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六经之少阳经,指足少阳胆经,手少阳三焦经。少阳经属胆,主病半表半里。本病可由它经传来,也可从本经自病。或外邪已离开太阳之表,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的过程中,出现邪正相持,病邪既不能完全入里(尚未进入阳明之里)。正气又不能驱邪完全出表,而介于表里之间的病变和证候。叫做少阳病,又称半表半里证。
一、症状分析
寒热往来,即恶寒发热交替出现。胸胁满闷,心烦喜呕,不欲饮食,同时可见,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黄或黄腻,脉弦等。治疗用小柴胡汤。
少阳胆经为病,胆有热则口苦,热耗津液则咽干,热上蒸则目眩。肝胆相表里,胆病则肝郁,疏泄不利,所以默默不欲饮食。
由于少阳病的发展,有向表向里两种趋势,故有少阳为枢之说。不过病之向表向里,常以兼证的形式表现出来。
如少阳表证未解,而阳明腑证已实,会出现往来寒热、口苦腹满痛、不大便、潮热微烦,即少阳兼实证。
如发热恶寒,肢节疼痛,微呕,心下郁结,即少阳兼表未解之证;
如少阳病见腹中极痛者,为兼里虚之证;
如女性病人在伤风期中,恰值经水适来或适断,邪热入陷,症见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或寒热发作如疟,为热入血室之证。
邪在半表半里,正邪相争,病势出入未定,故见寒热往来;少阳经脉布胸胁,病则经气不利,故胸胁苦满。胆火内郁则见心烦,胆热郁蒸胃气上逆,故见喜呕。脉弦为少阳病主脉。
少阳病不象表症,又不象里热症,称“半表半里”症。惟有和解一法适宜。小柴胡汤古时被称为“和解法”,实际是清热化湿法。其病是外感热病,半表半里症中,偏于热者。少阳病如见到热结肠胃的里热症时,则用大柴胡汤。相当于小柴胡汤和小承气汤的合方。
少阳属胆与三焦,肝与胆相表里,三焦与心包相表里。因胆内藏精汁而主疏泄,胆和则脾胃无贼邪之患,脾胃纳谷消化功能建全。胆附于肝,禀春木之气主决断,且相火游行于三焦,内寄于肝胆,故肝胆疏达协调。三焦为营卫气机运行的通道。《灵枢·营气篇》说:“气从太阴出···合手少阳上行注膻中,散于三焦;从三焦注胆,出胁,注入少阳经。”
如外邪侵少阳,肝胆之火上逆或上亢,故见口苦咽干目眩等。邪犯胆腑则胆气不得下降,导致胃气上逆。
《灵枢》说:“邪在胆,逆在胃。”故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邪犯少阳气机不畅,升降不利,可见胸胁苦满。如正邪相争中,正气弱不能抗邪外出,见往来寒热。经言: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
二、治疗原则
以和解表里为主,不可使用汗吐下各法。因少阳病邪不在表,故不可发汗。如汗,常因损伤津液,耗伤正气,反使病邪内传。少阳病亦不在里,若误下就会伤阴,阴虚火动则易成惊。胸中亦无实邪故不能吐,吐则伤阳,而易成少阳之变证。由于少阳又多兼表兼里证候,可在和解的基础上,视病情不同,兼用解表、攻里之法,随证施治。
柯韵伯说:“少阳枢机之剂是小柴胡汤,为和解表里之总方。”应用本方,《伤寒论》:“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说明只要见到一部分主要证候,即可使用小柴胡汤。
来自:清茶清清 ?> 《诊断》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