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急性病要有胆有识,治慢性病要有方有守
编辑:ddayh.cn
于病的态度,毛主席指示:“既来之,则安之,自己完全不着急,让体内慢慢生长抵抗力和它作斗争直至最后战而胜之,这是对付慢性病的方法。就是急性病,也只好让医生处治,自己也无所用其着急,因为急是急不好的。对于病,要有坚强的斗争意志,但不要着急。这是我对于病的态度。” 毛主席这段话,是对病者的指示,同时也是对医生治病的指示。 医生对急性病,要有胆有识,迅速地抓住现证特点,迎头痛击,因势利导,以解除患者病痛。对于慢性病,则要有方有守,辅助机体慢慢生长抵抗力,以战胜疾病。 因为急性病多属六淫时疫所致,变化较多,尤其是风火阳邪,剽悍迅疾,焚毁顷刻,治之宜准、宜重。即所谓要有胆。但胆须从识中来,有胆无识,措施往往是盲目的,必至于鲁莽愤事;有识无胆,畏祛不前,必至于贻误病机。识是胆的指导,胆是识的执行,眼明而后手快。
一些慢性病,都是由渐而来,非一朝一夕所致,其形成往往是由微杳的不显露的量变而到质变,其消失也需要经过量变才能达到质变。应当知道,在慢性病量变过程中,病势多相对稳定,不仅医生观察不大出,连病人本身也投有多大感觉。一个对症药方,初投时或无任何效验可见,若医生无定见,再加上病人要求速效,则必至改弦易辙。但这还不会有大妨害。最怕的是,药已有效,就是还未显露出来,正在潜移默化地量变阶段中,倘一中止药方,或另易它方,不仅前功尽弃,还恐怕枝节横生,甚至造成另一种疾病。 当然,非必死疾患,患者本身又有自然疗能,经过一段时期与疾病的艰苦斗争,也有痊愈或延年的。古人治疗慢性疾患,在医案中常常见到三十剂而愈,五十剂而愈,甚至百余剂而愈的记载。表面看来,似乎迟缓颟顸,驽骀十驾,有逊于骏足千里。实际,非有卓识定见和刚毅的精神,是不能长期守方的。就治病来说,对久虚积损之证,药投三数剂,即立冀有效,也往往是不合逻辑的。(本文转录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