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6 (火)热
火热之邪特性:炎热升腾。
“火热为阳邪,其性燔灼趋上”、“火热易扰心神”、“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易生风动血”、“火热易致疮痈”。
南方之人,除了多湿,还多热。南方人尤其怕热,在过去的几年尤为如此,相信大家也有很多体悟,而在中医养生观念的推广下,这个情况相比前几年已然改善很多。
凡火热,大家都知道要清热,平素喝喝凉茶,喜欢冷饮,多吃水果,以及各种各样清热解毒的饮片茶深入群众的生活。然而,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个经历,在使用清热冰凉之品,而后出现腹痛腹泻,严重者不能自行恢复,可能出现长期大便不成形,一天2-5次,经常腹痛,从此畏惧寒凉,甚至大热天不敢吹空调的情况。另有一些年轻人治青春痘,大肆使用清热解毒之品,结果痘痘没治好,反而把身体治虚了。
火热本为阳气的外显,但是,当火热太过了,则成为了一种病邪。而这种病邪,不仅仅来自自然界,有时候也来自人体自身。
火热之邪的清法有很多,经过许多医家的研究,不断的拓展,基本形成了一个相对成熟的体系,同时也形成一种共识:清热需得法,清热不可伤脾胃。如果您火热旺,就诊时看到医生给你开的药方中除了清热药,还加了几位干姜、生姜、肉桂、桂枝等热药,这时有的怕热的病人可能会有点恐慌,我火气这么大还给我开热药!这个医生会不会治病?
这样的认识是错误的,您的误解容易干扰医生的治疗而影响疗效。一些有经验的医生处方,往往会寒热同用,别看这里用了热药,这些热药吃了并不会让你上火更厉害,反而可以使治疗更有效,还能避免清热药物的副作用。患者需要信任医生,相信医生的专业性,因为有很多的知识,只有医生能懂,能用,作为患者,只需要观察服药后的疗效就可以了。切不可因为不理解而干扰了医生的正常治疗。
说了个常见的误区,接下来讲讲,我们如何清热。
有一个最简单的清热方法,却是很多人们乃至医生所忽视的。清热第一药,其实是温水。水是参与人体代谢的重要组成,人体产生的多余热邪都是需要通过水来运送,再通过排汗、拍尿等方式,将热排出体外。所以保持人体正常的水分供给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适当的运动,运动可以促进人体阳气,鼓舞阳气有助于拍湿,也有助于排热。通过运动,把身体的废热及湿气排出体外,同时通过足量的新摄入的水分,就仿如冲洗一般,把全身从胃肠到皮肤诸窍冲洗了一遍,干净了,自然也就清爽了。这两种方法对一般火气大的患者,即可起到治疗效果。但如果热势更重,则还是需要服药治疗,尤其是热盛,口干口渴,饮水不得解,甚则起疹起痘、小便黄,大便干的患者,尤其需要积极治疗,否则容易病情加重。
饮食上的控制,对火热邪的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医常常叮嘱患者,忌辛辣油炸、肥甘厚味,忌生冷、鱼腥。因为这些都容易滋生邪气,而以火热为最。也许很多人会疑惑,辛辣油炸我可以理解,为什么说肥甘厚味、鱼腥、生冷也容易助长火热?这是个好问题。其实肥甘厚味、鱼腥,更容易滋生的是湿气,而火热是其间接产物!其缘由在于预热,因为湿的特性(前文已述),容易郁遏,久则气不通达,则生为热,热郁则化火,再郁则亢,甚则化风。至于生冷,这个跟人的应激反应相关,一时的生冷容易形成冷刺激,反而刺激身体应激性的产热,就如人受寒后,会出现恶寒,继而出现发热一个道理。
生活上,还需要注意一点,保障晚上的睡眠对减少邪热滋生很重要。现在的人喜欢熬夜,古人有云,昼养阳,夜养阴。晚上本来应该是睡觉,使阴津得养的,然而现代却夜生活丰富,动则11点12点才睡,人动则阳生,如此阴阳不平衡,则容易耗损真阴,而使人体表现出火热亢盛的样子。虚弱的人可能就是阴虚火旺了。
讲完生活饮食作息等方面的注意事项,因为这是对于普通群众最容易认识到及干预的。接下来,讲下中医对于火热的治疗,在此简单带过,不作赘述。
火热第一法便是清热,用寒凉的药物清热,此法适用于实火,对于表热、里热、肺热、心火、肝火、胃火等等,针对火的不同,用药也会有所差异。这里需要提个肝火,因为肝火临床上很容易被医生忽视,从而影响疗效,加之肝火容易受病人情绪影响,容易形成反复不愈,故而肝火反而不易治愈。另一种是虚火,通过清虚热如银柴胡、胡黄连等,以及滋阴清热之品基本可以奏效。
上述两种火是比较常见的虚实火,临床上火热会更为复杂。诸如上热下寒是临床上比较棘手的一种情况,另外还有君火相火,龙火、雷火,少阴火等等特殊的火,有兴趣可以了解。在此稍微提及,因其少见,不多加赘述。
六邪概述如上,相信大家基本了解导致人生病的邪气。中医讲究未病先防,趋吉避凶,巩固正气。希望能对大家保生长全有所帮助。敬请期待下一期的内容。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