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导语:(胰岛素治疗篇)
胰岛素治疗误区
误区1:使用胰岛素会产生依赖,不到最后不能用
胰岛素是人体分泌的唯一直接降低血糖的激素。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胰岛素治疗是目前唯一的办法;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胰岛素相对缺乏,通过早期的胰岛素治疗,可保护残存胰岛功能,有利于胰岛功能修复,当胰岛功能部分恢复时,仍可更换为口服降糖药治疗。因此,要按医嘱接受胰岛素治疗。
误区2:胰岛素无不良反应,全部用胰岛素降糖,不要用口服药
与口服降糖药相比,胰岛素对肝肾功能的影响较小。但是,使用胰岛素,尤其是不规范的注射,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体重增加、皮下脂肪增生或萎缩、短期视力模糊、过敏、水肿等。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合理使用胰岛素。在胰岛素治疗期间如果有需要,联合适当的口服降糖药治疗,既能最大程度减少用药量,也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起到协同用药效果,从而更有利于血糖控制和个体健康。
误区3:只要注射胰岛素,就一定降血糖
胰岛素是有效降糖的重要药物之一,但若要其充分发挥降血糖效能,必须依赖规范的注射技术,包括胰岛素的储存、注射部位的选择和轮换、合适的针头和捏皮技术、针头每次更换以及注射后在规定时间内进餐。根据不同的胰岛素剂型,有不同的要求,每位患者在开始胰岛素治疗时,都应向糖尿病教育护士仔细咨询。
误区4:套用别人的治疗方案
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没有一个治疗方案是适用于所有人的。治疗方案个体化是糖尿病治疗的原则之一。影响治疗方案的因素有:① 糖尿病的类型;② 胰岛功能;③肝肾功能;④有无急、慢性并发症;⑤以往治疗的经过;⑥经济承受能力。
监测误区
误区1:监测并不能降糖,只需要“偶尔测测”
监测血糖能了解治疗效果,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也是饮食、运动的风向标;规律监测才能及时发现血糖的波动规律,及时发现血糖危急状况,保障安全。
误区2:没有症状就不用测血糖
血糖高低与自觉症状轻重不完全一致,只凭感觉是不准的,有时血糖已经很高了,但是身体却没有不适;有些患者低血糖也没有症状,可直接出现意识丧失,导致意外。
误区3:花钱监测,不如把钱用于用药
定期检查很重要,只吃药不检查,不知治疗是否达标;定期检查是了解病情控制程度的基础,适时调整治疗方案依据,尽早血糖达标,现在花小钱,将来省大钱。
误区4:只测血糖,不测血压、体重等项目
糖尿病需要综合管理,血压和体重的控制对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作用。血压和体重是两个重要而且可以干预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子,对其进行监测和控制达标与血糖的监测和控制达标同等重要。
误区5:只监测空腹血糖,不监测餐后血糖
餐后血糖与空腹血糖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以往化验血糖多要求空腹,而在糖尿病早期往往餐后血糖升高在先,空腹血糖升高在后,监测餐后血糖有助于糖尿病的早期诊断;同时,与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升高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对糖友来讲,不仅要监测空腹血糖,还要监测餐后血糖。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