,则不能统血,血不归经,乃至失血。
症状:凡失血之症,或为吐血、衄血,或为便血,同时症见形色憔悴、身体虚弱、精神困倦、头昏目眩、健忘怔忡、惊悸盗汗、气短声怯、嗜卧少眠、饮食无味、胸脘不舒、腹部胀满、大便不调、舌质淡白、脉象细小者,皆属脾不统血。如下血先便后血,面色苍白,肢冷脉迟,唇淡口和,大便溏薄,亦属脾寒下血。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