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脑鸣是指延脑的耳蜗神经核至大脑皮质听觉中枢的整个通道的任何一个部位的病变所致的耳鸣,病人感觉在脑内鸣响,以自觉脑内如虫蛀鸣响为主要表现的脑神经疾病。从西医的定义来看,认为脑鸣是耳鸣的一种,如果检查脑神经、耳朵及听力这些没问题的话,西医则可以认为是一种精神躯体症状,用一些精神类药物来治疗,效果不得而知。
从实际临床表现来看,脑鸣和耳鸣是不同的,病人可是分得很清楚的,耳鸣是耳朵内的异常声音鸣响,脑鸣则是自觉脑内有声音鸣响,有时两者可以同时发生。脑鸣的病人多数去检查都没有器质性问题,做头颅CT、核磁共振、脑电图之类的都没有异常发现,听力也是正常的。
脑鸣还常和头晕头痛、失眠、耳鸣、焦虑抑郁这些症状伴随发生,病人感觉是很痛苦的,有些病史长达十年以上,整天脑中嗡嗡作响,睡眠及用脑学习、记忆等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情绪上也很受影响。总体治疗上是比较棘手的,可以算疑难杂症。
脑鸣的病人我刚毕业的时候也接手过2例,都治疗失败了,怎么治的也忘记了,没什么治疗经验可言。最近又有一例脑鸣的病人来诊,我却很快有了思路,并且快速有效,短期内就缓解了8成。讲这个想表达的观点就是:认为中医水平靠经验积累是错误的,中医就是几千年实践经验的总结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就谈不上有价值的经验,那些无效的经验能总结出什么来呢?当然更不要认为年纪到了,中医水平就自然高了。
病例是讲一个老人家,晚上睡眠不好,有脑鸣,口中干苦,大便正常,舌淡红,苔黄燥。
这种病人我就要重点了解一下他晚上睡不好,第二天起来之后白天的精神怎样,从而了解他气的状态是怎样的(气一元论)。基本上失眠的病人都要重点问这个。
第一种,如果他晚上睡不好,第二天也是昏昏沉沉、头脑不清爽的感觉,反应、记忆各方面都不太好的话,那中医讲应该是清气不升的问题。白天人一睁开眼睛,阳气就往外面走了,有些往头上去了,开始一天的用脑了。如果没有清阳上到头,而是被阴霾占据的话,那发生脑鸣,脑中嗡嗡作响,人昏昏沉沉是可以预见的。这种情况治疗上就需要升清阳,降浊阴,天清地明之后问题就可以解决了,失眠、脑鸣都可以一起解决。
还有第二种情况,晚上失眠了,但是第二天精神反而比平时还要好,人有点轻度亢奋的感觉。那这个就是虚火在外,虚阳外越的问题,要把这个虚火往里收,要促使它阳入于阴,把外面浮越的阳气降到地下水阴中去,同时要滋肾水,水够的话才能降得下去。这种情况就可以选用黄连阿胶汤加龙骨、牡蛎、磁石,也是失眠和脑鸣同治。
经询问,这个病例的老人是第一种情况,清阳不升的问题,就选了清震汤。再结合有口干口苦,苔黄燥的表现,也有些少阳火和中焦瘀堵的问题,合上相关药物,如柴胡、酒大黄。这些就是在助清气上升的过程中,还要清理障碍,保持道路通畅,有瘀堵的情况要清理一下。
下面重点讲下清震汤。清震汤由刘河间首创,由升麻、苍术、荷叶组成,原方没给出具体剂量,主治雷头风,解释为“脑中如风如雷”,一云“头如雷鸣”。这里的方义我理解是这样:升麻、荷叶是升清气的,苍术有祛湿作用,可以清理上面的阴霾湿气。这样就把旧的不好的阴霾湿气清理掉,再让好的清气升上来,问题就解决了。
清震汤中荷叶其实是一味主药,剂量要大一些,可以用到30克。周敦颐的《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这里就概括了荷叶的特点,出于淤泥(阴霾)但不被困住,还能把清气升散出去,撑起一片新天地。所以说生活处处有中医,中药的作用也是从这些生活中的感悟去概括出来的,再去实践检验证明这种作用。《雷公炮制药性解》里面讲“荷叶引升少阳经清气”,结合这个患者有口干口苦的表现,可以定位到少阳,荷叶升少阳经清气的话,那就有“升阳散火”之意,可以缓解口干口苦。清气在没有上达它的高位的时候,就郁在一个地方化火了,把它升上去之后,那个火自然也散了。
这样一讲的话,荷叶的作用就很明白了,凡是头晕头痛,脑袋昏昏沉沉、不太清爽、没精神之类的情况,都可以用上去。
清震汤中升麻要起升清气作用的话,用量不能太大,一般不超过10克。如果是要用其解毒透疹的话,则要多用些。
苍术可以根据舌苔情况来确定剂量,苔厚的则要多用些。
还有其他一些症状表现的话,也可以用清震汤来加减处理脑鸣的问题,活学活用。
本文转载自http://www.360doc.com/userhome/49321042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