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今天要介绍的这款中成药
有点特别
俗称“救火英雄”
有时候会有神奇的功效
它叫
血府逐瘀丸(颗粒、口服液、胶囊、片)
逐瘀又行气
听这名字就知道,它是祛除瘀血的。对,要记好,它是祛除瘀血的啊!
药物组成
咱们再看看它的药物组成
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地黄、赤芍、牛膝、柴胡、枳壳、桔梗、甘草
果然,活血药是大头,还有些柴胡、枳壳这类行气药。所以,它整体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功效。
那它能治疗什么病症呢?
主治瘀血内阻之头痛或胸痛,内热瞀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主要用于头痛、眩晕、脑损伤后遗症、冠心病、心绞痛等。
你们有没有发现一点,这药能治的病真是各种各样的。让人都记不住!划个重点,你看,这多是心胸脑的毛病,还有些情绪上的问题。
呵呵,上面只能算是各式各样,接下来带你们看看它治的稀奇古怪的病。
?
围观稀奇古怪的病
当年上学,当老师说到血府逐瘀汤时,真让人振奋啊。来来来,现在是长见识的时候了。
看看清代医家王清任都拿它来治什么病
头痛
查患头疼者,无表症,无里症,无气虚、痰饮等症,忽犯忽好,百方不效,用此方一剂而愈。
没原因的头痛,时好时坏,咋都不好,也许用它就好了。
胸疼
有忽然胸疼,前方皆不应,用此方一副,疼立止。
胸疼,咋都不好,用它,不疼了。
胸不任物
江西巡抚阿霖公,年七十四,夜卧露胸可睡,盖一层布压则不能睡,已经七年,召余诊之,此方五副痊愈。
这个厉害了,睡觉时胸口什么都不能盖,盖一层布就不能睡,吃这个,好了!
胸任重物
一女二十二岁,夜卧令仆妇坐于胸方睡,已经二年,余亦用此方,三副而愈。设一齐问病源,何以答之。
这个更开眼了,这女孩晚上必须有人坐在她胸口才能睡着,不知道啥原因。用它好了。
天亮出汗
竟有用补气、固表、滋阴、降火,服之不效,而反加重者,不知血瘀亦令人自汗、盗汗,用血府逐瘀汤,一两副而汗止。
天亮出汗,用别的方法都没好,用它,好了!
食自胸右下
此方可效,痊愈难。
感觉吃的东西从胸的右边下去,这都是什么病?用它能改善。
灯笼病
身外凉,心里热,故名灯笼病,内有血瘀。认为虚热,愈补愈瘀;认为实火,愈凉愈凝。三两副血活热退
灯笼病?这是什么病?身体外面凉,觉得心里热,像个灯笼一样。闹心,用它,热退了
瞀闷
即小事不能开展,即是血瘀,三副可好。
小心眼,用它也好了。
急躁
平素和平,有病急躁,是血瘀,一二副必好。
平时没事,有病的时候急躁,用它也能行
夜不安
夜睡梦多,是血瘀,此方一两副痊愈。外无良方。
晚上睡觉梦多,它也行。
呃逆
无论伤寒、瘟疫、杂症,一见呃逆,速用此方,无论轻重,一副即效。此余之心法也。
呃逆,搞定!
饮水即呛
饮水即呛,乃会厌有血滞,用此方极效。
喝水就呛到了,用它。
不眠
夜不能睡,用安神养血药治之不效者,此方若神。
失眠也能行呢?
小儿夜啼
何得白日不啼,夜啼者,血瘀也。此方一两副痊愈。
小孩子晚上哭,白天不哭,这个可以。
心跳心忙
心跳心忙,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
心慌,安神的不好使,用它能起效。
夜不安
夜不安者,将卧则起,坐未稳又欲睡,一夜无宁刻,重者满床乱滚,此血府血瘀。此方服十余副可除根。
咋睡都不行,怎么都不舒服,用它,好了!
俗言肝气病
无故爱生气,是血府血瘀,不可以气治。此方应手效。
还是小心眼,可以用嘛。
干呕
无他症,惟干呕,血瘀之症。用此方化血,而呕立止。
就是恶心,用它!
晚发一阵热
每晚内热,兼皮肤热一时,此方一副可愈,重者两副。
晚上热,特别是皮肤出现一阵热,用它很快就好了。
每次看到这些,都很兴奋,怎么这个药这么神呢!冷静下来一想,世上哪有“神药”啊。这更多是古人给我们一个启示。
王清任在描述病情的时候都是百方不效,此方应手即效。首先得积极治疗,各种方法都没有效果时,可以考虑从瘀血的角度入手。
看看有没有什么血瘀证的表现啊,比如舌头暗、有瘀斑,脸色暗黑,皮肤状态不好,干燥,伴有纵横一道道印,晚上病情重等。没招可用时,可以试试这招。
上学的时候,我睡觉时梦多,一宿得穿越好几个世纪好几个星球了,简直就是几十部大片的集锦。
当时找一个老师,他看我舌头有点暗,说:你吃吃血府逐瘀丸吧。
吃了三天,屁颠屁颠向老师汇报情况:晚上不拍几十部大片了,变成了只拍一部剧了。虽然还做梦,好在醒来不那么累了。
亲身试药,觉得还是不错的。但前提是,我这可是找人辨了血瘀证的,不是乱用的。
总结下它可能用于哪些疾病
部位(心胸脑部多见)+? 性质(血瘀证)
顺带的小收获
怪病,多方治疗效果不显著,同时具有上述特征的,可以尝试用它。
别毁了它一世“神名”
刚刚说了这款神奇的血府逐瘀丸是适合血瘀证的,没有明显血瘀证的指征,可能效果就不太好啊。
这里面有桃仁、红花这类活血药物,如果本身就出现流鼻血、咳血、便血等症状,自己还辨不出来是什么原因的,不要擅自服用血府逐瘀丸。
孕妇即便符合证型,最好也不要使用,确实有需要时,找专业医师指导。
本文转载自http://blog.sina.com.cn/u/1670325763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