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关于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咨询建议
来源:春雨诊所运营团队 · 2020-01-21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相关规定,基于目前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等特点的认识,报国务院批准同意,国家卫生健康委决定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乙类管理,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其他政府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依法采取病人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隔离医学观察等系列防控措施,共同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传播。
随着2019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数量的增加,又遇到全国最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春运,越来越多的人更加关注其发生、发展,线上咨询问题量也随着增加,小编汇集了【2019新型冠状病毒常见问题线上解答建议】,希望能帮各位老师少走一些弯路。
咨询中看到这些疾病关键词,一定要警惕!
肺炎、新型肺炎、新型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武汉肺炎、病毒性感冒等相关问题,一定要高度重视,全面了解一下患者病情,并针对性予以建议。
常见的咨询问题及参考解答意见汇集:
如何预防被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出门一定要口罩:可选择一次性医用口罩,或者对非油性颗粒的过滤效率>95%的口罩(如N95、KN95等)。
少去人群密集地和封闭、空气不流通的公众场所,特别是老人、儿童、孕妇等免疫力较低的人。
保持手卫生:勤洗手。餐前便后、外出回家、手脏后等情况,都要记得洗手,注意使用流动的水、选用肥皂或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洗手步骤可以搜索并参考「六步洗手法」。
良好的饮食习惯: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做饭时彻底煮熟肉类和蛋类。
其他防护:避免与呼吸道感染患者密切接触;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与养殖或野生动物近距离接触;不食野味;避免生食肉蛋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症状是什么?
一般患者会出现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具体内容见:《WHO 2019新型冠状病毒指南解读》
有明显咨询自身行为、症状确认的(提到发热、咳嗽、乏力、呼吸困难、肺炎)应该怎么处理?
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但需要重点询问、了解患者现在病情情况:
是否出现发热、乏力、干咳、呼吸困难等症状?体温多少?持续时间是多久?
近期是否去过武汉,或者有接触过从武汉回来的人?
去过武汉,出现发热、咳嗽症状的患者,建议用户前往医院进行病毒检测和治疗。没有去过武汉的,如果持续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不能缓解,建议用户前往医院进行病毒检测和治疗。建议引导用户去医院就诊科室:呼吸内科、急诊科、发热门诊等。
去医院就医需要注意什么?
就医时,应如实详尽讲述患病情况、就医过程,尤其近期是否有武汉旅行史、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肺炎患者接触史、动物接接触史等。特别注意:诊疗过程中应全程佩戴外科口罩,以保护自己和他人。
近期去过武汉,回到居住地后要注意什么?如出现临床症状,是否要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检查?
回到居住地之后,可在2周内注意加强身体防护,关注自身身体状态。如果接到疾控部门通知,需要接受居家医学观察,不要恐慌,不要上班,不要随便外出,做好自我身体状况观察,定期接受社区医生的随访。如果出现发热(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早期临床症状,请及时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人与人之间会互相传染么?
最新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存在人传人的现象。近日,在个别地方发现有家庭聚集性病例和医务人员感染现象,
部分病例在武汉无农贸市场暴露史。因此,可认为新型冠状病毒具有人传人能力。
感染病毒后潜伏期多长?潜伏期会不会传染?第几天开始传染?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伏期不太明确,参考其他冠状病毒潜伏期可能达到14天,建议有接触史和疑似症状的隔离期在14天医生。
潜伏期会不会传染,从第几天开始传染,目前还没有明确的官方结论,以官方通报为准。
目前有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疫苗吗?
新发疾病需要时间才能研发出接种的疫苗,而开发新疫苗可能需要数年时间。
吃什么药可以预防新型肺炎?
目前没有有效证据证明任何药品能有效预防新型肺炎,请关注最新的官方报道和进展,加强锻炼提高免疫,最重要的是做好防护,相信医生,积极治疗。
医生我还能不能回武汉/我还能不能坐火车坐飞机,要不要退票?
专家建议武汉能不去就不去,在武汉的人能不出来就不出来,减少人员流动带来的扩散可能性,从疾控角度尽量减少前往人口密集地区,如果必须出行的,要带好口罩做好防护。
如果接到疾控部门通知,说我是一个密切接触者,该怎么办?
不用恐慌,积极配合,按照疾控部门要求进行医学观察,维护自身健康。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