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目前中医的惨状大家都知道,已经濒临灭亡,外因不用详细说了,它就是西医的冲击,而内因则是学出来的中医一代不如一代,疗效越来越差,当然无法得到人们的信任。
很多人会想,为什么古代的中医治病疗效那么神奇,而今天的中医专业学那么多年也连简单的病都治不好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中医基础理论不明,学中医没有明确的方向,花费了大量时间,却一直是在转圈圈,没有多少进步。很多人对中医基础理论不屑一顾,不就是那么回事吗?只要疗效好就足够了!可问题在于,如果基础理论不明,你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学,瞎学花再多的时间也学不好,反过来,如果有了指路明灯,你学习起来就能够事半功倍,这就是理论的力量!
现在中医的最大问题就在于无法自证自身的科学性,人们根本不知道中医理论到底在讲什么?比如,阴阳五行学说,一人理解一个样,但最多只有一个可能是对的!其它的认识都是错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在错误地理解阴阳五行学说,你想能学好中医吗?再如经络学说,心主神志,它们都是中医最基础的理论,如果你不能正确了解它的本义,有可能学好中医吗?
为什么中医学上会出现这么多的乱象呢?
其实原因就在于人们把东方科学的理论基石弄丢了,它就是气一元论。中医的所有理论最坚实的根基就是它,有了它,中医就变成了一门真正的科学,而没有了它,中医就成了一门空洞的理论。同理,为什么现代人理解不了中医,原因就在于我们都是站在西方科学的前提假设之上来认识的,而东方科学却有着一个和西方科学的前提假设——原子说完全不同的前提假设,它就是气一元论。前提假设不同,得出的结论当然不同,争论下去,只会“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要认识中医,只有回归到东方科学的根上去认识,这才是唯一的出路。
东方科学的核心是什么?
站在气一元论的基础上来看,它就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用统一的一种物质(气)的有序(阴)和无序(阳)变换的规律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记住,中国的先人用一种物质,一个原理解释了自然界的一切。而西方科学呢?则想用几种不同的基本粒子的组合来解释自然界的一切,结果呢?所有基本粒子都变成了同一种东西——能量,可能量是什么?没有人知道。
让我们站在气一元论的基础上来看看中医到底在讲什么?
气一元论:它认为无限的宇宙空间中连续着统一的物质,它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在紧张地相互压迫中存在的,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是一切存在物的本性,也正是这种本性的存在,局部物质才不断在反抗周围物质的压迫中组织起来,成为一个个暂态的有序结构,我们观察到的一切都是统一物质的有组织形式,只是最初产生环境的不同使它们具有了不同的个性,而看起来空无一物的空间,则是物质的无序状态。
阴阳学说:站在气一元论的基础上看阴阳,阴就是气之有序状态,阳就是气之无序状态,阴阳学说本质上提示了一个系统学规律,因为气从无序向有序转化就是物质系统的产生,从有序向无序变换就是物质系统的灭亡。阴阳变换的规律本质上就是物质系统产生、发展、壮大、衰退、灭亡的规律性。由于自然界的一切物质都是成系统的,因此,阴阳学说就是自然最普遍的规律。
五行学说:行,动也,五行,即同一种物质(气)的五种不同运动形式,它普遍存在于自然的每一个物质系统当中。掌握了这个规律,我们就可以轻松地认识到那些精密仪器无法观察的物质运动。如木对应的是组织,金对应的是离散,火对应的是扩张,水对应的是压缩,土对应的是控制,它们都是系统当中不可缺少的物质运动形式。
经络学说:自然界的物质是层次存在的,一种普遍联系方式对应着一种自然力,也对应着一个物质层次。生物普遍联系的物质基础是连续在全身的水分子,而经络就是对这种普遍联系方式的一种概括。西医观察不到经络路线,不是它不存在,而是观察方法有误,因为这些经络路线只有在组织液充盈的时候才能够观察,如果解剖以后组织液流失,它就观察不到了。
针灸学说:穴位是神经血管这些维束管道与微循环之间连接的关键点,也是人体的次管理中心,它负责着神经信息和血液对下游组织的传递,刺激穴位,可以改变能量对下游组织的供应,从而改变它们的功能状态。
藏象学说:藏,看不见的,如组织液循环,经络穴位;象,看得见的,如组织器官。西医只总结了看得见的那部分的物质运动规律,而忽视了那么看不见的物质运动。而中医则用藏象学说总结了两者之间的关系,科学地指出了疾病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并归纳了如何判断这种不平衡的方法。
心主神志,五脏藏神:
在人体当中,五脏六腑是人体的董事会,心是董事长,它们通过血液的不对称供应控制着全身,包括大脑中意识的产生,大脑在这里只是按照董事长意志对来自全身的信息优胜劣汰的一个容器。即大脑中血液对各信息的不对称支持决定着哪一个信息能够竞争出来成为统治者来主导人的意识。
体质学说:何为体质?
它其实描述了血液对各组织供应上的偏性,血液供应多了,对应的组织细胞就会功能亢进,血液供应少了,对应的组织细胞就会功能低下,如果组织细胞功能亢进或功能低下到一定程度,它们就会病变。体质学说就是要弄清人体正常状态下血液对各组织供应上的偏性。
运气学说:自然是在变化中存在的,虽然西方的精密仪器观察不到,但中国的先人却根据天地相应的原理,通过总结潮汐效应的规律归纳出了自然变化的规律,并用六十花甲子把它描述出来。
病因学说:中医的病因有外因和内因之分,外因就是自然的不对称变化,即六淫,包括社会变化,即七情;内因则是不平衡引起的整体管理失控。
辩证论治:西医以杀死病变细胞为根本,中医以恢复整体的管理为根本,因为在中医看来,只要恢复了整体的管理,病变细胞就会在整体力量的控制下改邪归正。如果来恢复整体的管理呢?答案就是恢复整体的平衡,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诊断找出血液对各组织供应上的偏性以及偏的程度,从而找出对应的中药恢复他们的平衡。
中医诊断:就是要找出血液对各组织供应上的偏性。方法很多,如传统的望闻问切,还有体质诊断法,时间诊断法,体感诊断法。
药理方论:西医只有一个病因,即细胞病变,用外力杀死病变细胞就是西医的全部。而中医的病因则有两类,一类是细胞的功能亢进,一类是细胞的功能低下,它们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产生细胞病变。但治疗方法完全相反,对于细胞的功能亢进,就用中药堵塞细胞的营养通道,缺乏了营养,亢进就会停止,对于细胞的功能低下,就用中药疏通细胞的营养通道,得到了更多的营养,其功能就会增强。西药是化学小分子,它可以穿过细胞膜对病变细胞进行杀伤,而中药是生物大分子,它的标靶是经络,它的作用机理就是疏通或堵塞经络。经络在人体分布是有规律的,中药就总结出了中药和经络之间的对应规律。
总之一句话,中医本质上是一门管理的学问,不过它管理的对象是人体,而要恢复整体的管理,最重要的是恢复平衡,有了平衡,信息才能够在传递的过程中不失真不变形,从而使整体步调一致,用来不断适应外在世界的变化。
延伸阅读
用一年的中医学习,我明白了这三个受用一生的道理
缘 起: 天真 ,也可以是成熟的天真
何为天真?每个人有自己的理解。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的那份天真无邪令人神往。而随着岁月的沉淀,心智的成熟,我更向往另一种天真。 记得多年前一个安静的夜,躺在床上偶尔听到国学堂,梁冬老师对话徐文兵老师之黄帝内经,开篇第一章即是上古天真论。他们谈笑中谈到的上古天真者,道法自然,返璞归真的境界,让我第一次领略到中医之太美。?
也是从那时开始,中医开始成为我最不功利的爱好,希望它一直陪着我留住那份天真。 以下是一年通六期学员亭长分享她的中医学习故事。 不 为 名 利,乐 在 其 中 前不久朋友听说我在学中医,有点惊讶地说: 中医貌似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学会呢 我笑笑。 如果,我能活到80多岁,那还有50年可以学呐。 又有朋友问,学完是否可以拿到资质或文凭,答案是“没有,纯兴趣班”。?
在这里,有这样一群人,围着老师讨论“神魂魄意志”,在群里争论天人合一、阴阳转换与能量守恒的关系,还以神农尝百草的精神试了参苓白术散再试金匮肾气丸。 以大众眼光来看,他们开始学中医的时点都太晚了,更何况还不能获得任何资格认证,可他们都乐在其中,是发自内心的喜欢。? ? ? ? ?
我想,这应该是教育的理想状态,没有世俗价值追求的压力、没有功利心的驱动,都是自发自愿的学习。 从新中国的小学开始,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过来的这一代,大都习惯了将学习作为一种手段,而目的永远在别处。这种状态下的学习,往往伴随着压力和焦虑,实在是一份苦差。?
直到工作之后,在低谷期的阅读、思索与沉淀,却意外让我体会到—— 学习是这样一种状态: 无时在学习而又无时不学习,其本身就有很多乐趣。 这种体会反过来又会增强学习的能力。 对我来说,学习中医正是这种学习观下的一种实践。 涉足中医时间尚短,还没有能力对博大精深的中医体系发表什么见解,可是老师举重若轻的智慧、同学们切磋相长的氛围,潜移默化中我也在方方面面收获颇多,零星列举一二。
不为其他,不惧一切,乐在其中,你才能真正地爱上中医、学习中医。 元 神 出 智 慧,静 心 则 慧 显 那天中医课结束,几个小伙伴留在教室里看了梁冬采访蔡志忠的专辑,震惊地听到——蔡志忠说他四岁那年在桌子底下躲了一年,于是决定了这辈子要画画。 在他36岁那一年,他攒够了800万存款和三套房产,“只要我不去赌钱,不借给人家钱,不替人家担保,我保证到80岁还有方便面可以吃,我就不再把生命拿去换钱” 从此后他全部时间投入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关于诸子百家思想的《庄子说》、《老子说》,关于宇宙学、物理学的《东方宇宙四部曲》等涉及哲学、宗教、科学等各领域的经典漫画陆续面世。 活到现在这个年纪,我隐约明白,立志之道正是如此,不为金钱、不为名权,但问内心,看似无根无依、充满不确定性,却是正途,谋生之道也自会显现。 然而大多数人走的却是另一条路,又是比较前景又是分析趋势,机关算尽却独独忽略了内心,结果大都以最安全的方式走上了一条平庸的路,最终在不惑之年愈加困惑。 回家之后,正好收到在网上买的克里希纳穆提的《谋生之道》,其中讲到:“要弄清楚自己喜欢做什么,需要相当的智慧。因为你会担心无法谋生,害怕自己无法适应这个社会。因为这样,所以你弄不清楚”。
?这个时代,随着政治动荡的结束、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理性,知识成了有素质、有文化的标志,但知识不等于智慧。 佛洛依德说: 当你做小的决定时,应当依靠你的大脑,把利弊罗列出来,分析并作出正确的决定; 当你做大的决定,如寻找终身伴侣或寻找理想时,你就应该依靠你的潜意识,因为这么重要的决定,它必须由你的心灵深处的最大需要为依据。 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这其实说的就是什么时候该用知识,什么时候需要智慧。 中医有个重要的概念——“神”。先天元神,属水,无思无虑、自然虚灵;后天识神,属火,有思有虑,灵而不虚。?
中医理论里,“神”就藏在心里。 克里希那穆提有说到过 智慧就是看到整个过程,整体的看到就是智慧,片面地看到就是缺乏智慧。如果去思考,你就永远看不到这点,因为思考妨碍了看到。 而中国也有个词叫 “静极生慧” 我想这些都指出了,智慧的通路在心、在元神,智慧的产生要靠清静如水的元神显现。 日显则月隐,月显则日隐,识神的把控往往阻碍了智慧的产生,在需要智慧决定的时候,静心体会内心深处的感受,这在中医上也是有依据的。?
知识不等于智慧,静心下来、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智慧才会显现。就像一心一意学习中医,你才能不仅掌握术,还能对医道有所悟。?
天 人 合 一,化 舍 为 得
推天道以明人事是中医的基础思路之一。 从“一阴一阳之谓道”的极凝练的总结,到龙骨、牡蛎等重药可“潜阳”、而“诸花皆升”的极具体的比象,在学习的过程中,时时能发现这种有趣的天人合一的联系。?
中医里这种整体观念下天人合一的联系,除了在治病救人方面的实际应用外,即使不做医生,对我们理解自然、理解人生也能提供有趣的视角。? ? 记得有节课,潘毅老师讲到陈皮与青皮,二者药性完全不同,宛若一饱经世事的“老油条”和初出茅庐的“楞头青”。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成熟果皮。 《本草备要》中说其:“ 能燥能宣,有补有泻,可升可降。 同补药则补,泻药则泻,升药则升,降药则降。 其制方同术补脾、同甘草补肺、同补气药补气、同破气药破气、同消痰药去痰、同消食药化食,各从其类以为用也。 ——《本草备要》说 陈 皮 青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或未成熟果实的果皮。
?泻肝,破气,散积。 疏肝泻肺,破滞削坚,除痰消痞。 ——《本草备要》说 青 皮 由上,可见其疏肝破气之洪荒之力。 这青皮、陈皮不正如人的生命特征? 年少青涩的时候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冲劲十足,若能顺应其天性天赋而引导,青涩亦有用武之地。 随着岁月的磨砺,锋芒渐消、柔韧渐长,若能用岁月化成的厚度承载容纳更多的可能,虽舍去一些个性,却得到更多协同,化舍为得,人生是否也可以达到更广阔的局面??
从小时候读书时起,冥冥中总觉得生命和人生的背后藏着摸不着却存在的奥秘,除了吃喝拉撒睡之外,有一种矛盾而深刻的力量像沉缓有力的脉搏一样稳稳地跳动。
?它使得人生变得生动、充满可能性,因而不是单薄无趣的。 我曾经在音乐中摸到过它的脉搏,曾经在哲学中感受过同频的心跳,也曾经背道而驰。?
但,幸好,藕断丝连。 它通过我的朋友、家人牵引着我遇到佛学、遇到中医、遇到量子物理学,听到它越来越清晰的搏动,我相信众里寻他千百度,总有柳暗花明时! 学好中医,你就理解了自然,也就更贴近了人生的真相,在世事无常中获得一份自在安乐。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u/1670325763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