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我们还要研究,研究什么呢?他说的六经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仲景这个书就是辨证施治了,他是拿一个伤寒作个例子,而来写辨证施治的方法方式的。我们研究古人书,我认为注方法、方式。中医通过实践来的,大家没有谁反对,因为咱们这个中医发展太早,那个时候没有一种基础理论给我们,像西医是在基础科学的基础上演绎出来的一种医疗制度。中医不是的,那阵儿没科学还没发展到这个地步。只是从经验(来论),要不咱们怎么辨脉辨证呢,怎么不辨病啊?没法辨病啊。限于那个时候没有显微镜,也没有x光,什么也看不着,肉眼看不着的东西太多了,没法辨病,而且这个局部病变更看不着,那除非拉开(解剖)看,所以就是势必促使得辨脉辨证。那么他通过实践,得出一些结论,你像我们讲这些都是得出的结论。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就是太阳病,你遇到这个,当太阳病看没有错的,这是通过临床作的一个总结,这是客观存在的,什么时候也是这样,古时候太阳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现在太阳病也不例外,也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再以后也不会变,它是客观存在的,这是自然科学,自然科学里的自然规律。古人通过实践,这种规律掌握了。可是他对这个规律怎么样来认识,是存在问题的。那时候限于科学水平没法说:肝有病,这真正是肝炎,什么病菌造成的,什么病毒造成的,他不会的,他说不出来这东西。(但是)他也要说,你可知道,咱们说这个六经,他搁上这个经络的名称就是这个道理。你像咱们说这个中风、伤寒,在古人只要认为人伤于寒则为热病啊,伤寒古人也是这么看的,这是个错误啊,所以现在咱们不能这样说了。那么西医说是这个伤寒杆菌,人家能给你找出实际的东西看,你不信还行吗?所以咱们说那个冬伤于寒,这个就成问题的。我们这个六经也是的。所以认识这个问题啊,古人的认识有些是我们应该废弃的,应该扬弃的。现在咱们还都是古人怎么说怎么来的,这个是有问题的,这也不是一时能改变的。
? ? ? ? 不过我们根据他这个书,你看太阳病明明是表阳证,那么表阳证,表证,阳证,同时他也分析寒热虚实,这里头八纲具备。表、里,他也常提,表里阴阳寒热虚实都有了。可见仲景的书就是八纲辨证,那么怎么搞出个六经来呢?所以今天在这,我们略略把这个问题谈谈。不过这个东西太多,我今天简单地说一说。那么开始得对八纲有一个认识,大家都说八纲,可是这个八纲并不那么简单,一方面结合临床,一方面结合这个书,我们略略谈一谈。所说这个八纲啊,本来它是九个,你看他这个书也是,表、里、半表半里,所以他搁个三阴三阳篇嘛,三阳三阴篇。阳性病,表、里、半表半里都有,阴性病也都有。就像我们方才讲的太阳病,它在表,表证有两种,一个阴一个阳。发热恶寒者,它是阳,无热恶寒者就是阴,这个书说得也很清楚。那么可见它就是一个八纲,所以我们现在先要把这个八纲说清楚,它实质呢,表、里,应该有个半表半里,这个古人说表里,就把这个半表半里概括进去了,就是指其两端,那个当间(半表半里)自然就在内了。
那么什么叫作表呢?这个表它是人体一个部位,就是体表这个表,就是人这个躯壳,就是由皮肤、肌肉、筋骨组成的躯壳,这是在人体上是最在外了,体表的表。那么病邪反映到这个部位,就叫做表证,所以身体疼痛这是表证。你像我们方才说的这个风湿病,都是这个身体疼啊,所以它也属表,它脉也浮。
那么这个里呢?它就指的胃肠这个消化道,它是在人身上极里之里了,你看上至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出去,这个就叫做里。这个里,我们把它纵剖开,那是最里头了。所以古人说这个里啊,书上也是阳明篇,太阳篇也提过,“胃不和”,胃就是胃里面不和,胃中不和啊。这个就是里。如果这个病邪反映到胃肠里面的这种证侯,那就叫做里证。
这个半表半里呢?它就是表之内,里之外,那么现在就是说胸腹腔间了,这么一大块地方。那么这个空间呢,里头可是有很多脏腑啊。你像咱们一切的脏器吧,除了脑子,都在这个胸腹腔间。所以病邪反映到这个部位就叫半表半里。比方说,胸胁苦满啊,尤其咱们讲这个柴胡证,那胸胁苦满就是在腹腔间,胸胁这个地方发满,发胀满。所以它叫做半表半里。
那么这个表、里、半表半里说明什么问题呢?就是疾病反映的病位——病的位置。这个位置,不像西医说的那个病的位置,那个(西医)说你病变在哪个位置,中医他讲证,咱们讲证侯反映的病位,这个不是疾病所在的病位。中医也叫表证,也叫病在表,这是一种术语吧。但是他说这个邪在表,并不是那个病在表得的,所以这个外科,咱们研究外科就知道了,这个疮生在外边,它也发生里证,它大便干燥啊,也要用泻药。(虽是)里证,其实病是在外边(的位置)。那么我们说这个病位就是,病在里(里证),它也有表证。所以从这个疾病的反映上来看的。这个病位啊,它是固定的,也就是说疾病万变,它反映到人体上,不出这三个病位,不在表,就在里,或者半表半里。有的时候表里并病,既有表又有里,合病也是的,同时发作两个、三个,但是不出这个范围,不出这个表、里、半表半里这三个范围,要出了这个范围中医没门儿了,它不出这个范围。这也是古人经久地临床作的结论,这也很不容易。
另外呢,咱们说他这个三阳篇、三阴篇,把这个阴阳也得把它搞清楚。这个阴阳啊,是就病的病情上说的,也就是病之性,阴就是阴性,阳就是阳性。什么叫病性?病发作起来,人的机能上的一种反应。这个人体机能啊,它是要起改变的,尤其这个代谢机能首先要改变的,西医也这么看的。这个改变呢,它只有两个途径,不是太过了,就是不及了,就这么两种。在临床上也是的,咱们脉也是的,它不是快了,就是慢了,不是大了,就是小了。你像前面我们说那个滑、涩呀,其实它就这样。你像我们量血压表也这样,有病人咱们给量血压,他的血压高了,你的血压低啊,血压不高不低,你血压这方面管保没病。那么快慢也是啊,现在这西医也瞧脉呀,瞧脉他看钟点,也就看快慢。所以这疾病一发生,影响机能改变,这种改变啊,不是太过就是不及,如果太过,你身上证侯反映都太过,不及呢?你身上的证侯反映也多不及。这太过是哪一方面呢?比如说亢奋,发烧,兴奋,这个病呢发扬,这一类的情形,古人叫阳性病。反过来呢,它现抑制的现象,冷啊,衰沉啊,脉也微呀也细呀,这一系列的都发现,这叫做阴性病。阴阳就是这么两个,一个是发扬的,一个是抑制的,一个是亢奋的,一个是消沉的。所以少阴病讲,脉微细,但欲寐,人就消沉,就困顿,而且脉也比较微细。那么太阳病就不是了。它就这么两种(阴、阳)。所以这个疾病万变,不外乎这么两大类,它不是阴,就是阳,不是亢进,就是不及,反正就这么两种。也不亢进也不不及,这就是常人,没病。这就病情上说就这么两大类。
那么另外它有寒热虚实,这个寒和热本来就属于阴阳啊,寒就寒性,热就热性。让中医说说这个热,不一定得是温度高啊,红头涨脸,你像这个口苦口干,这都是一种热象,脉数也是表示有热。这个热也是太过,也属于阳性。这个寒与它相反,寒就是寒性,这个人颜面苍白也是寒性。总而言之,现这种寒性的就为寒,现热性的就为热。在阴阳里头提出这么两个干什么,因为这个在治疗上是很有关系的。这两个寒热虽然属于阴阳,但是它是具一个特性。咱们这个阴阳是极概括的,凡是太过的都属阳,凡是不及的都属阴。这个寒热呢?它是特性,局限于或寒或热这么两种。所以我们说,阴阳包括了寒热了,它(阴阳)是概括它(寒热),那个寒热概括不了阴阳。所以疾病啊,没有不阴不阳的,可有不寒不热的,我们在临床上也是,这个人没有寒热嘛,你还说他有什么寒热,但是阴阳能分。
这个虚实也是一样的,这个虚,古人说的是人的精气虚,就是人虚。实呢,就是古人说病气实,就是邪实。你像我们讲的太阳病,无汗、脉浮紧、身疼痛,它这个在表证上说是实证,一点汗也不出。你看这个中风证呢,它就是虚证,它是自汗出,脉也弱了。它这个实证,咱们讲有那么一段啊,说太阳病,十余日,表证还不解,吃了麻黄汤之后发烦目瞑,继之鼻衄,衄乃解,所以然者,阳气重故也。他说阳气重,重就是老不出汗,他外边这个体液充实太甚了,就是实,就是表实,什么实呢?病实,指着病说的。人虚,虚劳那个虚,那是人的体力支持不了,也就是这个病还没去呢,人就支持不了的那个样子,就叫做虚。人体力能支持,但这个病气相当实。你像这个阳明病胃家实,大便不通,人说胡话,谵语,这是里实证。这个虚实也属于阴阳啊,总而言之,虚还是不及,实还是太过,也属于阴阳,它也是个特性,专就虚实这么一种阴阳来说,分的虚实。
这个虚实共寒热都附属在阴阳里头,可是寒热虚实这两类东西要是错综互见呐,那么这个虚实无常的,我写那么一篇东西呀,我说寒热有常,虚实无常,那什么意思呢?寒热有常啊,(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是寒就属阴,是热就属阳,它永远不变。这个虚实无常什么意思?它与寒热交叉互见的时候,它就是随着寒热为阴为阳,它自己呀就反其阴阳了。这个呢我们说几个例子就有了,比如说吧,从这个阳性病,热,实,又热又实,这是阳性证。可是热与虚在一起,虚本来是属阴呐,与热在一起,咱们说虚热证是阳证了。这个虚随着这个热走了,所以虚实它无常,这个虚与热同时并见了,这个虚就变成,本来它是属阴呐,它就为阳了,虚热证是阳性证。这个寒当然是阴证,寒证,再虚,虚寒,这当然是阴证。这个实与热,我们方才说了,当然是个阳证。这个实与寒呢,这个实就变成阴证了。寒实证,咱们前面讲的寒实结胸啊,那个用不得一点凉药,那个也得用差不多的温下法,咱们这个太阳篇也有寒实结胸。所以虚实这两个东西,咱们说虚证属阴,实证应该属阳,但是实证与寒结合到一起,它反为一种阴证,这个虚与热结合到一起而反为阳证,所以它是不常的。
那么这样子在阴阳里头啊,有这么两个大类型,阴阳两类。所以六经啊,它只是阴阳表里,表阳、里阳、半表半里阳、表阴、里阴、半表半里阴。寒热虚实得另辨,就因为是错综相见。所以,阳证里面,有阳“热”证,有阳“实”证,有阳“实热”证,也有一个阳“虚热”证,也有光阳证“不寒不热不虚不实(编者按:在《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胡希恕》(冯世纶主编)日“不热不实”,恰好和此后胡老讲课所云“不寒不虚”对应,故此处讲课所云“不寒不热不虚不实”疑为“不热不实”)的,阳证它有五种。所以这个阴证里头呢,有阴“寒”证,有阴“虚”证,有阴“虚寒”证,有阴“寒实”证,也有“不寒不虚”就是一般的阴证。 所以都有五个。所以我们辨了阴阳了,还要细辨底下这套东西,辨这个寒热虚实。那么这六个呀,阴阳寒热虚实,我们统言之就是有阴阳,寒热虚实就统于阴阳。
? ? ? ? [编者按:如下,本书编者邀请刘观涛先生增加按语,以便利于读者学习胡希恕先生学术思想。
? ? ? ? 刘观涛按:
? ? ? ? 对于“阴阳”的界定,何为“阳”?何为“阴”?在中医临床界有所争议。
? ? ? ? ?一派是以寒热定阴阳,热则必为阳证,寒则必为阴证,胡希起先生即持此观点。
? ? ? ? ?一派是以虚实定阴阳, 实则必为阳证,虚则必为阴证。
? ? ? 虽然各方均公认实热为阳、虚寒为阴,但对于非典型的实寒、虚热,到底属阴,还是属阳?两种分类方法有不同的结果:
? ? ? ? ?一派是以“寒热”而做最后的裁决,则实寒为阴、虛热属阳,胡希恕先生即持此观点。
? ? ? ? 一种是以“虚实”而做最后的裁决。则实寒为阳、虚热属阴。
? ? ? ? 笔者对两种方式做反复体验,发现不分优劣,无有高下。各有其利,亦各有其弊。建议读者根据自己的偏好而选择]
? ? ? ? ?(以下,是胡希恕先生亲笔所写笔记原稿中文字和表格,请读者参考)? ? ?
? ? ? ? 以是则所谓阳证,可有或热,或实,或亦热亦实,或不热不实,或热而虚者;
? ? ? ? ?则所谓阴证,可有或寒,或虚,或亦寒亦虚,或不寒不虚,或寒而实者。阴、阳、虚、实、寒、热关系可由下表明之:
? ? ?阴阳虚实寒热关系表
? ? ? ? 特别说明的是,笔者在2003年初次阅读《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胡希恕》之时,对胡老所说的:如下地方颇为费解:
? ? ? ? 阳证,可有……不热不实;阴证,可有……不寒不虚。
? ? ? ?后经仔细分析,做如下理解便可豁然贯通:
? ? ? ? 阳证,可有.....不热 (“非寒非热”之气滞、血瘀、水湿痰饮食积)不实(虚热);
? ? ? ? 阴证,可有....寒(“非寒非热”之气虚、血虚、津液虚)不虚(实寒)]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