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当骨密度值在-1~-2.5之间,被称为骨量减少。当小于-2.5时,就是骨质疏松症,中老年女性正上升为高发人群,绝经后进入骨质疏松症的“快车道”;不只是缺钙那么简单,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也已成为致病主要因素……这些有关骨质疏松症的“警报”,女性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年龄主要集中在50~69岁之间,中老年女性已成为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骨质疏松症是一种“静悄悄”的疾病,预防骨质疏松必须未雨绸缪,要从青少年抓起,以防患未然。
当骨量减少时,容易出现骨痛,甚至发展成骨质疏松症。
雌激素本身具有促进骨形成与抑制骨吸收的作用。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骨量会自然流失。50~60岁时,大多数女性会迎来绝经期。在此期间,女性的卵巢功能将明显减退,雌激素水平亦随之急剧下降。而骨骼失去了雌激素的保护,骨量流失就会加快,这也使得大部分妇女在进入绝经期后,容易遭受骨质疏松的威胁。女性通常没有男性爱运动,而缺乏运动会降低骨头的韧性和强度,加速骨质疏松。因此绝经后的女性应每周坚持适量的运动,来增加骨强度。
除了中老年女性应引起警觉,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开始“中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预测,到2050年,全球一半以上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病例将出现在亚洲。更让人担心的是,在中国,骨质疏松的患病人群已经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目前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人群里,30~50岁的中青年,越来越多了。
不论是哪个年龄层的人,如果其骨骼内钙质不足、骨量和骨密度偏低,都有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年轻人工作繁忙,压力山大,越来越习惯于“披星戴月”的学习、工作、生活方式,缺乏运动与阳光照射,不利于钙质的吸收与保留。不正确的姿势和长时间保持某种姿势(如跪坐),易使骨骼负重过大或者不支,对钙质的吸收自然会产生不良影响。
根据人体的生长规律,20~35岁的年龄段骨量应该是接近或达到骨峰的,似乎根本不必担忧骨质疏松问题的发生。然而一些错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比如经常喝浓茶、喝咖啡、大量饮用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长期少晒太阳而患紫外线过敏、过度节食减肥、担心得结石症而只吃低钙饮食;再加上家族遗传、绝经期、营养不良、体重偏瘦及过度吸烟饮酒等不良因素,都会干扰骨骼的新陈代谢,无形中把年轻群体过早地拖入了骨质疏松患者的行列。
这就提示,预防骨质疏松要从年轻时期开始。《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已有“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搞;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发鬓斑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的记载,古人也有“人过四十,肾气始衰”的认识,说明人过四十,骨骼失去肾精的滋养而逐渐退化和衰老。
补钙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根基,特别是老年人更要防范钙的流失。同时,科学而均衡的膳食可为骨骼“供养”。平时应摄入足够的维生素D、维生素K、钾、镁以及B族维生素,以便促进钙的充分吸收。当然,补钙并非越多越好,每日摄入量应以800~1000毫克为宜。此外,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补肾健骨胶囊、骨健胶囊、骨松宝胶囊、护骨胶囊等,亦能改善骨密度及骨质疏松症的相关生物指标及症状等。中医临床实践表明,应用艾灸疗法也有一定的补骨效果。
需要强调的是,合理的运动及健康的生活习惯,能够帮助进一步加固骨质基础。每天抽出点时间,晒上1小时的太阳或者散散步,还可以打打太极拳、跳跳广场舞,这些均有助于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补充身体对钙质的需求,强化骨质。而且有益于提高肌力及平衡,协调四肢能力,避免跌倒而致骨折。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u/2117482743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