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作者/李今庸
咽喉疼痛指以咽喉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不包括喉痈、喉瘤、喉痧、喉息肉等病所致的疼痛,也非外感时兼有的咽喉疼。咽喉连于肺胃,为肺胃之系属,又是诸经行聚之所,故不论感受外邪,还是内伤脏腑,病变常反映于咽喉。从病理上分析,一般可分为风、火、痰、虚四种类型,宜分别情况,辨证论治。
1、燥热咽喉疼痛
咽喉干燥疼痛,口渴欲饮,大便干,小便黄,或兼有声音嘶哑。
因燥热内蕴,或用嗓音过度,热邪上炎,燔灼咽喉,耗伤津液,故出现咽喉干燥、疼痛、嘶哑、口渴等症。大便干、小便黄亦为燥热引起。治宜清热滋阴,润燥利咽,用玄麦甘桔汤加味:
玄参10g,麦冬10g,桔梗10g,甘草10g,升麻10g,薄荷8g(后下),胖大海10g。上7味,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温服。日1剂,服2次。
方中以玄参、麦冬清热滋阴;薄荷、升麻疏散风热;桔梗、甘草、胖大海清利咽喉。本方清热利咽,适用于咽喉疼痛症状较轻者。
2、火毒咽喉疼痛
咽喉刺痛,起病急促,咽喉肿胀炽红,吞咽困难,舌红苔黄,脉洪数。
火毒内蕴,上出于咽喉,故咽喉刺痛,肿胀。火毒结于咽喉,气机不利,故吞咽困难。舌红苔黄,脉洪数,俱为火毒内盛,治宜清热解毒利咽,拟方:
连翘12g,栀子10g,黄芩10g,升麻12g,射干10g,桔梗10g,甘草10g,木通10g,白芍10g,羚羊角0.5g(研末冲服)。上10味,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兑入羚羊角粉,适量温服。日1剂,服2次。
方中用连翘、栀子、黄芩清热;升麻、射干、甘草解毒;桔梗开提肺气;木通通经络,开闭塞,导热从小便出;白芍和营利下;羚羊角既清热又解毒。本方清热解毒之力较强,适用于咽喉疼痛症状较重者。
另外在治疗时,还可配合针刺。在两手大拇指内侧端少商穴放血。
3、痰湿咽喉疼痛
咽部隐痛不适,似痰阻于咽喉,咳吐不爽,伴头晕,胸闷,舌苔腻。
因痰湿壅盛,阻于咽部,气机不畅,故咽部隐痛不适,并有头晕、胸闷等症。治宜化痰降气,用二陈汤加味:
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贝母10克,射干10克上6味,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温服。日1剂,服2次。
方中以半夏、陈皮化痰理气降逆,茯苓淡渗利湿,射干清利咽喉,贝母化痰散结,甘草调和诸药,合用可化痰散结,降气利咽。
?4、肺痨咽喉疼痛
素有痨病,又见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口渴,脉数。是为肺阴虚,水源枯竭,肾中相火旺盛,虚火上炎,故咽喉疼痛,嘶哑,并口渴,脉数。治宜清热泄火,引火归元,用滋肾丸:
知母30克,黄柏30克,肉桂3克。上3味,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温服,日1剂,服2次。方以知母滋补肺肾之阴,黄柏清下焦之热,少佐肉桂以引火归元。本方药虽简单,组方严密,为滋肾阴泄相火之名方。
5、肾虛咽喉疼痛
咽喉微痛,病程日久,伴口干,头晕耳鸣,腰酸,虚烦失眠,小便清长,两足不温。
证因肾虚,阴不敛阳,虚阳上浮,故咽喉微痛,口干,头晕耳鸣,虚烦失眠;阳虚于下,不能温化,故小便清长,两足不温。治宜补益肾气,用肾气丸加味:
熟地18克,山萸肉10克,山药12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附片3克,肉桂3克,地骨皮10克。上9味,加水适量,煎汤去渣,取汁温服。日剂,服2次。
方中用熟地、山萸肉、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六味滋补肾阴。壮水之主以制上浮之阳;附片、肉桂温补肾阳以化气,并引上浮之火归元;加地骨皮清虚热,助上药阴阳平衡。全方滋阴补肾,清热制浮阳,适用于肾虚之慢性咽喉疼痛。
案例
患者某,男,56岁,干部,住武汉市,于1991年12月下旬某日就诊。发病已2年,咽喉不舒,有微痛感,左下大齿松动微痛,齿龈不红,小便清长。两足较冷,脉浮虚。病乃肾虚阳浮,上热下寒;治宜温补肾气,引火归元;拟方肾气丸加味,改丸为汤:熟地20克,山药12克,枣皮12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炮附片3克,上油桂3克,淡大云10克,地骨皮10克。以水煎服,日2次。药服5剂而病愈。
按:《灵枢·经脉》说:“肾足少阴之脉,起于小指之下。斜走足心,出于然谷之下,下循内踝之后,别入跟中,以上跗内……其直者,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循喉咙,夹舌本。”肾气亏虚,肾阳不藏而浮越于上,郁于肾脉循行之喉咙,下无阳气以温养,故见咽喉不舒而微痛,下则两足不温而寒冷。《素问·宣明五气篇》说:“肾主骨。”《灵枢·五味论》说:“齿者,骨之所终也。”是齿乃肾之所主,肾阳上浮,故其齿不固而松动,脉亦浮虚。病因虚热而非实火,故齿虽松动而齿龈不红。阳浮于上而下无阳热之化,故小便清长。此所谓“上热下寒”之证也。
肾气丸方加味,用熟地、山药、枣皮、茯苓、泽泻、丹皮六味地黄汤滋补肾阴,附片、肉桂引火归元,助肾阳蒸动肾阴以化生肾气,加大云(肉苁蓉)补精以益肾,地骨皮补肾以清虚热,从而增强肾气丸方温补肾气以收敛浮阳之效,故药服5剂而病愈。
本文摘自《中国百年百名临床家丛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作者/李今庸。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