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金匮要略》
黄连一两(5g) 黄芩一两(5g) 大黄二两(10g)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之。
????泻心汤是清热泻火止血剂,首见于《金匮要略》,原文为:“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吐血衄血,为上半身的出血。如何理解“心气不足”?后世许多医家认为是传抄之误,《千金方》作“心气不定”。心气与精神有关;不定是变动无常。心气不定,应该有精神不安、烦躁,以及心慌心悸等表现。方中黄连、黄芩同用可以除心下痞,当有上腹部的不适感,或疼痛,或嘈杂。大黄是泻下药,也是止血药。古代有将军丸一方,用单味大黄酒拌蒸晒后为末制丸,据明代名医龚廷贤说“治吐血不止如神”。大黄与黄连、黄芩相配,止血作用更强,清代名医陈修园说:“余治吐血,诸药不止者,用金匮泻心汤百试百效。”
泻心汤证如下:
1、吐血、衄血或出血倾向;
2、烦躁不安,面部潮红;
3、心下痞,便秘。
——吐血、咯血、皮下出血、衄血等出血性疾患多见本方证。成都中医学院用本方制成冲剂治疗溃疡病或炎症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103例,结果治愈86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5例,对照组72例以去甲肾上腺素口服或止血敏注射治疗,治愈38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无效4例[1]。高氏用本方加减治疗急性肺出血105例,经X线检查属肺结核者60例,支气管扩张者34例,肺癌者6例,心血管疾患5例,24小时出血量为60~500ml。结果服药后2~3天内止血者53例,4天以上止血者44例,4天以上血未止而改西药治疗者8例[2]。此外,也有报道用本方治疗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眼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过敏性紫癜、鼻衄、痔疮出血、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的咯血、DIC等。?
——以红、肿、热、痛为表现的感染性化脓性炎症多见本方证,尤其是头面部的疖肿、结膜炎、扁桃体脓肿等。有人观察350例多种感染性炎症,结果表明对一般炎症均有一定疗效。对菌痢、慢性胃肠炎、结核、扁桃体炎、胸膜炎等疗效较好,对膀胱炎、尿道炎、子宫附件炎也有效,尤其对急性胃肠炎、扁桃体炎最好[3]。有人报告用本方加川芎、当归、银花、连翘、蒲公英、乳香、没药、甘草,治疗化脓性疾患75例,其中急性阑尾炎及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14例,急性乳腺炎及乳腺脓肿7例,多发性疖肿16例,疖肿合并淋巴管炎11例,外伤感染8例,急性脓肿等11例,单用本汤治疗33例,并用或先用过抗生素者42例,均获一定疗效[4]。
——心脑血管疾患可见本方证。日本广泛应用于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卒中、脑梗死、高胆固醇血症、高脂血症等病伴见面红、便秘、头痛、胸闷、不安等症者。
——精神疾患多属“心气不定”,多见本方证,如精神分裂症、失眠等。泻心汤用于慢性病的治疗,应注意识别患者的体质。泻心汤适用人群大多属实热证,其人体格壮实,面色潮红而有油光,腹部充实按之有力,头昏头痛,烦躁易怒,易于鼻衄,或上腹痞闷,大便干结或便秘,尤其是舌质暗红,舌苔黄腻或干燥,体检或有血压、血脂、血粘度偏高者。也就是说,大多属于大黄体质。平素精神萎靡、喜热畏冷、贫血、虚弱、便溏浮肿、面色黄白、肌肉松柔、舌淡胖、苔白滑润者,是不适宜使用泻心汤的,这里证的性质有寒热虚实的不同,不能误投,读者应加以注意。
热门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