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ddayh.cn
麻黄汤为解散表寒实证的代表方,辛温发散,解表散寒,用之得当,于外感寒邪之证,可收“覆杯而愈”的效果。
麻黄为麻黄汤中之主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里用麻黄者28方,其功用大体可有如下方面:①发汗解表;②平喘止咳;③分消表里;④利水消肿;⑤祛痹止痛;⑥通心肾阳气。
但此方的掌握应用常非易事,宜在临证中细心体会。特将各大医家对其注评列举如下,这些观点,犹如中医学中光彩夺目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脉浮主表病,可用麻黄汤。
成无己:浮为轻手得之,以候皮肤之气。?内经?曰:“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刘宏璧:但脉浮不紧,何以知其表寒实也,必然无汗始可发也。
程郊倩:麻黄汤为寒伤营之主剂,而所禁多端。乃尔,将令后人安所措手乎?曰,亦于脉与证之间互参酌之,不必泥定紧之一字始为合法也。脉浮无紧,似不在发汗之列。然视其证,一一寒伤营之表病,则不妨略脉而详证,无汗可发汗,宜麻黄汤。
本条以脉而言治,其意在于强调脉浮主表证。“可发汗”者,无汗表实之意寓于其中。?伤寒论?条文,有时脉、证、治三者一一言之,如第12条桂枝汤条;有时但言证治而略于脉,意在强调证,如第35条;有时又但言脉治,意在强调脉,如本条。学习和运用时,当前后条文会通、脉证治合看,不可拘泥于一字一句,望文生义,以偏概全,致使无所适从。程郊倩主张脉证合参不泥于一字一句是很有道理的。学习本条,当与第3条、第35条合看,适得麻黄汤证之要领。
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脉浮数者,可用麻黄汤。
成无己:浮则伤卫,数则伤营,荣卫受邪,为病在表,故当汗散。
方有执:浮与上同,而此多数,数者,伤寒之欲传也。可发汗而宜麻黄汤者,言乘寒邪有向表之浮,当散其数而不令其至于传也。
柯韵伯:数者,急也,即紧也。紧则为寒,指受寒而言。数则为热,指发热而言。词虽异而意则同,故脉浮紧者,即是麻黄汤证。
刘宏璧:脉数何以知其未入里也,以脉兼浮,故可汗也。
程郊倩:脉浮数者,虽与浮紧稍异,然邪势拥在表可知,则不必寒伤营之表病具备,自不妨略证而详脉,无汗可发汗,宜麻黄汤。
黄坤载:浮为在表,表被风寒则宜汗。脉数即浮紧之变文,紧则必不迟缓,亦可言数,是伤寒之脉,当以麻黄汤发汗也。
尤在泾:二条凭脉以言治而不及证,且但举浮与数,而不言紧,而云可与麻黄汤发汗,殊为未备。然仲景自有太阳伤寒条与麻黄汤证,在学者当会通全书而求之,不可拘于一文一字间也。
?金鉴?:伤寒脉浮紧者,麻黄汤诚为主剂矣。今脉浮与浮数,似不在发汗之列,然视其病,皆伤寒无汗之表实,则不妨略脉而从证,亦可以用麻黄汤汗之。观其不曰以麻黄汤发之主之,而皆曰可发汗,则有商量斟酌之意焉。
对脉“浮而数”的理解,注家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浮数即浮紧的变文,数乃对迟缓而言,数即不迟缓,说明里气不虚而病在表,故可以麻黄汤发汗。一种认为数为欲传里之象而未传里,故当以麻黄汤散之以防其传里之变。因条文简约,完全舍证而孤立求脉,难免出现望文生义,牵强附会。因此,学习本条还当本着前后条文互见,脉证合参的原则才能全面领会麻黄汤的证治。也就是如尤在泾所指出的“当会通全书而求之,不可拘于一文一字间也”。
热门中医内科