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主讲:谢忠礼 ?副教授 ?
? ? ? ? ? ? 医学科学博士
? ? ? ? ? ? ?硕士研究生导师
河南中医学院
? ? ?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主任
一、小柴胡汤若干问题?
二、小柴胡汤现代临床应用
三、柴胡汤类方
四、小柴胡汤与其它方剂的结合应用?
五、柴胡类合方应用现状?
一、小柴胡汤若干问题
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凡17见,按宋本条文序号,这17条分别是第“37、96、97、98、99、100、101、103、104、144、148、229、230、231、266、379、394”条。
其中症状、方药、加减法等论述最详细的,当数第96条。
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剂结构
(一)原方药物剂量、煎法、加减法
1、原方药物剂量及煎法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半夏半升,洗 ?炙甘草 ?生姜切,各三两 ?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渣,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即煮一次取600ml,先服200ml,1/3量?
1斛(石)=10斗=100升=1000合=20000ml
2、柴胡的剂量和《伤寒论》寒热的证治
1)最大量方:
用半斤→见于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
主要用于治疗:
往来寒热、或如疟、或疟病、或发热、或潮热者有17条。
呕者11条。
胸胁苦满或胸满胁痛、或胁下硬满者8条。
故大剂量柴胡主要用于治疗往来寒热,并见呕而胸胁苦满者。这其中往来寒热与胸胁苦满为柴胡主治所特有。?
2、柴胡的剂量和《伤寒论》寒热的证治
2)次大量方:
用4两→见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柴胡桂枝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治“胸满、烦、惊、小便不利、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107)”。
柴胡桂枝汤主治“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146)”。
以上两方主治无明显寒热往来,柴胡桂枝汤证的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为桂枝汤证,与柴胡往来寒热有区别,但两方证的胸胁证比较突出。胸满为胸中满闷感;心下支结为上腹部有轻度抵抗感,触之紧张,好象有物支撑的感觉。?
2、柴胡的剂量和《伤寒论》寒热的证治
3)最小量方:
柴胡加芒硝汤为2两16铢,也以胸胁证为主,原文主治“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104)”。
其中柴胡主治胸胁满。故中小剂量柴胡主要用于治疗胸胁苦满。
1两=24铢?
宋代后出现用1两(现代两)=10钱
2、柴胡的剂量和《伤寒论》寒热的证治
4)《伤寒论》寒热证治
《伤寒论》中发热恶寒并见者,属太阳病,为麻黄桂枝方证;
不恶寒反恶热,身热汗自出者,属阳明病,为石膏大黄方证;
唯寒已而热,热已而寒的往来寒热,属少阳病,为柴胡方证。
正邪分争——往来寒热,(正胜则热,邪胜则寒)。
└→ 特点:休作有时,寒热交替出现。
病例:
3、小柴胡汤原方加减法:
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蒌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前成四两半,栝蒌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一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愈;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4、原方加减法讨论
小柴胡汤中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都可以去,唯独柴胡、甘草不可以去。因为半夏主治呕吐,黄芩主治烦热,而小柴胡汤证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则可以看作是柴胡甘草的主治,也是小柴胡汤证的主要证候特点。
《本事方》中的柴胡散即为柴胡12g,甘草3g组成,主治往来寒热。?
5、少阳病理——97条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於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阴明,以法治之。(97)
条文论述少阳病的病理与转属阴明的证治。
气血虚弱——则腠理开;腠理开——因气血虚弱。
气血虚弱则腠理开,腠理开则邪气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
6、小柴胡汤症状特征
从96,97两条来看,小柴胡汤主治症状主要为三大征候群:
第一是以往来寒热为特征的发热症状。
第二是以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喜呕为主的消化道症状。
第三以神情嘿嘿(同默)、心烦为主的神经精神症状。
后世注家,对小柴胡汤的退热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临床应用也多集中于疟疾和多种发热性疾病,而对于本方治疗消化道征候群的作用论述得相对较少。
6、小柴胡汤症状特征
实际上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均有治疗胃肠疾病的论述,除了96/97条所说的症状外,还有
《伤寒论》第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第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此两条不但提出了小柴胡汤可以用于足阳明胃与手阳明大肠疾病的治疗,而且还明确指出本方治疗胃肠疾患的机理是能够调和胃气。?
6、小柴胡汤症状特征
第379条之“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又为本方治疗胆胃之气上逆的呕作出了规范。
本条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中复出,虽然内容相同,但把本方治疗胃肠疾患的作用已经扩展到了杂病的治疗中。?
6、小柴胡汤症状特征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越,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
又把小柴胡汤的治疗范围扩展到了产后病。?
6、小柴胡汤症状特征
本条特意提出“大便坚,呕不能食”作为小柴胡汤的使用指征,足以证明本方对于消化道症状具有特异的治疗作用,与《伤寒论》第230条是一致的。
7、主药柴胡
后世本草学对柴胡的功能主治仅仅局限于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三个方面。
柴胡在《神农本草经》中“主心腹,去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
可见柴胡在神农时代是以治疗肠胃疾病为主的。
仲景著《伤寒杂病论》时,为了突出柴胡在外感热病中的作用,把治疗寒热往来论述在前,但也同时叙述了较多的消化道症状,足以说明仲景用药,以《本经》为准。?
7、主药柴胡
柴胡的“推陈致新”作用
因为柴胡有“推陈致新”的作用,可以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加快病邪的排泄,使病体尽快恢复健康。推断,仲景为神农派的传人。
7、主药柴胡
《伤寒论》之小柴胡汤既能治疗伤寒发热,又能治疗诸多杂病,关键在于它能疏理枢机。
很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加重都和气机的升降出入有密切关系,气机舒畅,人的五脏六腑就调畅,新陈代谢的机能就旺盛,邪气容易排出,正气容易恢复。
所以,临床上不管何经何脏何腑的疾病,只要是气机的升降出入不能畅通引起者,合用小柴胡汤均能取效。
8、小柴胡汤证发病机理
97条“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藏府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
本条是对小柴胡汤证发病机理的高度概括。
关于少阳:主疏泄,主枢,内寄相火,为游部
柯韵伯:“少阳为枢,不全主表,不全主里” 。
“少阳处半表半里,司三焦相火之游行” ;
?“少阳为游部,其气游行三焦。”P35《伤寒来苏集·伤寒论翼》
阳气敷布于体表以卫外,为太阳,盛于中焦以腐熟水谷为阳明。此外,充斥于表里之间,流布于三焦上下,生动活泼,对人体起着温煦长养的作用。阳气的这种作用,不亢不烈,便叫少阳,又称少火。由于生动活泼,流通畅达,也称“游部”,即不郁不结。
郁则化火,结则烦满,痞硬——少阳受邪后所必出现的两大病理特点。
(二)、张仲景对小柴胡汤的应用
1、应用原则:(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为是,不必悉具。
①关于一证:
A.成无己认为是或然证。
B.程郊倩认为是口苦、咽干、目眩。
C.往来寒热。
D.96条小胡柴汤4大主证之一。
附合病机,辨证中的前题是辨为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就可以使用,口苦、咽干、目眩反应了胆火上炎的证候特点。
主要用于少阳枢机不利,胆火上炎导致的一系列病证。
(二)、张仲景对小柴胡汤的应用
少阳生理和少阳病治则
(二)、张仲景对小柴胡汤的应用
2、应用主证
1)胸胁苦满:
包括胸闷和胁满两症
是指胸膈间的气塞满闷感和胁肋下的气胀填满感。
胸部多闷,胁部多胀。凡胸胁部的胀痛、胀满、硬满、触痛、压痛、乳房胀痛及结块等都包括在内。
胸胁苦满不仅是一种自觉症状,也有他觉指征,即体征,如沿肋骨弓的下缘向胸腔内按压,医生的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诉说局部有胀痛不适的感觉。一般多见于肋间肌肉的紧张,如炎症刺激等。?
(二)、张仲景对小柴胡汤的应用
3、应用体质:柴胡体质
柴胡证的出现,与体质有较大关系,其体质特点如下:
外观体型中等或偏瘦,面色微暗黄,或青黄色,或青白色,缺乏光泽。肌肉比较坚紧,舌质不淡胖,舌苔正常或偏干,脉象多弦细。
主诉以自觉症状为多,对气温变化的反应敏感,或时有寒热感,情绪的波动较大,饮食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胸胁部时有气塞满闷感,或有触痛,四肢常冷。
女性月经周期不准,经前多见胸闷乳房胀痛结块、烦燥、腹痛腰酸、经血暗或有血块。
(二)、张仲景对小柴胡汤的应用
3、应用体质:柴胡体质
另外,在身体的侧面,如胁肋部、肩颈部、头额部、腰胯部、少腹部、腹股沟等部位出现的胀痛、酸痛、牵掣感、感觉异常、肿块、结核等,常常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同时出现,因此,也可以作为柴胡证的一部分。把这一部分称为“柴胡带”。
在柴胡的用量上,往来寒热而胸胁苦满者,用量宜大,可用至30g,而仅胸胁苦满者,7~12g即可。?
(二)、张仲景对小柴胡汤的应用
4、应用举例
①用于外感邪热所致的半表半里热证,即少阳病枢机不利者(96,97)。
辨证阳明以渴为主,少阳以呕为主。
②三阳证见,治从少阳(99)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99)
身热恶风颈项强—太阳表证
胁下满—少阳枢机不利
手足温而渴—阳明里证
4、应用举例
③少阳阳明同病,治从少阳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229)
4、应用举例
③少阳阳明同病,治从少阳
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230)
胁下硬满,呕,舌上白苔是辨证的关健。本证属于少阳阳明病。
4、应用举例
④阳微结证(148条)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微恶寒,手足冷,心下满,口不欲食,大便硬,脉细者,此为阳微结,必有表,复有里也。脉沉,亦在里也。汗出为阳微,假令纯阴结,不得复有外证,悉入在里,此为半在里半在外也。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所以然者,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故知非少阴也,可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148)
阳微结由于少阳枢机不利引起者,可用小柴胡汤。多见于妇女习惯性便秘,往往在经期通畅,因为在经期肝的疏泄功能较好。
热邪-阳结结:指大便秘结{ 寒邪-阴结
4、应用举例
⑤热入血室之寒热如疟证(144条)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144)
其血必结:为热与血结。
热入血室的治疗原则:为143条“随其实而取之”。
小柴胡汤可和解枢机,达邪外出,有推陈出新之功。
4、应用举例
⑥脾胃湿热之黄疸:
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231)
本条在阳明病篇中,其特点是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脉弦浮大,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不得汗,为枢机不利,所以当和解枢机,使津液得下,胃气因和。
诸黄,腹痛而呕者,宜柴胡杨。(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五)(必小柴胡汤,方见呕吐中)
4、应用举例
⑦呕而发热证(379)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379)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六)
单列本条,强调指出少阳病以呕为主。
4、应用举例
⑧产妇郁冒之大便闭,呕不能食,发热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了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敢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妇人产后病脉证治第二十一)
4、应用举例
治妇人在草蓐,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
郁冒:郁,郁闷不舒;冒,头昏目不明,如有物冒蔽。郁冒,意即头昏眼花,郁闷不舒。因为产后体虚,气血虚少故导致郁冒肠燥等。
小柴胡汤本身也为助正达邪之剂。
4、应用举例
⑨伤寒差以后,更发热
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一作紧。者,以下解之。(394)
主要用于病后体虚余热未尽的调理,以疏利和解,扶正祛邪为主,用小柴胡汤。?
二、小柴胡汤现代临床应用?
疾病类型
1.1呼吸系统疾病 ?有报道用小柴胡汤加减治疗反复发作性支气管哮喘、外感高烧、急性扁桃腺炎、感冒、久咳不愈、肺癌发热、胸膜炎、等证。
1.2消化系统疾病 如胃下垂、胆汁反流性胃炎、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活动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细菌性肝脓肿、原发性肝癌,可起到了改善症状、延长生命的效果,慢性胆囊炎。
1.3泌尿系统疾病 如慢性泌尿系感染;急性肾炎,患者除水肿外,均有口苦咽干、头目眩晕、不欲饮食等症状,用本方治疗恰当对症。
1.4妇科疾病 如产后感冒、妊娠呕吐、妊娠恶阻、原发性痛经、早孕低热、经后发热。
1.5儿科疾病 ?如百日咳、小儿夏季感冒、小儿厌食症、多汗症、便秘、小儿癫痫。
实际上,由于小柴胡汤具有调畅气机的作用,又因临床加减药物灵活多变,甚至有的方剂中所加药物已经远远超出了原方的药味,故能够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
文献中,所治疾病几乎覆盖了临床各科。?
小柴胡汤药理研究
由于小柴胡汤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名方,因此对它的药理研究也比较深入。综合文献,本方的药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小柴胡汤药理研究
2.1抗炎作用 ?实验研究证明,小柴胡汤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可抑制角菜胶诱发的大鼠踝关节肿胀,还可以通过诱导脂皮质素或脂皮质素类物质,而发挥抗炎作用。
2.2抑菌作用 ?实验表明,小柴胡汤对金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变形杆菌及粪产碱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小柴胡汤药理研究
2.3免疫调节作用 ?实验表明,本方能促进淋巴细胞分化增殖,抑制肥大细胞的脱颗粒作用,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抗体产生,诱导γ—干扰素产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2.4保肝利胆作用 ?小柴胡汤能抑制肝损伤,促进肝细胞再生,对四氯化碳所致的大鼠肝损伤有保护作用。本方有显著的利胆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排泄量,提高胆汁中胆酸及胆红素含量,增大胆固醇—胆盐系数。?
小柴胡汤药理研究
2.5其它作用 ?据研究,本方还有抗过敏作用;解热、镇痛镇静及抗癫痫作用;调节内分泌作用;抗肿瘤作用;调节胃肠平滑肌运动作用;抗放射性损害作用;降脂、降胆固醇、增加血流量作用等等。
三、小柴胡汤类方
(一)、柴胡桂枝汤:(146)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146)
(一)、柴胡桂枝汤:(146)
柴胡桂枝汤是治疗少阳兼太阳证的方剂,由于本方兼治太阳和少阳两经之病,所以临床上的应用相当广泛。
1、少阳兼表:我国医生运用范围。
2、癫痫:日本人相见氏使用本方加重芍药治疗癫痫取得满意疗效;
3、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证。
思考:为什么日本人相见氏能够打破常规,取得新的进展?
(一)、柴胡桂枝汤:(146)
是在《伤寒论》理论的指导下,从大量临床实践中发现的。
临床上,大部分癫痫患者都有胸胁苦满与腹肌痉挛同时存在的腹症,于是采用小柴胡汤与桂枝加芍药汤合方治疗,效果满意。
以后不论是否有无上述腹证,凡是癫痫均使用本方,同样可以收到疗效。
这似乎看起来不符合《伤寒论》辨证论治的原则,所以相见氏提出“休作有时”也是小柴胡汤证审证要点之一,他体会所有发作性疾病都是小柴胡汤证。?
(一)、柴胡桂枝汤:(146)
因此,癫痫发作本身就符合柴胡桂枝汤证。因为芍药主治结实挛缩,癫痫的痉挛性素质也是芍药的适应证,所以重用芍药也寓有辨证精神。另外一点“血弱气尽”相当于小建中汤证中的“阴阳俱虚”,所以两方合用,又能够治疗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证。
提示:临床上要多动脑子,多想法子,没有现成的法和方,自已组方治病。?
(一)、柴胡桂枝汤:(146)
4、治疗肩背疼痛
肩背疼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多因落枕、长时间伏案写作、打字、劳作等原因引起,体力劳动者与脑力劳动者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另外,颈椎疾病,肩周炎等疾病也会引起这种症状。
太阳经脉走人体之颈项后背部位,所以,太阳经脉不舒时,就会出现颈项以及背部的僵直不舒感,甚至出现疼痛,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主要采用了解肌祛风,升津舒经的治疗方法,并依据有汗无汗而出两方,有汗者用桂枝加葛根汤,无汗者用葛根汤。如颈项背部与两肩部同时出现疼痛,则上述两方的疗效就不甚理想。为什么?
(一)、柴胡桂枝汤:(146)
4、治疗肩背疼痛
因为两侧不属于太阳经脉循行的部位,而是少阳经脉所过之处,这时,用小柴胡汤疏利少阳经脉,用桂枝汤疏利太阳经脉,太少两经之经气运行正常,则肩背疼痛自止。此即刘老用柴胡桂枝汤治疗肩背疼痛的机理所在。
临床应用时,又常加入葛根、姜黄、红花、羌活、独活、川芎以加强活血和止痛之功,不论新久疼痛,多能应手而愈。
(一)、柴胡桂枝汤:(146)
5、治疗肝气窜证
肝气窜证是民间土语而未见医籍记载。
其症状是自觉有一股气流在周身窜动,或上或下,或左或右,凡气窜之处,则有疼痛和发胀之感,此时患者用手拍打疼处,则伴有嗳气、打饱嗝,随之则其症状得以缓解。
此病多属于西医学所谓的神经官能症之类,以老年妇女为多见。中年妇女以及男性也偶可见到。
此病单纯采用疏肝理气的方法治疗往往效果不好。
当用柴胡桂枝汤两调气血,而能独切病情。本方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而能疏肝理气,用桂枝汤调和营卫而能通阳活血,气血调和,则诸证自愈。
该方在临床应用时,常加入佛手、香橼,则疗效尤佳。?
(一)、柴胡桂枝汤:(146)
6、治疗肝硬化病
治疗肝脏疾病,宜从调理气机升降出入着手,临床用柴胡类方,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加减出一系列效方,如治疗肝病气分的柴胡解毒汤,治疗肝病血分的柴胡活络汤等,临床均有实好疗效。
肝病患者,日久不愈,由气及血,由经及络,出现腹胀、胁痛如刺、面色黧黑,脉来沉弦,舌质紫暗,边有瘀斑等证。
西医检查白球倒置,诊断为早起肝硬化者,用柴胡桂枝汤减去人参、大枣之补,另加鳖甲、牡蛎、红花、茜草、土元等专治肝脾血脉瘀滞,软坚消痞之药,临床有阻止肝病进一步发展,起死回生之妙。
(一)、柴胡桂枝汤:(146)
7、治疗四肢疾病
四肢疾病,是指四肢麻木、疼痛的症状而言。
临床可见于西医学的风湿、类风湿引起的肢体关节疼痛和末梢神经炎、中风后遗症等病引起的手足麻木。
这些症状临床治疗时都是非常棘手的,尤其是类风湿引起的手足小关节的疼痛。
根据《伤寒论》原文柴胡桂枝汤主治症状有“支节烦疼”的论述,试用本方取得了一定疗效。
临床应用时,当加入藤类活血通络之品如鸡血藤、络石藤则效果更好。
(一)、柴胡桂枝汤:(146)
8、治疗脾胃疾病
目前,用柴胡桂枝汤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疼痛临床报道较多,但对其机理阐述较少。
柴胡桂枝汤由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合方而成,小柴胡汤在《伤寒论》中是治疗少阳病的主方,而少阳多郁,郁则气机升降出入受阻,必将影响脾胃的升降功能而导致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状。
所以,张仲景在小柴胡汤的主治证中,较多的叙述了脾胃症状,如“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在其或然证中也提到了“或腹中痛”。
关于小柴胡汤治疗脾胃病的机理,《伤寒论》第230条有明确的论述,即“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
(一)、柴胡桂枝汤:(146)
8、治疗脾胃疾病
桂枝汤在《伤寒论》中虽然是治疗太阳中风证的方剂,但由于其具有调和营卫,调和阴阳,调和脾胃的作用,因此,本方也借用于太阴病的治疗。
治疗太阴腹满时痛的桂枝加芍药汤就是由本方倍芍药而成。
在柴胡桂枝汤的主治证中也有“微呕、心下支结”的描述。
所以,本方也是一首很好的治疗脾胃疾病的方剂。临证之时,需加入白芨、三七等活血止疼药物。
(一)、柴胡桂枝汤:(146)
9、治疗体虚感冒(北方多,冬春天)
体虚感冒,《中医内科学》中有阴虚、气虚、血虚、阳虚之分。
证之临床,多数体虚感冒的病人临床表现不太明显,仅仅是常觉体倦困乏,少受风寒,就会出现感冒症状,但多数病人只是打喷嚏、流鼻涕,少觉恶寒,少见发热症状。
往往是一次感冒未愈,下一次感冒又起,长年累月,反复发作。
对于这种感冒,单纯发汗,则正气愈伤,病必不愈。根据伤寒六经辨证理论,认为体虚感冒为营卫不和,卫外功能失健,而且病邪涉及少阳半表半里,正气已现不足,为太阳与少阳两经之病,治疗当两经兼顾,方能取得良好效果,柴胡桂枝汤为正治之方。
柴胡,甘草,生晒参,黄芩,炒白芍,桂枝等
(二)、柴胡加芒硝汤(104)和大柴胡汤(103,136,165)
1)柴胡加芒硝汤
“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以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104)
本方当是治疗少阳兼阳明腑实证的治疗方剂。已经服用小柴胡汤,少阳之邪基本缓解,所以减轻小柴胡汤用量,因为有实邪,所以加芒硝软坚通便。
方书多把本方与大柴胡汤并提而作为误下正伤,实则不然。大柴胡汤并没有举出腑实症状,而本方则明确提出“潮热者,实也”。
2)大柴胡汤(103,136,165)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103)
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136)
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165)
?关于大黄
观点一:无大黄:
大柴胡汤在《伤寒论》中凡三见,即第103条、136条和165条。
一般认为,大柴胡汤是治疗少阳兼阳明腑实的方剂,具有和解少阳,通下里实的功能。
然通观仲景原文及药物组成,大柴胡汤当是治疗少阳重证的方剂,与小柴胡汤均为治疗少阳本证而设,是治疗少阳证进一步深入,影响气血的方剂,其邪气重于小柴胡汤,试析如下:
观点一:无大黄
《伤寒论》中之大柴胡汤,方中有无大黄,历来都是一个争论的要点,也是确定本方证治的要点。
目前多数人认为当有大黄,就连王叔和也在方后注曰:“若不用大黄,恐不名大柴胡汤。”《玉函经》方中原有大黄二两,煮服法末也有“一方无大黄,然不加不得名大柴胡汤也”十六字。
其后,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以及葛洪的《肘后备急方》、王涛的《外台秘要》等书均有此文。
宋·林亿等人在校订《伤寒论》时,也在方后注曰:“一方,加大黄二量,若不加,恐不为大柴胡汤。”
许叔微则说:“大柴胡汤一方无大黄,一方有大黄。”
观点一:无大黄
由此推测,大柴胡汤古代就有两种组方。张仲景在著《伤寒杂病论》时,可能两种组方的大柴胡汤就都存在了,所以张仲景在治疗不同疾病时就用了不同组方。
治疗杂病时,由于其明确指出了“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所以就用了含有大黄的大柴胡汤。
而在治疗伤寒病时,由于没有阳明腑实,就用了不含大黄的大柴胡汤,这也是仲景临证变通的又一例证。
那么,《伤寒论》中的大柴胡汤到底有无大黄?从以上历代医家方后注中可以推知,多数版本是没有大黄的,如果有大黄,王叔和等人也不会有此方后注。
观点一:无大黄
大柴胡汤有无大黄,虽然是确定其证治的关键,但是,仲景是以证统法,以法统方,以方统药。既然讨论大柴胡汤的证治,就必须首先熟悉《伤寒论》三条原文,从中找出仲景所述之临床症状,由此确定其理法方药,才能正确解释方义。?
观点一:无大黄
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本条是太阳病已经离开本经十多天 ,仲景虽未说明传入何经,但从下文“柴胡证仍在者”分析,应当是传入少阳经。所以,虽经反复误治,仲景仍然“先与小柴胡汤”以解少阳之邪。
服用小柴胡汤后,若能“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愈”,则不必再图他法治之。?
观点一:无大黄
若“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则病情没有全解,不解之原因,是邪重药轻,此时再与小柴胡汤治疗,则药不胜病,所以仲景就用了祛邪力量更大的大柴胡汤治疗,以达邪去病愈之功。
此条由于病邪离经10余日不传,说明正气不虚,用小柴胡汤后,表现的突出症状是“呕不止,心下急”,呕不止比小柴胡汤的喜呕要重,其机理当为邪郁胆腑,影响胃气和降所致,心下急是指胃脘部位有拘急不舒的感觉,机理也是邪郁胆腑,影响胃气和降,气血不和,血脉痹阻所致。与小柴胡汤兼证中的腹痛以及桂枝加芍药汤的腹痛机理相似。
所以仲景于小柴胡汤中去掉人参、炙甘草之补以防碍邪,加入枳实芍药散调理气血,以缓解心下之拘急;加重生姜用量,配半夏以治疗“呕不止”之证,又寓有小半夏汤止呕之意义。?
观点一:无大黄
第136条原文是:“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该条是为大柴胡汤证与大陷胸汤证比较而设。
在这一条中,仲景明确提出的有两点,一是往来寒热的症状,二是热结在里的病机。?
观点一:无大黄
从往来寒热可以判断虽然患伤寒病已经十多天,病情仍然未离少阳。
热结在里,也是多数注者以为兼有阳明腑实的重要证据之一。
但是,热结在里不是阳明腑实的代名词,第168条也有“热结在里”,并且“表里俱热”,而张仲景仍然用的是白虎加人参汤,并没有用治疗阳明腑实的三承气汤。?
观点一:无大黄
即使兼有阳明腑实,也不能证明大柴胡汤是治疗少阳兼有阳明腑实的方剂。
229条和230条均是以阳明病为主的条文,张仲景根据“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原则,仍然用了小柴胡汤进行治疗,我们能据此说小柴胡汤是治疗阳明腑实证的方剂吗??
观点一:无大黄
第165条原文为:“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这一条认为是典型的原发的大柴胡汤证。
本条首先提出了呕吐发热的症状,这是少阳病的特点,正如379条所述“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该证是否兼有阳明腑实,关键在于“心下痞硬”与“下利”两证,后世医家多根据成无己“呕吐而下利,心下痞硬者,是里实也”的注释,断定本条兼有阳明腑实,若如此,157条的生姜泻心汤、159条的泻心汤、161条的旋复代赭汤163条的桂枝人参汤之“心下痞硬”和甘草泻心汤的“心下痞硬而满”是否也是里实呢?恐怕无人持这种观点。
观点一:无大黄
“下利”一证,现在多数人都认为是热结旁流之类,但有什么理由可以证明属于热结旁流呢。热结旁流,源于少阴三急下的第321条之“自利清水,色纯清”,而本条只言下利,怎么就能贸然断为热结旁流呢?细推本条症状,为下法禁例者有之。第204条曰:“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不可攻之。”本条呕不止,鄢可攻之??
观点一:无大黄
205条曰:“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攻之,利遂不止者死,利止者愈。”本条心下痞硬,岂能再攻!可见本条既无阳明腑实之证,又为下法禁例,将其解释为少阳兼阳明腑实确属牵强。那么,本条病机究竟为何?
伤寒发热而不恶寒,知其已经不在太阳之表,虽然未明言热型,但非阳明壮热大汗渴饮,则非阳明热证可知。三阴发热,极为少见,依本条发热伴有呕吐,自当属少阳无疑。然少阳病,仲景为何不用小柴胡汤治疗,因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是胆腑郁热较甚,影响中焦气机升降,痞结中焦,清气不能上升则为下利,浊气不能下降则为呕吐,气机雍滞中焦,则见心下痞硬。?
观点一:无大黄
此证邪气较重,正气不虚,故于小柴胡汤中去参、草之补,以防碍邪,加入枳实,芍药以调理气机,疏通血痹,则诸证自解。?
观点一:无大黄
从以上三条原文中,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大柴胡汤是为少阳兼阳明腑实而设。若兼有阳明腑实,则必有阳明腑实的症状。根据《伤寒论》伤寒转属阳明的条文来看,阳明腑实的主要症状有大便难(181条);濈然汗出(185、188条);热型为潮热(208、209、214、215、220等条)。而以上三条原文,均无此阳明腑实的症状,何以言大柴胡汤证是少阳兼有阳明腑实之证??
观点一:无大黄
清·罗美在其《古今名医方论》大柴胡汤条后独引柯韵伯之注 :
“此热结在气分,不属有形,故十余日复能往来寒热也。若热结在胃,则蒸蒸发热,不复知有寒矣。热结在里,故去参、甘之温补,加枳、芍以破结。按大柴胡汤是治疗半表半里气分之下药,并不言及大便硬与不大便;……且下利则地道已通,仲景不用大黄之意晓然。若以下之二字,妄加大黄,不亦谬乎?大、小柴胡,俱是两结表里之剂,大柴胡主下,小柴胡主和。和无定体,故小柴胡除柴胡、甘草外,皆可进退;下有定局,故大柴胡无加减法也。”
观点一:无大黄
少阳禁下,所以张仲景在104条柴胡加芒硝汤“日晡所发潮热”确有阳明腑实之证时仍未轻用大黄,可见大柴胡汤方中无大黄,证中无腑实。
由以上分析可知,大柴胡汤在《伤寒论》中并不是治疗少阳兼阳明腑实的方剂,而是治疗少阳本证重证的方剂。然少阳本证主方仍为小柴胡汤,大柴胡汤是对小柴胡汤治疗不足的一个补充,即邪重而正气不甚虚弱之时,当用大柴胡汤治疗。?
观点一:无大黄
因此,《伤寒论》中大柴胡汤的病机是邪传少阳,邪实而正不甚虚,与小柴胡汤同为治疗少阳本证而设,但小柴胡汤祛邪兼以扶正,治疗范围较广,不管病在何经,只要见到少阳一证,即可用之;而大柴胡汤专为祛邪而设,治疗范围固定。?
观点二:有大黄
陈亦人教授认为大柴胡汤和柴胡加芒硝汤均有和解兼下的作用,都用于少阳兼里实证。103条、104条和165条在症状上,除了日晡所发潮热,发热汗出不解,属阳明里实证以外,三条均有呕,这是胆热犯胃,胆胃气逆;其次是心下急,心中痞硬,虽然与胸胁苦满不同,实际也是胆胃气滞所致。?
观点二:有大黄
两处都提到下利,104条是因丸剂误下,正气已伤,故仍用小柴胡汤,仅加一味芒硝以通里实;后者是里气壅滞,升降失常,正气不虚,故宜用大柴胡汤。要点就是以少阳气机壅滞为主,与单纯的阳明里实证不同,所以治疗必须和解兼下。在这里三承气汤不能胜任。这也正是柴胡加芒硝汤与大柴胡汤与三承气汤的区别所在。?
观点二:有大黄
有人也把大柴胡汤证认为是少阳腑证,也就是胆腑热实证。阳明病篇有“伤寒呕多,虽有阳明病,不可攻下”(204条),与“阳明病,心下硬满者,不可攻之”(205条)的禁例。这是禁用什么?是三承气汤。
我们要问,不用承气汤,那宜应该用什么方?对这一问题《伤寒论》中没有交待。参照少阳兼里实的特点,柴胡加芒硝汤与大柴胡汤应当是首选方剂。?
观点二:有大黄
基于柴胡加芒硝汤方中人参芒硝同用,凡属正气虚而邪未去的证候,临床上均可师其配伍原则,实开后世益气攻下法的先河(新加黄龙汤)。大柴胡汤主要用于胆胃气机壅滞的热实证,临床上不论急性胆囊炎或慢性胆囊炎,还是急性胃肠炎,只要符合本病机,使用本方都有一定效果。
(三)、柴胡桂枝干姜汤(147条)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147)?
该方历代均被认为是治疗少阳兼水饮的方剂,陈亦人教授认为,本方具有和解枢机,温化停饮,透达郁阳的作用,适用于邪留少阳,水结火郁证。?
(三)、柴胡桂枝干姜汤(147条)
本条证情复杂,所以方中用药也较杂,但杂而不乱,加减都有法度。?
(三)、柴胡桂枝干姜汤(147条)
《医宗金鉴》认为“即小柴胡汤之变法也。
去人参者,因其正气不虚,减半夏者,以其不呕,恐助其燥也;加栝蒌根,以其止渴兼生津;倍柴胡加桂枝,以主少阳之表;加牡蛎以软少阳之结;干姜佐桂枝,以散往来之寒,黄芩佐柴胡,以除往来之热,且可制干姜不益心烦也,诸药寒温不一,必需甘草以和之。初服微烦,药力未及,复服汗出即愈者,可知此证非汗出不解也”。
1、论病机——主张胆热脾寒
《伤寒论》中少阳为半表半里,是表里传变的枢机,少阳为枢,不仅是表证传里的枢机,也是三阳病传入三阴的枢机。
所以少阳病多有兼见证,如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证,少阳兼里实的大柴胡汤、柴胡加芒硝汤证。
而柴胡桂枝干姜汤正是与大柴胡汤证相对的方剂,是少阳兼里虚寒之证。如此,则兼表兼里,里实里虚具备,少阳为枢之意义才完美。
1、论病机——主张胆热脾寒
仲景于146条论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紧接着在147条论少阳传入太阴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有其深义。
即《伤寒论十四讲》中所说:“用本方和解少阳兼治脾寒,与大柴胡汤和解少阳兼治胃实相互发明,可见少阳为病影响脾胃时,需分寒热虚实不同而治之。”
1、论病机——主张胆热脾寒
关于“胆热脾寒”的提出,刘渡舟是从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第一任老主任陈慎吾先生“少阳病有阴证机转”悟而得之。
陈老言柴胡桂枝干姜汤“有阴证机转”,刘老问何谓“阴证机转”,陈老左顾而言他,不予明言。刘老牢记此言,苦思多年,结合临床,方悟得其理。从此施治于临床,屡获奇效,可见刘老对中医之执着,也反映了刘老悟性极高,不愧为中医之大家。 ?
1、论病机——主张胆热脾寒
按胆热脾寒对本方主证进行解释,则顺理成章。
胸胁满微结,但头汗出,口渴,往来寒热,心烦诸证,均为病在少阳,少阳枢机不利,胆热郁于上所致;小便不利之因,一则少阳枢机不利,影响气化,二则是脾阳不足,津液转输不及所致;而不呕则是少阳之邪转入太阴,未影响胃腑之故。仲景虽然未明言大便情况,便溏之证在所难免,不言者,病变初涉太阴,未必影响大便,故曰有“阴证机转”也。此与太阳病提纲证未言“发热”意义相同。?
2、抓主证——重视口苦便溏 ?
对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应用,刘老在其《伤寒论十四讲》中指出,本方“治胆热脾寒,气化不利,津液不滋所致腹胀、大便溏泻、小便不利、口渴心烦、或胁痛控背、手指发麻、脉弦而缓、舌淡苔白等证。”
然就临证所见,刘老应用本方,则以口苦便溏为主证。既然是少阳兼太阴之证,当然应该有一个少阳主证,作为病在少阳的证据,又有一个太阴主证,作为病在太阴的证据,方能够放胆使用本方。?
2、抓主证——重视口苦便溏 ?
判断病在少阳,以口苦为准。这也是临床应用柴胡类方的主要依据。因火之味苦,然他经之火甚少口苦,惟肝胆之火,则多见口苦,故口苦反映少阳的邪热有现实意义。所以张仲景把口苦作为《伤寒论》少阳病提纲证的第一证。
2、抓主证——重视口苦便溏 ?
便溏,是判断太阴病的主要依据。
《伤寒论》太阴病提纲为“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突出了下利为重。
所以认为,阳明主阖,其大便秘结为实证,太阴主开,其大便作泻而为虚证。在临床上,不论什么病,及其时间多久,凡见到腹胀满而又下利益甚的,应先考虑太阴虚寒为病。
临证对于便溏,理解地极其灵活,或为腹泻如水、或为溏泻,甚至大便不成形者,也作便溏而使用本方。学者当以病机为准,灵活掌握。
3、谈应用——注重药量调整
《伤寒论十四讲》中写道:“余在临床上用本方治疗慢性肝炎,证见胁痛、腹胀、便溏、泄泻、口干者,往往有效。若糖尿病见有少阳病证者,本方也极合拍。”?
请参阅
(四)、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07条)
“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107)
本方即小柴胡汤去甘草,加龙骨、牡蛎、茯苓、桂枝、大黄、铅丹。
是治疗少阳病变证的方剂,适用于正虚邪陷、三体焦壅滞证。
加减:肝火亢者,加夏枯草、龙胆草。挟瘀血者,加桃仁、五灵脂。铅丹有毒,可用生铁落、白金丸、白介子等代之。
小结
?综合以上六方,可以把少阳病归纳如下:
少阳本证:正治之方—小柴胡汤;
? ? ? ? ? ? ? ?补充方剂—大柴胡汤。
少阳兼证:兼表证—柴胡桂枝汤。
? ? ? ? ? 兼里证:阳明腑实—柴胡加芒硝汤;兼里寒—柴胡桂枝干姜汤。
少阳变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四、小柴胡汤与其它方剂的结合应用
新创方剂:
1. 柴胡石膏汤(柴胡、黄芩、半夏、党参、炙甘草、生石膏、连翘、枳壳、桔梗、生姜、大枣):是已故的刘渡舟教授常用方,主要治疗外感发热病,本方退热其效如神,三剂之内多能热退病愈,刘渡舟称之为中药的“阿司匹林”。
2. 柴胡解毒汤(柴胡、黄芩、土茯苓、风尾草、草河车、半夏、土元、茜草、苍术、海螵蛸、叶下珠):应用于内伤杂病之肝病,主要治疗肝病气分湿热毒邪。
3.柴胡活络汤(柴胡、黄芩、土元、茜草、红花、泽兰、当归、白芍、草河车、茵陈、风尾草、白术、海螵蛸),主要治疗肝病病入血分。
4.柴胡鳖甲汤(柴胡、黄芩、党参、甘草、半夏、生姜、红花、茜草、鳖甲、牡蛎、干姜、土元):主要治疗肝脾肿大,经临床验证疗效颇佳,体现了刘渡舟教授重视气机升降出入的学术思想。
小柴胡汤和其它方剂的结合应用
1.小柴胡汤合越鞠丸
2.小柴胡汤合平胃散
3.小柴胡汤合藿香正气散?
4.小柴胡汤合温胆汤
5.小柴胡汤合黛蛤散
6.小柴胡汤合三甲散
7.小柴胡汤合四磨饮子
8.小柴胡汤合四物汤?
1.小柴胡汤合越鞠丸
?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苍术、香附、川芎、神曲、炒栀子。
能治疗气、血、痰、火、食所致之郁结,消化不良,胸脘痛闷等证。
小柴胡汤善治两胁苦满,能疏理肝胆之郁,而侧重于“横”。
越鞠丸畅气舒胃,善治胸脘痛闷,而侧重于“纵”。
两方合用,则互相为援,而有纵横捭开,疏肝和胃,解郁开结,畅行三焦滞结,无往而不利。临床用于治疗郁证、胃病。?
2.小柴胡汤合平胃散
平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
此方功能燥湿运脾,行气导滞,平胃中之腐,消脘腹之胀满,对嘈杂反酸,恶心呕吐,心下痞满,凡舌苔白厚腻者,其疗效如神。
小柴胡汤与平胃散组合,古人叫做“柴平煎”。
小柴胡汤善治肝胆气火之郁,平胃散以利气消满、苦温燥湿为长,两方结合,则疏肝和胃而使肝胃两顾,临床治疗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属于肝胃不和型者。?
3.小柴胡汤合藿香正气散
?藿香正气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藿香、大腹皮、白芷、茯苓、紫苏、陈皮、苍术、白术、厚朴、桔梗、半夏、生姜、大枣。
本方治疗风寒暑湿杂邪,山岚瘴气,内伤饮食,憎寒壮热,头痛呕逆,胸满腹胀,痰嗽气喘,霍乱吐泻,疟痢,不服水土等证。
两方合用,对于肝胆气郁而见舌苔异常厚腻,湿浊胶着者,有立竿见影之效。临床治疗肝炎、胃炎符合上述病机者。
4.小柴胡汤合温胆汤
温胆汤,出自《千金要方》,由半夏、竹茹、枳实、橘皮、生姜、炙甘草、茯苓组成。
本方清胆和胃,除痰止呕,治痰热扰动之心烦不寐、胸满、口苦、惊悸等证。
两方结合,既能疏解气郁,又能清热化痰,对于气郁痰火所致的失眠、精神病等均有较好疗效。
5.小柴胡汤合黛蛤散
黛蛤散,出自宋代民间验方:煅壳蛤、青黛研成细末,每服9~15克,布包,水煎服。
此方治疗木火刑金,咳痰带血,咽喉不利,头晕耳鸣,胸胁作痛,每见于妇女,服之多效。木火者,肝胆之郁火也,小柴胡汤疏肝利胆,肝胆舒畅则郁火不生,乃治本之法也;黛蛤散清泄肝肺二经之火,为治标之法也。
两方结合,则标本兼顾。?
6.小柴胡汤合三甲散
三甲散,出自《瘟疫论》方:鳖甲、龟甲、穿山甲、蝉蜕、牡蛎、当归、白芍、甘草、土鳖虫。此方脱胎于《金匮》之鳖甲煎丸,具有软坚消癥 ,治疗肝脾肿大,两胁痞坚,络脉瘀阻,气血瘀滞等证,须久服而方有效。两方结合,一者理气郁而畅肝气,一者行血瘀而消癥瘕,合用则对肝病由气及血,肝脾肿大有明显疗效。?
7.小柴胡汤合四磨饮子
四磨饮子,出自《济生方》:人参、槟榔、沉香、乌药。此方功能下降逆气,顺气扶正,治疗正气素虚,而又肝气横逆,上犯肺胃而见气逆喘息,胸膈不舒,烦闷不食等证。
治疗肝胆气郁疾患,又见气之上逆甚为猛烈,或呃、或喘、或呕、或胸满不食等证,乃用“柴磨结合”之法,用之多效。
8.小柴胡汤合四物汤
四物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当归、川芎、白芍、熟地。
此方有补血养肝作用,治疗妇女血虚造成的月经不调,头目眩晕,偏头作痛,脐腹疼痛,崩中漏下。肝藏血,以血为体,以气为用。
如果属于肝胆气郁,气郁火生的口苦胸满则用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治在气分而不涉及血分。
如果肝病由气及血,而出现阴血不足的手麻头晕,腰腿酸软,心烦少寐,下午低烧,脉来弦细等证。用小柴胡汤与四物汤结合,疏肝解郁,以顺其阳用,补血揉肝以滋其体阴,用之则每获良效。
临床用于治疗经期感冒、月经不调属于肝郁血虚者效佳。
其它
如小柴胡汤合启膈散治疗肝胆气郁,胸胁苦满,而又饮食堵塞,噎嗝难下,如梗如阻,憋闷难堪。
合颠倒木金散治疗气病及血胸痛连胁之病
合三仁汤治疗少阳合并湿邪之发热,也有立杆见影之效。
本方与经方合用者,如治疗肝胆气机不利,痰气交郁于上中二焦的柴陷合方,治疗湿热蕴郁肝胆所致黄疸的柴胡茵陈蒿汤等。
五、柴胡类合方应用现状?
(一)、柴胡类古古结合方
(二)、柴胡类古今结合方?
1.柴胡类古古结合方
小柴胡类古古结合方是指小柴胡汤与《伤寒论》、《金匮要略》所载方剂合用之方。仲景原著中有柴胡桂枝汤,后人合用者有柴陷合方、柴苓汤等。?
1.1柴胡桂枝汤 (略)
1.2柴苓汤 柴苓汤是小柴胡汤与五苓散合方而成,用五苓散化气利水,小柴胡汤条畅气机,疏通三焦,二方相合,多用于肾病的治疗。如激素依赖型肾病综合征。肾病综合征多属命门火衰,水湿泛滥,而温补命火是第一要法。当温补不应时,选用小柴胡汤类升发少阳之气,少阳经气调和,气机得以枢转,有助命门之火的发越。所以升发少阳也是治疗肾病综合征的另一蹊径。认为肾病综合征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同时湿热贯穿病程始终,日久则络脉瘀滞病变迁延不愈。本病正虚邪实并存,故用柴苓汤渗湿清热,疏肝解郁,调和脾胃以达扶正祛邪之目的。
1.2柴苓汤
日本对本方的研究与应用较多,有人总结,其临床可用于IgA肾病、顺氯氨铂所致肾损伤、自身免疫性水疱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血小板减少症、溃疡性结肠炎、腹泻、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性肾炎、小儿肾病综合征、慢性肝炎、渗出性中耳炎、酒精性肝损伤、狼疮性肾炎、四肢慢性淋巴水肿带状疱疹等疾病的治疗。
并对其药理有较深入的研究,认为本方可增强类固醇的作用、抑制补体活性、诱导干扰素等抗炎、抗变态反应、可改善微循环、脂质代谢、抑制血小板凝集、促进蛋白质合成、也有显著消肿作用。
1.2柴苓汤
近年来,日本对本方的临床应用范围又有扩大,如荻野仁等用柴苓汤治疗美尼尔氏综合征。本方古书中也有记载,《世医得效方》用之治疗伤风伤暑疟;《丹溪心法附余》用于治疗温热病发热,泄泻里虚者,及邪传半表半里,内伤发热,杂病发热。
关于本方的功用,《古今医鉴》谓:分利阴阳,和解表里。
1.3柴胡陷胸汤
柴胡陷胸汤为《通俗伤寒论》方,由《伤寒论》小柴胡汤与小陷胸汤二方加减而成,功能清热化痰,宽胸开膈,和解少阳。
主治少阳证具,胸膈痞满,按之疼痛,口苦苔黄,脉弦而数。
程国彭《医学心悟》用小柴胡汤合小陷胸汤治疗胸痛,谓之“一服其效如神”。
刘渡舟教授常用本方治疗少阳不和兼见胸热心烦,大便不畅,脉数而滑。以及痰气火热交郁的胸痛、心下痛等证。
现代文献报道也多限于胸胃两处的疾病。如用本方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悬饮(渗出性胸膜炎)均获佳效。
1.4小柴胡汤合小建中汤?
二方合用治疗小儿疾病。
如张子萍[67]用二方合用治疗小儿再发性呕吐12例,经过3~6天的治疗,治愈率达100%。
认为再发性呕吐是一种顽固性证候,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故选二方合用,以小建中汤温化中焦之寒,补益脾胃之虚,培土抑木治其本;以小柴胡汤解肝胆之郁,和降胃气而止呕吐以治其标,二方合用相得益彰。?
1.5小柴胡汤合茵陈蒿汤?
对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证见一身面目悉黄,色亮有光,身热心烦,口苦欲呕,恶闻荤腥,体疲不支,胁痛胸满,不进饮食,小便黄涩,大便秘结,口渴腹胀,舌苔黄腻,脉来弦滑等。
中医辨证为湿热之邪蕴郁肝胆,胆汁疏泄失常者,常用小柴胡汤与茵陈蒿汤合方治之。?
1.6小柴胡汤合甘麦大枣汤
甘麦大枣汤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治疗“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本方现代多用于治疗西医学的神经官能症之类的疾病,全方具有补益心脾,安神宁心的作用,若合用小柴胡汤疏理气机,则效果优佳。
如曹静安[70]用小柴胡汤合甘麦大枣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21例,其主症时有烘热、面部潮红汗出、心烦易怒、失眠、心悸、哭泣改善率均为100%。?
1.7小柴胡汤合千金苇茎汤
千金苇茎汤见于《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第七》,“治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本方具有清肺化痰,活血排脓的作用。因为《伤寒论》小柴胡汤条下原有治疗咳嗽之论,因此,黄长林等[71]就用此两方合用治疗咳嗽70例
作者认为,用小柴胡汤意在外透内清,调畅气津,助正祛邪。两方相合,清里达表,枢机畅利,痰去瘀除,肺之升清肃降功能恢复,则咳嗽咯痰,恶寒流涕,口苦等证自止。?
1.8小柴胡汤合苓桂术甘汤
苓桂术甘汤在《金匮要略》中是治疗痰饮的方剂,是温药和之的代表方,在《伤寒论》中则是治疗水气上冲病的,本方具有温阳降冲,化饮利水的作用。
刘渡舟教授临床上常用以本方为首的苓桂剂治疗“水心病”,疗效甚佳。
本方与小柴胡汤合用,文献也有报道,如高维军合用两方治疗眩晕,认为湿热壅阻少阳,蒙蔽清窍,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则见头晕沉闷,用小柴胡汤以清少阳之热,苓桂术甘汤利湿化浊 。?
1.9小柴胡汤合麻杏石甘汤?
文献中用本方与小柴胡汤合用者见于日本人森由雄,他用两方相合服用4个半月治愈了一例喉炎患者。该患者被辨证为邪热在肺,并且有半表半里的症状,故将两方合二为一,用小柴胡汤以和解的方法驱除位于半表半里的邪气,用麻杏石甘汤清宣肺部郁热,邪解则病愈。?
1.10小柴胡汤合旋复代赭汤?
旋复代赭汤见于《伤寒论》第161条,治疗“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本方是治疗痰气痞的方剂,具有和胃降逆,化痰下气的作用。
临床多用于胃部疾病的治疗,而小柴胡汤也是治疗胃部疾病的常用方剂,所以临床上也就有人不自觉的合用了两方。如用两方相合治疗胆汁返流性胃炎,胆—心综合征 等。
?此外,国外还有小柴胡汤与半夏厚朴汤合用者(即柴朴汤),如日本人山际干和[76]用柴朴汤治疗伴有精神症状的咽异感患者,并与西药及单纯说服开导相对照。
结果发现,柴朴汤对有抑郁倾向的咽异感证的疗效可与具有抗抑郁作用的西药相当,其疗效特点为见效较慢,疗效持续。柴朴汤也用于咳嗽、支气管哮喘等病的治疗。
还有小柴胡汤与桂枝加芍药汤并用者。
国内也有用小柴胡汤与八味丸合用治疗糖尿病者。?
总之,经方与经方合用的例子还有,尤其是日本研究较多,原因是日本只用仲景方,为了适应现代的疾病谱,就采用了合方的办法。但日本现在对中药与方剂的研究大多完全脱离了中医理论,他们多采用“方病相对”的研究方法,一个方剂就治疗某个西医的疾病,比如说小柴胡汤在日本就基本上成了治疗肝脏疾病的专药。?
2.柴胡类古今结合方
柴胡类古今结合方是指以柴胡类方剂为基础,而与后世方合用的一类方剂。
2.1柴平汤
柴平汤又叫柴平煎,首见于《内经拾遗方论》,由《伤寒论》小柴胡汤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平胃散合方而成。
用于治疗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中医辨证分为肝胃阴虚型(包括气阴两虚)、肝胃不和、脾虚气滞(包括虚寒)、肝胃湿热四型,有效。
2.2小柴胡汤合达原饮
达原饮首见于明·吴又可《温疫论》,由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组成。功能开达膜原,辟秽化浊。
主治温疫或疟疾,邪伏膜原。证见憎寒壮热,或一日三次,或一日一次,发无定时,胸闷呕恶,头痛烦躁,脉弦数,舌苔垢腻。
临床用于湿热秽烛之邪阻于膜原,寒热往来之证其效颇佳。与小柴胡汤合用则疗效尤佳。如尚振铎治疗一例低热10年的患者,经多种中西药物治疗无效,用小柴胡汤合达原饮加减治愈。认为二方合用,能和解少阳之枢,开达膜原之邪。
2.3柴胡四物汤
柴胡四物汤首见于《保命集》,由小柴胡汤去生姜、大枣合四物汤而成。
主治日久劳虚,微有寒热,脉沉而弦。《便览》用之治疗血虚阴虚,午后或夜分发热。《张氏医通》用之治疗妇人经行感冒,热入血室。《医略六书》治疗经枯发热。《叶氏女科》用治妊娠吐衄。
关于方义,《医略六书》认为:“以四物汤滋荣血室,柴胡汤疏热扶元,二方合剂,异路同归,水煎温服,务使正气内充而邪热外却,何患发热不止,天癸不来乎?”可见本方多用于妇人血虚感邪。今人也有用本方治疗产后发热者,如曾文长用小柴胡汤合四物汤治疗产后发热153例,总有效率达96.73%。?
2.4小柴胡汤合三仁汤
三仁汤见于《温病条辨》,由杏仁、飞滑石、白通草、竹叶、厚朴、生薏苡仁、半夏组成。
具有宣畅气机,清利湿热的作用。
主治湿温初起及暑温夹湿,邪在气分。临床用于湿温发热,疗效肯定。
合用小柴胡汤和利枢机,宣畅气机,兼扶正气,则湿热之邪能够速解,而正气不伤。如吕朝重用柴胡三仁汤治疗剖腹产术后高热23例,全部治愈。?
2.5小柴胡汤合碧玉散
碧玉散见于《伤寒直格》,由滑石、甘草、青黛三药组成,具有祛暑清热之功,主治暑湿证兼有肝胆郁热者。
本方与小柴胡汤相合,则在清利肝胆郁热的同时,又有祛湿之功。何建平等用碧玉柴胡汤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取得了较好疗效。
认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虚、瘀、毒,与外邪侵袭,过度劳累,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有关。
以二方合用加味以清热解毒,疏肝理气,扶正补虚,化瘀散积。
用之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7例,近期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14例,无效2例,有效率94%。
远期疗效:已经死亡的18人平均生存期4.8年,尚在治疗的19人中,已生存7年以上者6人,10年以上者1人。
2.6柴陈汤
本方见于《医学入门》,由《伤寒论》小柴胡汤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二陈汤合方而成,主治痰气胸胁不利及痰疟。《济阴纲目》有同名方,由小柴胡汤去大枣加草果与二陈汤合方而成,主治疟疾,外感内伤,郁积成痰,热多,头痛肉跳,吐食呕沫,甚则昏迷卒倒。二陈汤是治疗湿痰的代表方,功能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治湿痰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
其派生方有《妇人良方》导痰汤,即本方加枳实、南星;《济生方》的涤痰汤,即本方加枳实、南星、人参、菖蒲、竹茹。导痰汤燥湿化痰之力大于二陈汤,长于祛痰行气,主要用于痰涎壅盛,胸膈痞塞,以及肝风挟痰,眩晕痰厥等;涤痰汤善于涤痰开窍,为中风痰迷,舌蹇语涩的常用方。柴陈汤现代文献尚未见报道,但有人用大柴胡汤与涤痰汤合用的报道,有异曲同工之妙。如用大柴胡汤合涤痰汤治疗美尼尔氏病,总有效率90%。认为两方合用对美尼尔氏病痰热内扰之证收效甚佳。?
此外,古人还有用柴胡剂与后世方合用之例,如《扶寿精方》柴胡六君子汤,即为六君子汤合小柴胡汤去大枣加枳壳而成,用于治疗伤寒热解平复后,或劳碌过食,复作大热。《医方简义》的柴胡生化汤,为《傅青主女科》生化汤加柴胡、黄芩、荆芥而成。治疗产后郁冒寒多,复汗,身热。《元戎》的柴胡六合汤与《医宗金鉴》的柴胡四物汤均为四物汤加柴胡、黄芩而成,也暗含小柴胡汤与四物汤结合之义,用其治疗妊娠伤寒,胸胁满痛,烦躁蓄血,呕血,妇人经行身热,及产妇头昏项强,脉弦或数。?
《观聚方要补》有柴胡天水散,其组成为柴胡、黄芩、人参、甘草、滑石、竹叶,治疗中暑,咳嗽寒热,盗汗不止,脉数,其方有小柴胡汤与天水散(即六一散,由滑石6份、甘草1份组成)结合之义。另外,现代文献中有用大柴胡汤与金铃子散合方者,如胡义保等用大柴胡汤合金铃子散驱除小儿胆道死蛔获得成功。认为二方并进,有疏肝利胆止痛,行气通腑泻热之功,故可驱除蛔虫尸骸。?
总之,合方的临床应用自古有之,其法始于张仲景,经过历代医家不断发挥,逐渐形成了中医制方的一种方法。
再 ? 见!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