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三焦之膜,大至胸腹之膜,小至细胞之膜,广阔无垠,故称膜原,是连接全身上下内外组织,膜外空隙,包括皮肤之中、分肉之间、胸腹肓膜、五脏经隧夹层、眼膜间隙、脑外腔隙,称其为腠,膜之所至,腠即随之,膜腠合称少阳三焦,成为卫、气、水、津升降出入之路。膜腠三焦在生理上是津气升降出入的通道,在发病学上是病邪入侵的道路,在治疗过程中则是祛邪外出的途径。
三焦一旦发生病变,就必然反应出津、气、筋膜的病理改变,就必须疏通三焦。常用方剂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集升降温清消补于一方,不仅有疏调三焦、和解少阳之功,还兼健运脾胃之效适应范围极广,在少阳膜腠三焦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不甚枚举,只要不夹痰湿瘀毒,大多能收良好效果。
兹呈几例与同仁探讨,敬请指正。
一、失眠
患者女性,43岁,宜宾南岸,2010年5月8日初诊,自述长期睡眠差,靠服“舒乐安定”勉强维持每天3h—4h的睡眠,整日疲倦烦躁,工作效率极低。刻诊:面容憔悴,心烦不寐,头昏肢重,口苦纳差,二便尚可,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滑。处方:柴胡12g、黄芩15g、半夏12g、生姜6g、大枣6g、甘草10g、太子参30g、陈皮15g、茯苓20g、合欢皮15g、胆南星15g、竹茹20g、枳实15g,3剂,水煎服,每日1剂。5月12日二诊:精神面貌大为改观,头昏肢重明显好转,每晚不服“舒乐安定”也可睡4h一5h,但入睡仍困难,易惊醒,苔黄微腻,脉弦。原方加牡蛎30g,枣仁20g,丹皮12g,服10剂,后反馈睡眠恢复正常。
诊治体会:失眠中医谓不寐,多因痰、火、瘀、湿、虚为其病理根源,概其病机多与脑失濡养,痰湿阻滞,脑络瘀阻有关。根据家父所论,膜腠三焦中的膜(包括脑膜)皆由肝所主筋膜延展而来,膜之所至,腠即随之,生理上有着密切联系。所以,在治疗时,多可选用和解少阳的小柴胡汤与其它对证方药相伍运用,如:痰湿阻滞合温胆汤、阴血虚损合六味地黄丸、血瘀阻络合血府逐瘀汤等治疗失眠,比单用治失眠的方剂效果要好。
二、过敏性荨麻疹
患者男性,20岁,宜宾学院学生,2008年3月18日。患者自述全身皮肤瘙痒一年余,西医诊断为过敏性荨麻疹,服抗过敏药物不能根除。刻诊:全身皮肤未见疹子和血痂,遇风寒痒瘙加重并出现风团块,舌淡,饮食、二便无异常,脉细滑无力。用消风散和麻黄连翘赤小豆汤服用一周好转,但疗效不能巩固,时有复发,后改用柴胡15g、黄芩15g、半夏12g、人参15g、生姜15g、甘草10g、大枣15g、荆芥15g、防风15g、羌活10g、川芍15g、蝉蜕15g、僵蚕15g、陈皮15g、茯苓20g、薄荷10g、桃仁10g、赤芍15g,服药一周后,痊愈。2009年6月因胃肠不适前来诊治,告知之前所患尊麻疹未再复发。
诊治体会:过敏性荨麻疹中医谓之风丹,本病的发生发展,与由膜腠所构成的少阳三焦关系十分密切,当风中腠理,外不得散越,内不能疏泄,影响津气正常运行时,气郁湿阻,克于皮肤,就会因卫阳不能宣散发越而成风丹。中医一般因受“治风先治血”之说的影响,多选用清热、凉血、息风方药;识见高者,则从疏散表卫风邪入手,常选消风散或用消风散合麻黄连赤小豆汤之类,鲜有从膜腠三焦论治者。笔者大胆用小柴胡汤合消风散治疗荨麻疹,收效极佳。
三、狐惑
患者女性,56岁,成都金沙村,2010年11月13日初诊。自述:口腔溃疡十余年,两年前腋下、外阴也时有发作,所看西医、中医甚众,收效甚微。刻诊:舌右侧有1溃疡点,舌下乌紫且有2个溃疡点,大小似绿豆,舌尖红,苔黄腻,口气重,小便黄,大便秘,脉滑数无力微涩,饮食差,睡眠差。考虑其属中焦湿热、气虚夹瘀等证,欲选甘草泻心汤加味,但观其所带来的处方集早有同道使用,故放弃。得“膜腠三焦”理论之启迪,处方如下:柴胡15g、黄芩15g、半夏12g、生姜15g、大枣5g、人参15g、甘草6g、赤芍12g、桃仁10g、桔梗6g、桂枝10g、白术15g、泽泻20g、茯苓20g、白芥子6g、路路通15g,4剂,水煎服,1日1剂。11月18日二诊:口腔中仅剩一个溃疡点,自觉身体轻松,大便畅通,精神转好。效不更方,嘱6剂为1个疗程,服3个疗程。2011年4月17日特来感谢并告之,半年来溃疡未再复发,现即将出去旅游,后不得而知。
诊治体会:本案所发处皆是肝经循行部位,仍属少阳三焦疏泄气津功能失调,津凝成湿,阻滞三焦,郁遏成瘀、成溃疡。而小柴胡汤不仅有疏调三焦、和解少阳之功,还兼健运脾胃之效,合以五苓散化气行水,再佐以活血、宣肺、涤痰、通利之品,故能奏效。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