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鸡内金为脊椎动物雉科家鸡的砂囊角质内膜。俗称鸡肫皮,在《神农本草经》中称鸡肶胵,从宋代开始才称其为鸡内金。其味甘平性涩,入脾、胃、大肠、膀胱经,可消食健胃,涩精止遗,祛瘀化浊。内服用于治疗食积,小儿疳积,遗精遗尿,消渴,砂石淋证,胆结石,妇女闭经等。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1]鸡内金可加强膀胱括约肌收缩,减少尿量,提高醒觉。可见其能改善消渴的临床症状。为了进一步提高鸡内金治疗消渴的疗效,故对鸡内金历代应用加以分析研究。
1历代本草关于鸡内金治疗消渴的论述
鸡内金作为传统中药,应用历史悠久,在《神农本草经》已有记载,在上品禽类丹雄鸡的条文下有这样的论述“肶胵,裹黄皮,主泄利。尿白,主消渴,伤寒,寒热。”然而因其年代久远,后世对其断句不同有两种理解,一种认为:“肶胵,裹黄皮,主泄利,尿,白,主消渴,伤寒,寒热。”鸡内金具有治疗消渴的作用;另一种认为:“肶胵,裹黄皮,主泄利。尿白,主消渴,伤寒,寒热。”鸡内金没有治疗消渴的作用,尿白有治疗消渴的作用。离《神农本草经》年代最近的《本草经集注》这样记载曰“里黄皮∶微寒,主治泄痢,小便利,遗溺,除热,止烦。屎白:微寒。主消渴,伤寒,寒热,破石淋及转筋,利小便,止遗溺,灭瘢痕。”故后世医家多为后一种理解。从历代本草记载中就可以看出,如:唐《新修本草》“里黄皮,微寒,主泄痢,小便利,遗溺,除热,止烦。屎白,微寒。主消渴,伤寒,寒热,破石淋及转筋,利小便,止遗溺,灭瘢痕。”,宋《证类本草》:“里黄皮 微寒。主泄利,小便利,遗溺,除热止烦。臣禹锡等谨按日华子云∶诸鸡肶胵,平,无毒。止泄精并尿血,崩中,带下,肠风,泻痢,此即是肫内黄皮。屎白 微寒。主消渴,伤寒,寒热,破石淋及转筋,利小便,止遗溺,灭瘢痕。”,明《本草纲目》也没有记载其有治疗消渴的功效。然清代本草中多有鸡内金治疗消渴的记载,如:清《本草从新》“鸡肫皮…甘平性涩.鸡之脾也…治膈消反胃。”清《得配本草》“鸡内金…得花粉,治膈消饮水” 清《本草备要》“鸡肫皮…甘平性涩…治膈消反胃, 男用雌,女用雄。”可见虽然在《神农本草经》中认为鸡内金没有治疗消渴的功效,经过历代医家的实践认为其具有治疗消渴作用。
2历代医家关于鸡内金治疗消渴的应用
??? 虽然,鸡内金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秦汉时期,医家应用很少。唐宋时期。医学发展很快,含有鸡内金的复方治疗消渴的记载很多,如:孙思邈使用鸡内金治疗消渴有三张方剂,收在《备急千金要方》第二十一卷消渴淋闭方中 “增损肾沥汤,治肾气不足,消渴小便多,腰痛。”,“九房散,治小便多”,“治渴小便数方…茯苓 栝蒌根(各四分)铅丹(一分)鸡肶胵中黄皮(十四枚)”。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古瓦汤使用鸡内金等治疗“治消肾消中,饮水无度,小便频数。”《太平圣惠方》中有以鸡内金主药的肶胵散用以治疗消渴日久,其余含有鸡内金治疗消渴的复方达数十张方剂。《圣济总录》中“隔消饮水,鸡内金、栝蒌根各五两为末…”。明清时期,虽在本草著作中多记述鸡内金有治疗隔消的功效,使用方剂多为唐宋时期所创,所创立的新方很少。民国时期,中医界名医辈出,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认为在治疗消渴的玉液汤中“用鸡内金者,因此证尿中皆含有糖质,用之以助脾胃强健,化饮食中糖质,为津液也。”从历代医家应用鸡内金治疗消渴来看,鸡内金在治疗上消、中消、下消中均有应用。而且历代延续,证明其对消渴肯定有一定疗效。
3个人体会及讨论
? ??消渴病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消渴病日久入络,血脉瘀滞。消渴病是一种病及多个脏腑的疾病,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且阴虚内热,耗伤津液,亦使血行不畅而致血脉瘀滞,造成血瘀,血瘀既是其病理产物,又是重要病机之一,且消渴病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也与血瘀密切有关。张锡纯认为“鸡内金:鸡之脾胃也,其中原含有稀盐酸,故其味酸而性微温,中有瓷、石、铜、铁皆能消化,其善化瘀积可知…为消化瘀积之要药。”,既然鸡内金善化瘀血,其用于消渴,就可以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鸡内金又能消积化浊,消渴日久多产生浊毒,所以鸡内金能治疗消渴不言自明。
??? 消渴是一种慢性疾病,而且发病人数越来越多,中医药对其治疗有着极大的优势和潜力,鸡内金作为传统中药历代本草皆记载其有治疗消渴的功效,从历代医家应用来看,其对消渴的治疗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现代药理学研究又证实鸡内金能明显减少尿量,更说明其能改善消渴的症状,所以我们应对鸡内金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为中医药治疗消渴开辟新天地。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