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见不到对方内心会更加炙热焦躁?还是“眼不见心不烦”呢?是因为喜欢而吸引?还是因为吸引而喜欢?漂亮的外表重要吗?什么因素促进了人与他人的亲密关系?
心理学家先从有助于建立友谊的因素开始研究,再以此深入发掘了人如何维持和加深关系的四大因素——接近性&外表吸引力&相似性&关系回报。
一、接近性
两个人能够成为朋友,接近性是一个强有力的预测源。
这会粉碎无数少男少女“转角遇到爱”、“旅途遇到爱”的浪漫幻想,但我还是要说!
社会学家已经证实:大多数人的婚姻对象是那些和他们居住在相同的小区,或在同一个公司或单位工作,或曾在同一个班里上过课的人。
所以读者不妨环顾四周琢磨一下,如果你要结婚的话,他或她也很可能是居住、工作或学习在你步行可及范围之内的人。
事实上,地理距离并不是关键,关键的是功能性距离——人们的生活轨迹相交的地方。我们常常与那些和我们共享同一社会资源(如同小区的花园、活动范围内的餐馆&咖啡厅等)的人成为朋友。
接近性有利于双方不断表漏自己,从而进行交往,这也促使双方去发掘两人的相似之处,感受彼此的喜好。对相互交往的期待就可以引发喜欢。
心理学家达利和伯奇德发现:预期的喜欢——期待某人是令人喜爱的和容易相处的——能增加与之建立互惠关系[课程(13)]的机会。
接近会诱发喜欢的其中一个原因便是易得性。因为我们很少有机会认识一个距离我们比较远的人。虽然网络让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方便,但网络社交的成功率并不高。
接近性引发的喜欢不仅是因为接近性能产生相互交往和预期的喜欢。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曝光效应:熟悉诱发了愉快的情感和喜欢。
曝光效应违背了我们通常对厌倦的预测——重复听到的音乐和反复吃的食物会引起厌倦——兴趣减低。除非这种重复是没玩没了的,否则通常它会使喜欢增加。
根据心理学家扎伊翁茨和他的同事的报告,甚至当人们未能意识到他们所接触者为何的时候,熟悉也能引起喜欢。事实上,当人们无意识地接受刺激时,曝光效应往往会更强烈。
广告的品牌效应也是的运用了曝光效应,如《课程(六)》中提到的,同一款阿司匹林我们会倾向于选择做过广告,常常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阿司匹林。
二、外表吸引力
“智慧的人们并不在意诸如美貌之类的外在特征”、“美丽扎根于内心深处”、“你不可以通过封面来判断一本书的好坏”…
可心理学家都清楚——外貌不重要,只不过是我们拒绝承认现实对我们的影响的有一个例证而已。
因为现在有许多研究都显示:外貌的确很重要。
外貌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了一致性和普遍性的特点,这的确令人感到不是很舒服。但我们都不得不承认,美貌的确是一种财富。
的确存在这样的一个事实,我们可以从一个年轻女士的外表中度预测她约会的次数。心理学家哈特菲尔德也通过实验得出——男性更在意异性的外表吸引力。也许正因为如此,女性才如此在乎自己的外表,进行外科整形的人当中90%是女性。当然,女性同样也会注意男性的外表。
接下来又要对少女们的浪漫幻想进行伤害了——灰姑娘的童话,笑笑就好别当真。
研究表明,人们一般与跟自己具有同等吸引力的人结成伴侣——匹配现象。
匹配现象:人们选择朋友,尤其在选择终身伴侣的时候,通常倾向于选择那些不仅在智力上,而且在外表吸引力方面都能与自己匹配的人。
在知道对方可以自由地同意或拒绝的情况下,选择与谁接近时,人们通常会接近那些吸引力方面与自己匹配(或者对方的吸引力高出自己不多)的人。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外表上的匹配将有利于良好关系的发展和维持。
也许你会反驳,有很多夫妻的吸引力并不匹配,但他们却很幸福。在这种情况下,吸引力较差的一方常常具有其他方面的品质,可以对自己的外表进行补偿。每一方都把自己的品质拿到社会市场中,对各自品质的价值进行了合理的匹配。用过去征婚广告中喜欢强调财富或地位的男性和强调年纪和美貌的女性,通常能得到更多的反馈。
我们说吸引力很重要,是在假设其他条件都一样的情况下来谈论的。并不是说任何时候外表的吸引力都比其他特质更重要。有的人也确实不是“外貌协会”。
而且,吸引力可能对第一印象的影响最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越来越短暂,第一印象就显得愈加重要了。虽然很多面试官可能会加以否认,但是,吸引力和外表的修饰的确影响着面试的第一印象。
研究表明,有吸引力的孩子和青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不那么拘谨、更加外向,而且社交技能更好。外表有吸引力的个体,也往往更受欢迎,更外向,更具有典型的性别特征(如果是男性,则更有传统的男人气概;如果是女性,则更有传统的女性气质)。
从进化的角度看,男性都认为那些腰部比臀部窄30%的女性最优吸引力——这时一种与最高的性生育力相关的体型特征。女性也偏向于上述的腰围比例,因为它暗示了健康和活力,而且在排卵期,女性也会更加喜欢那些具有高度男性化特征的男性。所有说:一个肌肉发达的人要比一个骨瘦如材的人更有可能获得食物,更有可能建造房子以及更有可能击退敌人。
三、相似性与互补性
心理学家发现现实生活中,朋友、订婚的情侣以及夫妻,会比那些随机配对的人更可能拥有相同的态度、信仰和价值观。此外,丈夫和妻子间的相似性越大,他们就越幸福而且越不容易离婚。
唐·伯恩便通过实验发现了当某人的态度与你的越相似时,你就会越喜欢他。相似性产生喜爱,这不仅对于大学生,而且对于儿童和老人,对于不同职业以及不同文化的人也都适用。对于那些对自己感到满意的人更是如此,如果你喜欢自己,就会有可能与一个同样喜欢你的人结尾伴侣。
人们不仅喜欢那些和他们想法一样的人,而且还喜欢那些和他们行为一致的人。微妙的模仿会产生喜爱之情。此外,那些最初就喜欢某人的人,更可能喜欢模仿对方。(曾经看过这样的鸡汤文“你离开以后,我发现我慢慢也变成了你”)
这种相似性产生了满足感。当你发现某个独特的人与你拥有相同的想法、价值观和愿望时,当你发现心心相印的伴侣与你喜欢一样的音乐、一样的活动甚至一样的食物时,你就会更确信这一点。
我们是不是有时也会被这样的人吸引——他们在某些方面与我们不同,但又与我们的某些人格特质互补?一个虐待狂和一个受虐狂在一起后是不是就能产生真爱呢?对不起,心理学家目前还没证实这个。某些方面的互补性的确各异促进关系的改进,然而人们似乎更倾向于喜欢并合那些在需求和人格方面相似的人结为夫妻。
四、关系回报
当问及为什么会跟某人交朋友,或为什么会被他们的伴侣吸引时,大多数人的答案都脱口而出——“我喜欢对方,因为他善良、聪明、开朗、真诚…”,这样的解释所忽略的——也是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最为重要的——就是我们自己。因此,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更为准确的答案应该是“我喜欢对方,是因为跟他在一起感觉如何如何。”我们是被那些令我们感到满意和开心的人所吸引。
在《课程(13)》中用社会交换理论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从长远看,付出和收益是平衡的。因而可以将这种观点回报观点总结为一个简单的吸引的回报理论。
吸引的回报理论:我们喜欢那些回报我们与我们得到的回报的人。
如果跟某人交往所得到的回报大于付出的成本,那么我们就喜欢并愿意继续维持这种关系。我们不仅乐于跟那些能带来报偿的人交往,而且我们还喜欢那些能让我们心情愉悦的人交往。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