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呼天气”。人与自然界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不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星辰、地理环境、气温、气压和湿度等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人体也会对其影响做出不同的反应。
? ?中医学理论认为,天有三阴三阳、六气和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变化,人体也有三阴三阳、六气和五行的运动。而自然气候的变化,关系到阴阳六气和五行的运动,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取决于六经和五脏之气的协调。自然界阴阳五行的运动,与人体五脏六腑之气的运动是相互协调一致的,这就是“天人一理”、“人身一小天地”,以及“天人相应”和“人与天地相参”的“天人一体”观。正如《灵枢·岁露论》所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这里的日月,是指日月的运行,也就是天体的运动、气候的变化。
? ?“天、地”,古人是指整个自然界而言,“天地一体”就是说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化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也就是说,天地万物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之间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天地之间由于四时五行的变化,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气候,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一切生物也都相应地有生长、发展、消亡的变化。而人体五脏也随之有不同的变化,产生喜怒悲忧恐五种情志。
? “四时”就是每年的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它的形成还得从我们生活的场所——地球说起。地球每365日5时48分46(或45)秒绕太阳公转一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年。地球本身每24小时自转一圈,也就是一天。它的旋转轴和地球绕太阳公转轨道面有66.5°的夹角,于是在公转过程中有半年是北半球离太阳较近,有半年是南半球离太阳较近。北半球的夏至,太阳直射于北纬23.5°上;北半球的冬至,太阳直射于南纬23.5°上。其他时候,太阳直射在这两个纬度带之间,即春分和秋分。太阳两次过赤道天顶,直射在赤道上,所以地球公转一周,太阳直射的位置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一个来回,世界各地受阳光照射的情况也随之出现有规律的变化,这就形成了有规律的季节交替。
? ?一年四季的气候各有特点,春温春生,夏热夏长,秋凉秋收,冬寒冬藏。这四个季节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个连续变化的过程。没有生长,就无所谓收藏,也就没有第二年的再生长。正因为有了寒热温凉,生长收藏的消长进退变化,才有了生命的生老病死的自然变化规律。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云:“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本也”,这里的“四时阴阳”,是指一年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是由阴阳消长所形成的,故称“四时阴阳”,例如冬至则阳生,由春至夏是阳长阴消的过程,所以有春之温,夏之热;夏至则阴生,由秋至冬是阴长阳消的过程,所以有秋之凉、冬之寒。由于四时阴阳消长的变化,所以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生物发展生长的规律,因而四时阴阳是万物的根本,是万物生与死的本源。
? ?“六气”是指自然界中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这六种气候是一年四季气温消长变化中产生出来的,它们虽然各有特点,但又是互相调节的,因为有了这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才有一年温、热、凉、寒和生长收藏的阴阳变化,所以自然界的气候可以互相调节,以利万物的生长发育,并使整个自然界气候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一整体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是有规律的,遵循和利用这个规律,维持阴阳动态平衡,对人类有益,破坏这个平衡,则会“灾害至矣”。
? ?不难看出,自然界的复杂变化,影响着人体的各个方面。《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这里的东、南、中、西、北是谓五方;风、热、湿、燥、寒是谓五气;木、火、土、金、水是谓五行,酸、苦、甘、辛、咸是谓五味;肝、心、脾、肺、肾是谓五脏。中医学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主体,适应自然五方、五气、五行、五味的变化,这五大功能系统与自然界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人与自然密切联系的功能活动体系,进一步说明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统一的哲学观点。
? ?生态养生观是在研究自然界变化规律,四时阴阳消长对人体影响的同时,充分结合现代人的体质特点和生活习惯以及常见的健康问题,提出顺应四时变化规律,适时调整养生保健的内容和方法,并贯穿于生态情志养生、生态饮食养生、生态运动养生、生态起居养生、生态中药/保健食品养生这五大养生技术与方法的始终。
? ?生态四季养生就是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适时调整个体的养生保健内容和方法,以期实现养生保健效果最大化的理论和方法。生态四季养生必须在情志、饮食、运动、起居、中药/保健食品这五大养生技术的基础上,结合一年四季、一日四时的变化特点以及对人体生理和病理的影响,进行适当的调整,方能起到理想的养生保健效果。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