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痛经是妇女常见病、多发病,传统中医把它叫做经行腹痛。包括西医学的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功能性痛经容易痊愈,器质性病变导致痛经,病程常缠绵难愈,往往令人十分痛苦。这种疼痛往往以伴随月经来潮而周期性小腹疼痛作为辨证的要点。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小腹喜按或者拒按等不同情况,可以辨别虚实,明确寒热以及在气分还是在血分。医宗金鉴经行腹痛歌诀中明确的写到“腹痛经后气血弱,痛在经前气血凝,气滞腹胀血滞痛,更审虚实寒热情。”具体的说,一般疼痛发生在月经前或经期多属于实证,疼痛发生在月经后或经期多属于虚症,疼痛和胀满都很剧烈,小腹疼痛拒按的多数于实证;隐隐作痛,喜欢揉按的多属于虚证;得热痛减,多数为寒症;得热痛剧多数为热证。痛和胀的感觉比较起来,疼比胀厉害多为血瘀,胀比疼明显多为气滞。痛在小肚子两侧的多数病在肝(指中医说的肝分或肝经,不是西医学说的肝脏),疼痛连腰际的病多在肾。治疗的方法就是要通调气血。传统观念认为来月经的时候是不能服药的,担心会扰乱原有的月经周期或者出现月经突然大下,血流不止等情况。
在临床实践中,经常会遇见痛经剧烈,恶心呕吐的病人。有的甚至疼得满头大汗在地上打滚。西医用药往往不能止痛。我就遇到过这么几例病人。有时候我会用针灸的方法给他们止痛,比如用针刺三阴交等穴位,艾灸神阙等腹部穴位的方法能够减轻她们的疼痛。有的疼痛剧烈的人,这种方法有时候也往往不灵了。记得二十多年前,有一个青年女性痛经用了针刺的方法,毫无寸功。经过仔细诊查和了解,她痛经三四年了,小肚子冷得像个冰块,月经量很少,并且伴有黑色的小血块。当时熬中药已经来不及了,我就让他口服中成药生化丸三丸,把花椒,艾叶,青盐等炒热,用纱布包敷在小肚子上,20分钟后疼痛逐渐缓解。生化丸这个中成药最早的出处是清朝傅青主女科一书。他原来的剂型是汤剂,药物组成是全当归八钱,川芎三钱,桃仁14枚,干姜炮黑五分,甘草炙,五分。煎服的方法也很特别,要用黄酒,童便各一半一起煎服,以达到化瘀生新,温经止痛的目的。
20多年前治疗妇科病,我还没有现在这么熟练,这么成竹在胸。按照教科书上的说法,担心在经期用药会形成不良的后果,心里还很犹豫。按照生化丸的常规用量,也是每次口服一丸。看到这个妇女疼痛这么剧烈,我就大胆的加了三倍的剂量,用了三丸给她吃,果然缓解了疼痛。从此以后治疗妇女痛经,我除了提前十天左右吃药缓解痛经的方法之外,对那些经期痛经明显的就在经期用药,突破了古人的禁忌限制。之后我认真的复习了傅青主女科关于生化汤的用法,又有了新的收获。这个方子原来记载在傅青主女科的产后诸症治法中,是用来治疗产后血块的。原文是这样记载的“此症勿拘古方,妄用苏木、蓬棱,以轻人命。其一应散血方、,破血药、俱禁用。虽山楂性缓,亦能害命,不可擅用。惟生化汤系血块圣药也。”最后一句话之前看书的时候轻轻带过去了,没有特别注意,经过这次实践,重新复习文献,才体会到傅青主先生书中所说,都是经过实践的经验之谈。
之后,我更加重视这本妇科著作,反复学习领悟,尝试用生化汤加味的中药,治疗妇女痛经,产后乳汁不行,恶露不止等妇科疾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也对教科书上不切实际的刻板描述有了新的认识__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